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生”概念的提出及其文化意义

2015-05-30 10:48:04马志刚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书法传统文化

书法家马志刚

马志刚,字丙参,法名戒智。1974年生。祖籍山东威海,现定居北京。五岁从祖父习字,凡真、行、草、篆、隶均有涉猎。学佛以后,专注以精楷写经,倾二十余载心力,既以此为积累修行资粮之道,益期有缘众生因爱其书法进而渐薰法香,趋近菩提。学佛皈依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噶举派三恩德金刚上师索南嘉措仁波切,又亲近大活佛尼玛降真仁波切,得灌顶传承。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宗家顺,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湜华。现为北京联合大学书画研究所特聘专家、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书画委员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作品在2000年中国书画名家大展中获精品奖;2009年入展文化部第三届兰亭奖。作品多次在专业杂志发表,参加各大展览,并为国内外藏家称道和收藏。曾为许多寺院题写匾额及抱柱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思想体系,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千年之下,衍生出浩瀚广漠的文化体系,各种文化又交互作用,生生不息。当佛教文化与书法艺术相遇,成就了“写经”——这支传统文化中别具幽香的妙莲,为我们的娑婆世界送来阵阵幽香。

“经生”在传统意义上即以写经为业之人。从佛教传入中国,直至当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生”这个特殊群体,一直存在,延续不断。“经生”曾经是一种职业。“经生”的写经,也作为一种书法现象,而被称为“经生体”。佛教艺术中,写经是重要的一项。直至当代,政治、经济结构都发生了相当的变化,“经生”也将顺遂时代的进步,激活新的生命力,向着“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方向发展进步,我们称之为“当代经生”。

“当代经生”,是从代表传统文化的儒、释、道的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观念角度研究与理解书法,以各种传统经典著作为书法创作的主要题材,以书法艺术为表现形式,传达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最重要载体,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这两种文化类型的完美结合,即是“当代经生”。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融合了中国的儒教文化与道教文化;书法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与各个时代的最优秀文化成果紧密关联,与时俱进,形成其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这两种文化现象,都蕴含着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今天提出这个概念,就是要深入的研究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推动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以达到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形成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当代经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这体现为写经的实用意义继续发展的前提下,文化意义将得以更多的凸显。

传统“经生”的产生,是伴随佛教传入中国,因佛经的翻译与流布需求而自然产生的。自汉明帝使蔡和迎《四十二章经》与佛立像回洛阳,抄写所译之佛经成为当时佛教传播的主要形式。写经后来在唐代发展至高潮,最具代表的事件即是众所周知的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由朝廷供给所需,留长安弘福寺译经,乃广招经生抄写所译经典。写经当时之繁荣蓬勃景象,令人想往。而更为普遍的状况,可以从1900年发现的敦煌藏经洞中出土写经实物为样本,看出来自晋至宋约600年间,“经生”存在的大概状况。“经生”的身份大致可分为官方与民间两大类:官方组织的“经生”,一般隶属秘书省或门下省,称“楷书手”(又称书手、楷书、群书手)。写出的经书“编入目录讫流行”,并作为官方发给寺院及各州道的经书样本。另外尚有寺院组织的“经生”,用于民众读诵佛经时,“于寺赎取”。而民间“经生”则更多以写经为业之人,加以信众的写经活动。一时盛况,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专门经营写经的“经铺”。“写经体”书法也在唐代成型,其风格有瘦劲似欧褚,有丰腴似颜徐,其顶级高手与大家颉颃而无愧,而特有一种精熟与谨饬,与一般书家之潇洒挥写不同。当然“经生”并非只限于佛经的抄写,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中,我们能够看到包含儒、释、道的各类经典以及诗词、医药、科学等方面的抄本,体现出洋洋大观的盛况。寺院的藏经阁也并非只收藏佛经,而更相当于现代图书馆的职能。

宋以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官方勘布的各类经典趋向采用印刷方式。但写经传绪却一直存在,并未被替代。写经的主体渐渐由民间写手与文人士大夫两类人群承传。其中民间“经生”的作用与隋唐时期接近,但比较隋唐时期的专职“经生”,其抄写内容更加的广泛。而文人士大夫的写经,则明显自觉地追求所书写内容(佛经)与其表达形式(书法)之间的联系——书法与佛教文化的结合进入自觉阶段。

这种自觉的结合,即是“当代经生”的精神。“当代经生”要在继承传统经生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而自觉地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结合与表现。

这种结合与表现,可以从弘一法师的实践成就中得到启示。作为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有大量的写经作品传世,其出家后的写经作品,一改早年学习《张猛龙碑》的方折刚猛风格,打散结构,湮灭起止,褪尽烟火,令人接目之下,顿生安详静穆之感。这就是书写内容与书法风格的完美结合。在面对这样的写经作品的时候,不同于其它的书法作品,如同赵朴初先生指出的“大师(弘一法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接引资粮,成熟有情,庄严净土,功巨利薄,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故而在其独特的书法风格面世之初即引发众多学者、书家的研究与探讨。在研究探讨的文章中涉及的传统文化门类相当宽泛,从哲学思想到各种文艺学科,从宗教到社会以至道德等各个层面的剖析,从写经作品这一点,辐射出传统文化如同虹彩般绚烂的天空一角。这是“当代经生”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当代经生”不应只是书法风格的刻意创新,或是机械的学科划分,而应该是对于文化应用于社会、影响于民众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

“当代经生”的内涵可以从儒、释、道三家不同的角度得到概括:首先书写经典的字体采用端楷正书,这是对写经的独特的约定。端正谨饬的楷书,是表达对经典的致敬,充分表现儒家文化对精英、精粹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儒家“礼”的内涵,即对规律、规范的认知。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提倡写经的礼仪与仪规,进而推广至社会行为规范的探讨,对于增进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具有良好作用。而对于写经的不同风格形式的探求与体会,以及通过写经这个外在表现形式探求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写经这个特有的文化现象,扩展至对传统文化的宏观把握,则体现出道家文化对于充塞天地、见微知著的“道”的理解与应用。而写经的专注与坚持,没有一挥而就的快感,没有潇洒任运的随意,是整个生命的投入,是不计结果的付出,如同佛教对生命本质的认知,教化有情,令生喜悦。

“当代经生”应当沿着这样的方向,坚持东方思维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在全社会推广“当代经生”的概念,以优美的书法,抄写经典著作,培养人们的高雅情趣,形成完善的人格;开展对写经的各个方向层面的研究,创造性发展佛教文化的内涵;并进而能够在大众中普及写经这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充分发扬“文化立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和“中国梦、复兴路、文化行”的文化战略。

“经生”曾经“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当代经生”更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写经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文化现象,将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构建振兴与繁荣的梦想。 像穿石的水滴,如琢磨的璞玉,经生,以自己的生命,重复着一笔一划的书写,没有激情的宣泄,没有成功的庆祝,在坚持中完成对传统文化最深沉的致敬,是对“最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最诚挚的承诺。

猜你喜欢
书法传统文化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谁远谁近?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