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基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5-05-30 10:48罗冠勇罗劲梅符以福王永壮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农业

罗冠勇 罗劲梅 符以福 王永壮

摘要:农业科研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随着农业科技发展的科研基地的建设也迅猛发展,与之配套的建设管理相对滞后,缺乏创新性。针对农业科研基地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改进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管理及服务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基地;问题;对策;建议

科研基地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辐射带动、技术咨询、服务地方等功能,是科研创新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科研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农业科研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农业科研基地大部分与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的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重复建设使得多数基地同质性高,缺乏创新性,科研方向和发展定位有些偏离实际,更为突出的是有的只为了申请项目或为项目的验收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突击建设,建成后用的不多甚至根本没用过就抛荒,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农业科研基地在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为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一、农业科研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战略布局与规划不合理

大部分农业科研基地建设都考虑了科技创新这一重要环节,但总体布局和规划仍存缺陷:一是地域选址离城市较近,建成后不久就被征用,导致部分破坏或整体破坏,需重新建设;二是科技创新生态链衔接不紧凑,中试向产业转化存在脱节现象,技术不能及时推广转化,使投入产出比例失衡;三是学科定位和规划布局等不合理,重基础研究,轻开发与推广,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效益不明显,有的甚至申报成果后束之高阁,成为摆设。

(二)经费投入不足,维护管理滞后

农业科研基地大多靠政府投资建设,融资渠道单一,初期添置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当时项目需要配置,缺乏长远规划,基础设施等建设质量也不过关,随着技术需求的更新升级,仪器设备的配置跟不上、基础设施等损坏现象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减弱,在自身运转经费和外部后续融资不足的情况下,设备更新及基础设施维护乏力,后劲不足,影响科研事业的发展。

(三)科研偏离生产实际,辐射带动乏力

很多科研项目没有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和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来立项,偏离了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为目的的研究,真正能解决生产存在的问题不多,真正能用于服务“三农”的科研成果也不多,研发的新技术、新品种也偏离市场的需求,对“三农”产业发展的贡献有限,与产学研的结合不紧密。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农业科研基地基本上由国家项目投入建设,运行时间大多跟随项目运行,时间较短,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管理跟不上,忽视科研与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公共资源、设施设备的调配使用效率低下,后续管理机制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追求结果重于成本的核算,科研成果示范的外相度不高,同领域、同专业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技术转移、共享与服务政策、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制度难于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造成科研基地开放度偏低,开放层次和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真正的开放、交流和共享。

(五)服务管理效率跟不上,运行效果不佳

农业科研示范基地的位置多数较偏僻,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多种原因,科研基地作为研究、推广与示范等以非盈利为目的的项目,工作绩效量化程度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愿意扎根基地建设管理的队伍不稳定,缺乏对基地的归属感,服务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肯干事、能吃苦、乐于奉献的管理服务队伍更是少之又少。在吸引基地管理人才政策方面,倾斜力度不够,使多数科研单位只能从单位临时抽调劳务性质人员参与基地管理,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搭配不合理,管理服务跟不上,基地运行效率低下。

二、对策与建议

(一)制订科研基地中长期建设与发展战略规划

农业科研基地的发展规划可按“规划先行、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进行,结合科研的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及发展定位,按照科研创新发展要求规划区块,建立科研、开发与推广等中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将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等先进理念融入其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地调研,结合地方特色,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遵循前瞻性、示范性、节约性、市场性等原则,凸显“科技理念、创新体制、激励机制、服务农业”的创新思想,优化调整,合理布局,不断改造升级,促进科研基地不断优化发展,确保规划的正确指导实施,使科研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二)适当的有偿服务有利于提高基地的运行效率

有偿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让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分配使用,让科研人员主动将公共资源列入科研项目的预算成本,也可以适当对外开放,由对内服务向对外开放服务延伸,在科研基地内展示科研成果等形式实现共享,提升服务水平,使基地可持续发展,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效率。

(三)农业科研基地建设要与农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我国各地方的农业发展需求不同,科研方向、定位重点也有所不同,而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其建设应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科研立项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为导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的,因此建设农业科研基地要结合“三农”发展需求。

(四)结合市场运行规律,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市场的需求是科研成果开发及推广的最好催化剂,能更好地反哺科研。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下,适当引入市场运行机制,需求大的实行全方位开放,遵循自主开发,自主管理,以服务“三农”为主,适当盈利为原则。一方面,基地要积极承担国家下达的科研和推广示范任务;另一方面,熟化的成果示范要面向市场,加强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紧密结合科技经济的发展方向,将科研成果规模化向外扩散,使基地由“消耗型”向“效益型”转变,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科研基地自身能力的建设。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农业科研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科学有效的管理队伍,可适当引入企业式的管理,有一定的自主权,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依靠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始终围绕科研以发展生产为目的。完善基地的劳动用工制度、激励机制、投入与产出分配制度,基地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根据工作岗位职责、业务能力、科研创新水平、科技开发与推广等业绩,将个人收人、福利、奖励等切身利益与工作绩效挂钩,做到多劳多得,按业绩、贡献大小的奖励分配制度和激励管理机制,形成基地管理与科研创新,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保障基地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的实现;加强队伍的建设管理,提高服务意识,自觉维护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管理技术,一切为科研和推广示范服务,促进成果的转化速度,使基地增产、增效。

三、结语

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为“三农”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更好地把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为地方提供服务,为“三农”发展服务,科研院所需不断探索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发展模式,在运行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真正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更好地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浩,庞观,袁晓丽,等.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建设与管理[J].中国热带农业,2012(05).

[2]徐峰,康相武.我国国家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8(06).

[3]杨忠萍.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管理的探索[J].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2013(01).

(作者单位:罗冠勇、罗劲梅、王永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资源重点实验室;符以福,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本文通讯作者:王永壮)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