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色幽默的美学意蕴

2015-05-30 10:48郑素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荒诞黑色幽默恐惧

郑素娟

内容摘要: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新的文学形式。作家往往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世界的本质是荒诞这一判断为出发点,突出描写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堪以及个人与世界的紧张对峙,并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着意将这种对峙加以放大、扭曲、变形,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关键词:黑色幽默 荒诞 绝望 恐惧

一.黑色幽默的起源

“黑色幽默”文学产生并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战后由于冷战格局的形成,再加之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盗窃、凶杀和色情的泛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使人们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望,感到世界的冷漠和社会存在的荒谬。这种抑郁、沮丧及绝望的社会心理使一代人从各种社会灾难中产生绝望感,又表现在文学领域里,那便是“黑色幽默”作品的诞生。

二.黑色幽默的文学特征

第一、即滑稽可笑又令人恐惧的幽默形式。黑色幽默小说的特点“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是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笑态度。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

第二、存在主义式的荒诞观。用荒诞的手法描绘荒诞世界疯狂的本质。人类如何面对这样的世界,使之变得具有价值,是“黑色幽默”作家们竭力要探索的问题。

第三、“反英雄”人物与“反小说”的形式。“黑色幽默”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怀疑、否定传统的价值观,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甚至嘲笑自己曾经所尊重、所建树的一切,常常是一些行为乖僻、思想古怪的猥琐人物,他们被生活扭曲得变态,在现代社会中心灵饱受创伤。

三.黑色幽默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小说以二战为背景,故事发生在意大利附近皮亚诺扎岛,岛上驻扎着美国空军的一支轰炸中队。主人公轰炸手尤索林上尉厌恶战争要求复员回国,但是第22条军规的存在使他无论如何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在飞了70次后他终于明白军规是个圈套,是个骗局,于是驾机向中立国瑞典逃去。作者从社会生活和切身体验中发现,无论战时战后,美国人都处在一种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的异已力量胁迫之下,岌岌惶惶而无可奈何。就虚构了“catch-22”这一寓言形象,定名“军规”,既使它更具令人畏惧的强制性,又使它跟世界荒诞的极端—战争紧相关联。而“catch”的愿意就是陷阱、圈套。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普通军人的代表。他本是个热情、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入伍初,他把战争看成张扬正义维护真理的神圣事业,空战十分勇敢,出色完成飞行轰炸任务,为此获得一枚勋章,被晋升为上尉。可是慢慢的他发现一切都背离了他的想法。在美国社会的荒谬丑恶的现实中,一种强大的、无形的力量处心积虑地要压垮、消灭他。从此,“活下去”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和“最高准则”。尤索林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形象,他的身上绝无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崇高壮烈的行为和出类拔萃的品格,其非同一般之处仅在于面对疯狂世界不放弃自由选择。

四.黑色幽默的现实意义

从以上的作品分析中我们总结出恐惧与幽默的融合、无序的情节与有机整体的结合和文字游戏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黑色幽默最为突出的特点。尽管黑色幽默作为美国60年代一个重要文学现象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黑色幽默这种写作特点和风格仍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作家。如获得1999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美丽人生》就是一部黑色幽默作品。无独有偶,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不乏看到黑色幽默的作品。如鲁迅先生文章《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以及我们都很熟悉的几部电影《让子弹飞》、《疯狂的石头》和《大腕》等,其中《鬼子来了》这部电影改编自尤凤伟小说《生存》,原小说可读性较强,但剧情设计一般,但经过原作者再整理而改编的剧本,加上姜文导演,完全以黑色幽默形式呈现出来,出人意料,耳目一新,令看惯了传统抗战电影的观众大呼痛快,真是做到了悲剧与戏剧的完美结合。这些都证明黑色幽默仍然在发挥其无可替代的魅力。我们深信,作为一种深具表现力的写作技巧,黑色幽默将继续影响着世界各地作家, 不断为世界各地的文艺宝库增添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常文革,张芮.黑色幽默的典范——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

3.李巧玲.文学中的黑色幽默与现实中的黑色幽默.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

猜你喜欢
荒诞黑色幽默恐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黑色幽默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黑色幽默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