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适应了我国的国情,在我国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痕迹。社会保障思想和体系也在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下提出了新的适合我国的政策,在社会保障的不断发展中,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也要对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精华的部分做到保留和传承。本文就通过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和我国农村养老现状作出分析,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的农村养老体系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农村社会保障 养老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思想的阐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来源
在我国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一直坚持着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作为指导。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社会保障性的事业的发展存在着现实的问题,所以我国在对我国的传统社会保障思想做一定的继承,也积极地借鉴一些西方的社会保障理论,就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保障思想,这套思想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的思想和西方的社会保障理论由来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是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存在。马克思主义中讲“所有的社会生产方式都有的基础就是社会保障”,马克是主义非常重视社会保障的重要位置,社会保障也是我国人民利益的实现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保障建立的原则是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想社会保障事业能够健康的发展,合理的社会保障原则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对社会保障的原则就是必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是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中通常都包含着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优抚等部分的组成,在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时区,这些社会保障的具体作用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不管在哪个时期中,社会保障的思想是不变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保障中的根本价值诉求就是公平正义,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保障中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指路灯,也是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在社会保障中的有效途径。
社会保障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是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的思想中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并且一直坚持不改变。所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个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的思想在我国农村的特点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逐渐的关注到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农村养老制度确实有了一些发展。但那时受到城乡体制的影响,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社会保障事业尤其是养老问题有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思想开始在我国农村实践普遍具有的特点。
二.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1.家庭养老
我国的农村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和生产的依托主要是靠土地,所以,家庭养老也是我国很多农村家庭选择的方式,这些家庭单位普遍认为有了土地就可以保障自己的生活需要、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农村仍然根深蒂固。所以,这些农村家庭不能没有了土地,受到传统从孝道文化的影响,子女的赡养也是这些农村家庭比较安心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养老也在慢慢地弱化。
2.社会养老
国家会根据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提出的社会养老形式,由国家集资补助或者政府补贴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还出现了由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组成的账户,国家会对基础养老金进行全额支付,这也是新推出“新农保”体系,这一体系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3.农村社会养老
在农村的一些基层组织中整合社区的可利用资源对该社区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资料等帮助,满足这些人的生活需要。社区养老是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优势为这些老人提供养老保障,农村社区养老以整个社区的集体作为依托,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以社区文化作为纽带,以社区组织管作为保障为社区的老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养老平台。
(二) 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1.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是农村养老的核心问题,较高的经济水平可以保障良好的养老标准。但是我国农村的老年人一般的经济能力都不太好,农村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很难获得工作,更没有退休保障金,多年的积累也只够支付日常的生活开支。所以农村的老年人一辈子都省吃俭用,仍然不能弥补自养能力低的问题。
2.生活照料问题
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主要是日常生活的扶助、安全保障、起居照料、疾病照料等方面,但是老年人只靠自己自我照料能力肯定是不足的,老年人一辈子辛劳,老了很容易出现自理困难。这些老年人能够获得的生活照料资源也是有限的,很多情况下,只有老年人生活出现问题,才会有人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缺少了主动性和应急性,导致老年人不能的得到有效的照料。
3.精神慰藉问题
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心理需要个安全需要后才会考虑其他的需要,如果生活的贫穷让农村的老人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陷入矛盾,那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层面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人们一般也很少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对精神文化的设施建设也很少,子女一般赡养老人也是生活上的,淡化了精神上的重要性,这样久而久之,老年人会觉得孤独、不安等。
三.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1.树立公平正义的农村养老保障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也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在社会中不同的利益关系都需要有公平正义来进行调节,社会中的各种资源才会公平的被整合,这样社会保障的真正目的也才会实现。如果缺少了公平正义来作为价值向导,社会保障也会因为规则、机会、权利的分配不平等而导致发展进度变慢,人民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农村养老中必须要有公平正义的标尺为保护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这样也会为农村的养老事业提供一个比较良好有序的运行环境。这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农村养老问题中得到继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在有了正确的发展理念后,还需要有合理的制度来做出保障,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发挥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在我国农村养来问题中的得到实践的能动性,农村养老体系的建立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必然途径,也是表达这项思想的形式载体。所以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体系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农村养老中固定下来,以实实在在的制度体系来指导农村养老工作的运行,达到农村养老的目的。
统筹城乡的发展,建立一些能够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体系,这也是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在统筹城乡发展是必须要重视农村养老中的顶层设计,必要突出农村养老的重点,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体系,在顶层制度设计中,要将农村的现状和制度联系起来,做到差序平等。同时多农村养老进行统一的管理,提高农村养老的管理效率,不能出现管理上和多决策的冲突,防治相互推诿、政出多门的发生,有效地提高农村养老体系的效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重视农村养老法律的监督职责,将农村养老纳入法律范畴,加大养老问题自农村的执法力度,强化法律在农村养老问题中的有效监督。重视农村养老责任的共同承担,强化责任意识,以多方合作的形式,对农村养老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实现责任的共同担当,使农村养老问题的重担得到缓解。
3.发展农村的经济推动农村养老的现代化
农村养老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太落后了,所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须要解决经济问题,从本跟上去推动农村养的现代化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于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养老提供了经济基础,也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养老提供了客观条件,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养老的基础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才可以保障农村的物质基础,才可以实现农村养老的公平正义。因此,发展农村的经济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已经急得发展推动农村养老的西安大花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障我国农村沿老问题的理论基础,为我国的养老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作用,检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海巡在这很多的问题,经济问题、生活照料问题、精神慰藉问题,这些问题都只是农村养老中的一部分问题,对针对这些问题和解决农村养老是我国必须迫切需要做的,也必须要实行一些措施来改善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下,改善和解决我国农村养的问题,让农村的老人可以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帮助农村的经济得到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而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光寿.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兼论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肇始的标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01:115-121+160.
[2]王鲁宁,李海青.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中国化何以可能——基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理论渊源及实践价值视角[J].理论界,2014,12:6-17.
[3]李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视域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
[4]刘春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5]李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3.
(作者介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