赵忠心
我常听到有人说:现在很难寻找到真正的“男子汉”!我想这与孩子们后天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不信你看:孩子脱离母体,先投入母亲的怀抱,母亲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进入托儿所、幼儿园,教师几乎是女性;进入小学,教师群体中虽然间或有男性,但只是点缀;到中学,虽然男教师多了一些,但女教师照样唱“主角儿”……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似的,生活在“母系社会”,掉到女人“窝”里了。你说,上哪里去寻找真正的男子汉呢?
我认为,幼儿园、学校男教师少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人。教师的性别、性格、气质的差异,对孩子也有影响。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受教师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即教育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刻。幼教机构和中小学向来是女教师多男教师少,那为什么这个问题过去不明显、不突出?其根本原因是幼教机构、学校的教育观念端正,是按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培养、教育、训练的。而今天人们发现孩子缺少应有的阳刚之气,是因为教育观念出了问题。必须看到,这个问题反映突出是发生在子女大为减少的近二三十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大批出现后,家长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很少像过去那样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其勇敢、坚强、探索、冒险的精神气质。家长对宝贝疙瘩过度娇惯、保护,使得很多孩子怕困难、怕苦、怕累、怕风险。另外,生活压力加大,父亲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导致男人的阳刚、果敢、坚韧等品质无法充分影响到孩子。
不仅家长不放手锻炼孩子,而且学校也不敢严格要求、训练孩子。孩子们的阳刚之气不是通过说教获得的,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目前,学校的体育课已经被大幅度减了运动量及剧烈程度,几乎取消了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冒险的体育项目。孩子们喜欢的“跳马”“跳箱”“三铁”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春游、秋游等学生喜欢的活动戛然而止。孩子们都成了“宅男”“宅女”,你上哪里去找阳刚之气?
增加幼儿园、学校男教师的比例,是个不坏的建议。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不彻底更新、改变,就是把教师都换成爷们儿,教师受不正常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制约,照样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敢进行体育、课外活动,孩子们的阳刚之气照样无从谈起。一些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官员关心教育的行为,值得赞赏;希望改变目前幼儿园、中小学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也很有必要。但,要彻底改变孩子们缺乏阳刚之气的现状,恐怕还是要先从转变教育观念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