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新农人”的那些事儿

2015-05-30 10:48:04尹凝瑶
农家书屋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农农民农业

尹凝瑶

似乎没有人比李克强总理更执着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这8个字了。这位共和国的总理,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在各种场合,曾反反复复地谈及“双创”。“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破茧就可以出蚕。”——3月15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用这样一句话来点题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兴未艾。

“双创”的星星之火一旦点燃,就会越烧越旺。2014年,各种利好创业的政策频频落地,从简政放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到扶持小微企业、先照后证……这坐实了2014年为创业元年的历史坐标。各行各业的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在创业热浪中感受到时代机遇的降临,纷纷走到了市场的中心地带。他们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破茧”,用自己的创业创新实践来为梦想插上翅膀。

而三农领域创业就不得不提2014年兴起的“新农人”,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是这样定义“新农人”的:“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

汪向东解释,“农民的新群体”,是说新农人是现今农民中的一个新兴群体,他们从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以此为业;“农业的新业态”,是指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了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对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并非偶尔为之,而是使之成为新的业态 ;“农村的新细胞”,是指他们以农村为自己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从而事实上成为农村社会经济“肌体”的新“细胞”。

今年年初,阿里研究院发布了首部《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2014)》。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仅狭义概念上“新农人”就已突破100万人。阿里研究院分析认为,狭义的新农人是指以互联网为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人,其核心是“农业+互联网”;广义的新农人则是指具备互联网思维,服务于三农领域的人,其核心是“三农+互联网”。这里所指的服务,不仅包含生产相关服务,也包括监管服务、研究服务等。

其实,新农人的内涵和外延远非上述分析所能概括。除了运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以外,运用其他崭新理念、思维方式和产销模式,带着创业梦想上路、追寻新的人生价值,志在创新农业、改变农民、改造农村的各类人士,都应纳入新农人群体之列。

这是一群行走在中国土地上的追梦人和创业者;这是中国当代乡村建设新一拨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这是传统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颠覆者和升级版。他们来源广泛,不少人跨界而来,包括返乡创业大学生、城市白领、大学生村官、网商、科研技术人员、NGO及其他各界人士。

今年36岁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紫云县坝羊乡科羽有限公司董事长舒明勇已经回乡创业11年,在当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经营一家气门芯生产企业,是一位标准的“新农人”。

尽管在别人看来光鲜亮丽,但这些年来,资金问题始终让舒明勇备受压力。他说,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政策,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放无硬件抵押贷款,“看起来门槛很低,但踏进去却发现自己天天在给银行打工。”

舒明勇说,和他一样返乡创业的青年有很多又重新走上打工道路。除了外部因素,盲目跟风上项目、过度依赖政策、缺乏创新意识等,都容易导致农村青年的创业之旅止于半途。

如今,像舒明勇这样的人还有不少。2007年,谢思惠放弃了山东农业大学免试保研的机会,回到家乡福建福安市晓阳镇谷口村当起了农民,几年下来,他创办的好思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了10多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并联合村里100多个农户搞起了农业合作社,每年种植生姜、茶叶、晚熟葡萄的产值超过了3000万元。

谢思惠说起创业历程却难掩酸涩:“到现在为止,我还得承受乡邻们不解的目光和‘瞎折腾的非议,土地流转、银行贷款、旺季雇工,随便一个问题都够我喝一壶。”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朱启臻说,返乡发展的大学生、农民工、城市白领等“新农人”们对农业的热情和乡村的热爱值得鼓励和支持,但“新农人”自己要对农业经营的风险和困难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政府对有贡献的青年应给予大力扶持,降低他们的经营风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农业农村不断吸收新鲜血液。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曾对新农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显示,在一些地方,新农人很少有获得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的,在培训产品认证、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很少得到支持。他呼吁,国家应设立“生态(有机)农业国家奖”,政府尤其是县级以下政府要特别重视新农人的作用,把其行动纳入国家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行动中,容许他们承担政府相关生态农业项目,让其享受到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经营主体的政策优惠等。

曾经从事IT行业的高红伟2012年起在北京市通州区投资开办了农场“菜农人家”,他目前最担心的是“被拆迁”。北京的耕地越来越少,每天都有风险,不知道哪天就被占了。“发展有机农业需要长期租用一块土地,因为农场的土地都用有机肥,这样的土地越养越肥。我们好不容易把土地养肥了,政府一拆迁或者农民毁约,几年的心血和投资就全泡汤了。”

缺地是许多试图扩展经营规模的新农人面临的一大难题。浙江慈溪市宗汉庆丰蔬菜农场负责人朱月芳经营着600多亩土地,本想扩大经营规模的他遭遇“当头棒喝”,当初流转土地的20多家农户想收回土地自己种。“我一家一家做工作,有一户人家去了8趟,但他还是极力要收回。”朱月芳说。

海南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林春坦言,现在各地对于不断增加的新农人缺少政策扶持,把他们当作创业者看待,但农业的特殊性又让一般的创业扶持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融资抵押贷款、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等。

2015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这对于新农人的发展来说是利好消息。”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陈亮、张瑞东等人认为,新农人成长需要大力扶持,政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明确出台支持政策,但是对新农人群体尚未有明确政策。新农人和新型职业农民既有重合之处,也有明显区别。比如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在坚持公平的前提下,对新农人群体给予必要的创业激励,包括对农产品卖家、农村卖家给予更多的培训支持,将其作为小微企业的重点群体进行扶持。

因此,阿里研究院的报告指出,未来新农人发展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第一,云计算+大数据成为新农人发展的根基。云计算、大数据是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未来,云计算和大数据将为新农人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就像使用水、电一样。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农村、农民、农业市场的未来想象空间广阔,新农人创业的成长空间也更大。

第二,平台主导新农人生态化发展格局。大型互联网平台具备信息技术优势、传播优势、规模优势,能够为新农人创造独有的价值。如百度、阿里巴巴及腾讯,它们通过其数以亿计的用户数量优势和在应用、社交、搜索及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特色,成为新农人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平台经济主导的新生态,融合了多元化服务商的力量,成为新农人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

第三,大规模协作成为新农人发展主流。工业经济重视对资源的独家占有,信息经济讲求对资源的使用和共享,新农人遵循的是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则。在政府、平台、新农人组织的共同推动下,新农人的大规模协作正逐步走向主流,它对农业原有的生产组织体系、农民原有的生活生产习惯、农村原有的社会文化形成了新一轮的冲击。

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曾多次参与举办和筹划各地新农人互助沙龙,他充满激情地展望新农人的明天:“新农人是一群重信息、重资源、重互利、重创新的农业爱好者、投资者、服务者,是时尚农民。我之所以倡导并推崇新农人,缘于当今社会每一位新农人都是一枚坚挺的良币,我们需要主动发现和推崇这些良币,最终希望以点带面推进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猜你喜欢
新农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新农人时语
新农业(2017年22期)2018-01-03 05:45:51
新农人时语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02-02 11:10:59
新农人时语
新农业(2016年15期)2016-08-16 03:40:40
新农人时语
新农业(2016年22期)2016-08-16 0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