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廖
西方的女权主义艺术家对《五十度灰》有两种背道而驰的观点,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非主流”的虐性恋文化象征着女性身体的解放与欲望的自由。反对者则认为故事中的虐性恋游戏强化了现实当中男性强势和女性弱势的不平等地位。
《五十度灰》说的是清纯的大学生安娜因为一次采访,认识了自主创业成为亿万富豪的二十几岁的高富帅男主角,这对现代版的灰姑娘与王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但接下来的情节有点尴尬,安娜发现高富帅迷恋SM(性虐待)游戏,男主角热衷于扮演施虐的S角色,他让女主角扮演受虐的M角色跪伏在自己面前,将其捆绑起来,在M无条件的臣服中获得快感。安娜一面难以自拔地迷恋着高富帅,一面又难以接受在SM游戏中扮演被鞭挞的“屈辱角色”,一时不知何去何从……
流行文化与精英艺术的话语权
对于反对《五十度灰》的女权艺术家来说,在SM游戏中扮演强势的支配者角色的男主角,以及扮演被羞辱的臣服者角色的女主角,简直就是现实世界中男权文化的投影——男性永远是主宰者,女性永远是被支配者。反对者认为如此鲜明的角色符号,以及女主角用屈辱来换取爱情的情节,无疑是在为男权文化张目。
而赞同《五十度灰》的女权艺术家则认为另类的SM文化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反叛,意味着性选择的自由,意味着女性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身体,这是女性身体与意志的解放。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SM圈子里遵循的仍然是男权文化的“世俗”标准,金钱、地位和外貌是圈内人“择偶”的首选硬件,女M热衷于在圈内的社交网站上炫耀奢侈品,毫不掩饰自己成为一件“奢侈品”的骄傲,也有不少女M不仅在游戏中扮演“宠物”的角色,她们也热衷于在现实生活中成为男S的“爱宠”。除了性的开放之外,我们在国产的SM文化中看不到太多对传统男权文化的反叛,也看不到确认现代女性身份的思想解放。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五十度灰》的女权艺术家,面对小说与电影在欧美国家的爆红都会百感交集。销量超过1亿本的小说,狂扫近5亿美元的电影票房,背后的拥趸大多是欧美的主流女性,从煮妇到白领再到各界精英——就是这些看过无数女权主义艺术品的现代女性,她们曾经在朱迪·芝加哥的经典女权作品《晚宴》前沉思;她们曾经在米勒的《拾穗者》前为那些被劳动与土地所禁锢的女性而悲哀;她们曾经在改变自己的身体以抗议男权视角审美标准的行为艺术前感慨……如今却统统沉迷于这部玛丽苏爱情故事片中不能自拔。一本小说改变文明世界的性爱观,这是无数女权主义艺术无法达到的效果。如果说二战之后,代表精英文化的艺术与代表流行文化的通俗小说、电影一直在争夺话语权,那么当我们看到欧美主流女性人手一本的把这部低智爱情小说捧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看到同名改编电影横扫近5亿美元票房,看到欧美的SM玩具一再脱销,消防队与医院都应接不暇地给SM游戏的初学者“救火”——这一场精英艺术与流行文化的话语权争夺战,胜负已分。
对于大多数欧美主流女性而言,尽管深谙“摆脱男权的压迫,争取女性权利”才是政治正确,但是她们内心深处还是渴望纯情女学生与年少多金白马王子的爱情冒险故事。认识到这一点,足以让女权主义艺术家无言以对。艺术要超越流行文化来宣扬女权主义的主张,前路漫漫其修远兮。
当然,流行文化并不一定是男权的世界,事实上,近年来的西方流行文化已然披上了女权主义的外衣——但也仅仅是一件时髦的外衣。去年,时尚大佬老佛爷带领一众超模扛着女权主义的标语穿街过巷,超模Cara和吉赛尔邦辰等等全世界最贵的肉体,高举“历史是属于她的故事”、“要时尚不要战争”、“女士优先”等标语牌在镜头前摆足姿态——当然仅仅是一个姿态,因为超模的身材就违背了女权主义的思想,女性不应该作为被男性欣赏的客体,不该每日精算卡路里塑造出一个符合男性审美的躯体。
老佛爷一直都是一个反对女权主义的人,这是时尚圈内公开的秘密。最听妈妈话的老佛爷,经常把他妈的一句话挂在嘴边:“丑得没人要的女人才会做一个女权主义者。”所谓的女权主义时装秀,只不过是这位时尚圈大佬的一门生意和一个噱头罢了。
去年另一场轰动时尚圈的女权主义活动发生在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示威者成功地阻止了一场由身穿比基尼的模特作为导购员的内衣秀开幕式。但是这个暂时的胜利,根本没能撼动时尚界把女性商品化、情欲化的根基。我们看到“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依然震撼上演。在女权主义看来,没有比“维多利亚的秘密”更加男权主义的商品了。
去年的影视圈似乎也是女权主义的胜利年。吕克·贝松的神作《超体》中人类的历史由创造神开始,由人成为神而结束。而其中的“神”居然不是男人,而是斯嘉丽扮演的超级女人。《星际穿越》中的女主角也不再是性与家庭的传统符号,而是穿上了宇航服专业人士。更不用提《消失的爱人》中,把一众蠢男人玩弄得死去活来的腹黑女主角。美剧收视排行榜前几名的《女国务卿》和《傲骨贤妻》都是职业女性的天下,大红的《国土安全·第四季》更是女特工独当一面。
但是这些影视剧并不能改变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女人依然是绝大多数欧美影视剧的花瓶,片中的女性大多数依然是性感、爱情、家庭的符号。根据著名的贝克德尔测试,我们可以判断一部电影是否歧视或轻视女性:一、片中至少有两个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二、两个女性角色之间至少有一次对话;三、交谈的内容和男人无关——听起来相当简单,而达标的电影却屈指可数。
一个令人难堪的事实是,如果有那么多女性认为自己的地位与权利需要提升,那么她们完全可以用钱来投票,支持更多的女性主义电影上映,事实却没有。在欧美世界,受过教育的人们都知道女权主义是政治正确,但是人们依然热爱细腰丰乳的男权文化审美标准的女人,人们依然把一部有着白纯美的女主角和高富帅的男主角的“男权文化审美”的《五十度灰》推上票房榜首。
不管反对还是肯定《五十度灰》宣扬的审美与价值观,女权艺术家至少要承认一点:流行文化下依旧是男权主义的暗涌。很多西方女性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关注女性的权利,她们觉得沉迷于男权文化设定的生育、性爱、家庭的社会角色中也很有安全感。她们觉得处于“第二性”被支配、被安排的从属地位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说在西方伴随着声势浩大的女权运动而生的女权艺术,其影响力都无法与流行文化相比较,那中国的女权艺术更是发声乏力。国产女权艺术家很少直面女性真正的问题:女性受教育权、家庭暴力、农村女孩生存权等。她们更愿意追随西方女权主义的脚步,把男性与女性视为一种对立对抗的关系,强调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身份的独立。而事实上,中国人把两性关系看成是阴阳互补,而非西方两性间的“玫瑰战争”。西方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艺术并不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只能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解读,对大众毫无影响力,甚至适得其反。如果说男权世界建立的规则把女性排除在外,那么女权艺术家为了精英身份而创作的作品把广大女性受众排除在外,那是不是另一种文化沙文主义?
女权艺术的解构与建构
在《五十度灰》第三部的大结局中,男主角不再继续与女主角主宰与臣服的虐恋关系,男主角意识到自己对虐恋游戏的沉迷,根源在于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当他有了真正的爱人之后,也是终结虐恋的时候。与大多数的好莱坞题材—样,这也是一个寻找真我,自我救赎的俗套故事。
对女权艺术家而言,这个自我救赎的故事颇有启发。很多女权艺术家并不热衷于“自我救赎”,她们只热衷于树立一个反对男权文化的姿态,但是推翻男权文化的世界之后,如何建立一个两性平等的世界,她们并没有明确的观念。
解构与批评男权文化容易,构建女权文化很难。在过去一些年中,女性的权利和地位的确得到提升,但这只是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权利的提升,在上层建筑的领域,女性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哲学和学术标准。
四十五年前,女权主义者琳达写了《为何世界上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四十五年过去,我们依然看不到伟大如塞尚、毕加索的女艺术家,甚至低档一点如安迪和波洛克的也没有。当年她们说因为女性没有上美院的权利,今天有了。艺术圈的制度与艺术史的标准都是男性制定的,她们有四十五年的时间来制定自己的哲学、制度与标准,事实上也没有。
如果说西方的女权艺术家在女性视角的艺术史构建方面做得还太少,那么至少她们的方向和立场都比较坚定,而中国的女权艺术家很多时候,连立场与姿态都没有明确。
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画家开始在作品中表达自我,表达私密情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传统的柔弱仕女,也有别于男性化的“半边天”,但是80、90年代一直到21世纪的女性主义画家对于父权体制与国家意志对女性的塑造与异化并没有反思与批判,她们只是通过描绘女性的情感诉求来表达女性的自我。
一些“新文人画家”依然把女性当作凝视的对象。在全国美展中,写实派中犹如照片一样的美女与裸女,依然毫无性情,漠然地或卧或躺,成为艺术家笔下的被审视的他者。马奈的草地野餐已经过去一百年,我们艺术品中的女性依然是被审视的对象。
故宫制作的《十二美人图》动画在网上获得掌声一片,大众并不明白画中妾侍被宠物化的意义。如此种种,如果女权艺术家自己都没有意见,那么旁人自然也不会有意见。
当自由不是靠自己的斗争获得,当平等世界并不是由自己建构,而是寄希望于被“赠与”,它是否仍是我们最初拼尽全力去追求的那份“自由”呢?相比起反对男权的空洞口号与苍白姿态,如何建立一个女权视角的审美来对抗男权视角编写的艺术史,这才是更重要的命题。
男权文化中的男性牺牲品
我们在看《五十度灰》的时候,往往只同情成为虐恋“受害者”的女主角,事实上,男主角也是虐恋的“牺牲品”,游戏带来释放与快感的同时,也给他带来困惑与痛苦。暂且不论深谙SM文化的人是否同意游戏中的人都是受害者与牺牲品,至少作者是这样设定的。
这给了女权艺术家一个很好的启发:在男权文化中,不仅作为“第二性”的女人是受害者,很多男人也是男权文化的牺牲品。对于一个正常男性而言,也许并不介意把女性当作他者,当作欣赏对象,更不介意看看维多利亚秘密的长腿模特。但是身为男权世界的主宰,并非毫无压力。
男权文化把男人的角色设定为代表着精神、理性、勇敢、果断、攻击性、独立、客观、善于逻辑思维,而女性则被设定为代表着感性、软弱、依赖、母性、温柔、主观、受虐、缺乏抽象思维。在男权文化观的影响下,女性被看作被支配的“第二性”,而男性则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期待。男性被要求顶天立地、不断掠取更多的金钱与更高的地位,这些过度的压力与期待也让男性不堪重负,进而忽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感受。
波伏娃讲:女性都是被塑造出来的。福柯讲:人都是被塑造出来的。事实上被权力所规训的不仅仅是女性的身体,男性的身体同样被男权社会所规训与惩罚。如果你达不到世界对你的期待,譬如说:买得起一套又一套“维多利亚的秘密”送给你的女人,那么你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从这一点来说,男人与女人都是男权世界与消费主义社会的牺牲品。
在一个更平等的环境中,男性不必被必须“成功”的观念所扭曲。一如赫敏在“He For She”运动中所说的:“如果男性不必非要有野心,女性自然也不必非得被迫顺从。如果男性不必去控制,女性也不必被控制。这时我们就能看到两性和谐相处而不是互相对立。我们应该停止为彼此定义。我们可以更自由。”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女权艺术家把所有的男人都放在对立面,而极少在作品中表现同样是男权文化牺牲品的男人。女权艺术的重点如果只落在女性身上,固然加快女性身份意识的觉醒与女权主义的启蒙,但是也不利于男性转换视角,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男性作为“第一性”,作为两性关系中权力的拥有者,将其排斥在外,或者只是将其放在对立面一味的谴责,并不是女权主义的明智立场。
女权艺术在争取何种解放
女权主义艺术反对男权文化下女性的身体欲望被压抑,女性的思想与身体被改造,但是极少探讨女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解脱?人们声称要解放身体和性自主权,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了解隐藏在身体深处的欲望。事实上,很多人渴望在性爱游戏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如果说SM游戏在以前还算小众偏好,《五十度灰》的小说与电影已经把此种隐秘的游戏广而告之,《五十度灰》的粉丝们纷纷尝试,市面上的各种SM道具一度脱销,无法打开的手铐也需要一次次地找消防队员解决,更有许多人由此进了急诊室。《五十度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明世界的性爱观,当SM游戏不再是小众游戏的时候,女权艺术家如何面对游戏中臣服的女M?女性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才是“政治正确”?关于支配与臣服的SM游戏到底是一种原始本能?还是一种男权文化的副产品?
如果一个女性在了解了种种女权主义的主张之后,依然选择作为臣服的性别身份,依然选择成为男权文化中的“消费品”,依然愿意被物化与工具化,那么她的选择算不算“政治正确”?如果一个现代女性白天是专业人士,晚上喜欢扮演SM游戏中的女M,那么她是不是背叛了她的独立女性意识?也许女权主义不应该为女性或者男性设定一个身份角色,而是让人们做出自由的选择,人们可以选择成为顶天的大树,也可以选择成为缠树的绿萝,这才是天赋权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