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未
【“书”材展示】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运用方向】
1.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物与我皆无尽也”说明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所以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以及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2.自然是心灵的栖息地。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可见,自然是人类心灵最后的栖息地,失意彷徨时,向自然寻求心灵的寄托,耳得目遇之乐,实为心得之乐。
3.取之有道。“荀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告诉我们:取之当有道。万物再好,若非自己勤劳、合法所得,万物于我何加焉?金钱、地位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岂不暗合苏子的取舍观吗?
4.角度。天地万物的变与不变,不能一概而论,全在于你如何看待。同理,人生之顺逆、成败,全在于你看人生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适用话题】
乐观豁达 取之当有道
自然是心灵的栖息地
不同角度看问题
【写作片段】
心存乐观,才能有豁达的胸襟。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以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
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那些世俗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挫折,最终做到了宠辱不惊。
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可他却是一只天生的荆棘鸟,越痛苦,唱出的歌声就越婉转,堪称天籁之音……犹如迎着寒风的一株寒梅,越是凛冽刺骨,他越是怒放芬芳,冷艳无比。
原因者何?心存乐观,方能豁达。
【亮点评说】
文段集中展现了苏轼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收获了内心的成熟。无论是在叙述、引用或是议论、抒情中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学气息,耐读,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