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子 孝与爱 是最好的传承

2015-05-30 20:06:09
品位 2015年4期
关键词:豆豆外公女儿

传承孝道与家风

在加入伽蓝集团之前,陈涓玲曾担任过靳羽西私人助理以及羽西文化传媒执行总监、博客大巴副总裁、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典馆高级项目经理…一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身兼“小飞侠”“励志姐”等多个昵称。生女儿豆豆时,分娩的前一晚,她还扑在电脑前写新闻稿。豆豆呱呱落地,陈涓玲产假只休息了一个月,又马上回到工作岗位。

作为妈妈,陈涓玲一直说,自己是撷取了父母养育的果实。豆豆10岁之前—直和外公外婆生活,而她专心扑在事业上。与很多家庭隔代教育矛盾重重不同,陈涓玲一家在豆豆的教育理念上很一致,豆爸豆妈掌握教育大方向,外公外婆负责执行,“每周我们都会开家庭会议,交流豆豆的生活、学习情况。”豆外公曾管理过企业,还当过十年老师,于是挑起教育外孙女的重担,“豆豆平时不上课外班,都是外公教她的。”

提起豆外公,陈涓玲流露出骄傲。不管从内心还是生活上,她都很依靠自己的父亲。豆外公是位开明与智慧的长者,经常与女儿分享老一辈的家训和自己的人生思考,是整个家庭的灵魂和支柱,陈涓玲在工作匕有什么不解,都会找豆外公开解。豆外公也很注重家庭观念,小辈只要回家吃饭—定要全家人一起吃,小女儿加班,不管多晚他都会等门,陈涓玲的朋友们都把豆外公当成自己的爸爸一样请教人生问题。

2014年对陈涓玲是非常痛苦的一年。豆外公患病去世,重击了她一帆风顺的生活。这一年,她就像女超人一样,不仅照顾重病的爸爸、负责女儿的教育、工作出差,还要去学校深造,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忙得焦头烂额。父亲去世后几个月,陈涓玲依旧无法排遣伤痛,“只要回娘家看到爸爸的遗像,我一定会哭。原来每次吃完饭老爸会把我送到楼下,嘱咐我开车小心,到家也会打电话问是否平安。现在自己家里和办公室都放着全家合影,每次久久凝望而不能自拔。”

陈涓玲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豆外公去世之前,她努力完成了他的所有愿望,帮助豆太爷爷印制上下两集的医书,还为豆外公写完了《人生的12堂课》一书,该书记录了“豆之家”对人生的思考,用文字世代传承孝道与家风。

理性上,陈涓玲告诉自己,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可实际上她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走出痛苦,甚至录下父亲走前几个月彼此的聊天内容,希望有一天自己足够坚强的时候可以听。“我—直梦到爸爸,有时候可能太过于思念,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他,觉得他从未离开过。”

梦醒时分,女儿给了陈涓玲莫大慰藉。豆豆很懂事,当初豆外公生病的时候,她竟然在网上买了小玩具去学校卖,哽咽着对同学们说,“我外公患了癌症,我要筹款给他治病。”每天放学回来,她都会给躺在病床上的外公一个大大的拥抱。

豆豆—直和外公外婆住,外公生病后,陈涓玲把女儿接回到身边,“吃了我做的菜,她特别给我鼓励,‘哇,妈咪,你做的真是太好吃了。你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种满足感特别打动我。每个周末,她会叫我一起去买菜。”家的精神由父亲传给陈涓玲陈涓玲再传给女儿,“爸爸定下的规矩,说好回家吃饭,就—定要等到最后一个人。现在也是如此。”

豆外公有给女儿写信的习惯,所有的信件陈涓玲都保存着,如今,她也以写信的方式与女儿分享人生感悟,每年最少要写10封信,女儿同样把信都珍藏起来。

享受自己的人生角色

“妈妈的进步,对孩子也是榜样,坦白说,孩子出生并没有给我多大的影响。后来她一天天和我交流,我的使命感越来越强烈,妈妈不仅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也是她的朋友。”陈涓玲相信身教多于言传,在家她手不释卷,给女儿做榜样。

繁忙工作中,身为企业高管的陈涓玲抽出时间攻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学位,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陈涓玲深谋远虑,“职业女性到了45岁容易走下坡路,怎么延长职业生涯?我觉得专业方面要再精进。社会很现实,不管你是求职还是有新的梦想,都需要未雨绸缪。”按陈涓玲的计划,豆豆小学毕业时,正是自己拿到博士学位时。

努力做事,用心做人,是陈涓玲所追求的。2011年,她选择加入中国化妆品领军企业伽蓝集团(旗下自然堂、美素等品牌),就是看中了这是一个高速发展且稳定增长的行业,尤其伽蓝集团作为本土企业,有着更多的人文关怀。父亲病重期间,公司从董事长到工会组织都给了她很多关爱,“这是公司对我工作的认同,这份认同的力量是我非常看重的。”与职业选择类似,教育女儿,陈涓玲很少看眼前利益,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教会女儿对人生的态度,这比学习英文、奥数更重要。

陈涓玲喜欢用平等的口气和女儿说话,豆豆评价妈妈的教育方式是“慈祥型+平等型”的结合体。每天送豆豆上学的路上,是陈涓玲最享受的时光,母女俩会针对某个话题对谈,比如“外公说过,人生在世,要有美名和声誉,你的理解呢?”“美名就是在别人那里有好印象,说到你都说好;声誉就是获得奖项,得到认可,自己会有满足感。”豆豆的观点经常让妈妈惊讶不已。

平时,陈涓玲一家三口喜欢一起喝茶、读书、聊天,也会去不同的地方旅游。豆豆喜欢玩游戏,还会自己查攻略,但是不会上瘾,能自我约束。陈涓玲认为,孩子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陈涓玲唯一坚持女儿学习的是吹黑管。黑管在国内算是冷门乐器,从功利角度看,可谓“无用”。陈涓玲认为,在乐队里吹黑管让豆豆学会了分工,学会了团队精神,“一个团队里不能吹错任何一个音。她知道了怎么跟别人配合,怎么帮助别人。未来的人生中不可能—直是主角,可能永远是个配角,但也要享受其中——要懂得,或许我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定会努力而用心做好自己。”

孩子是一个家的黏合剂

成功的儿童教育离不开幸福家庭。谈起另一半,陈涓玲充满甜蜜,“我先生很儒雅。很多事情上,我们有不同意见时,都是他让步从不计较,就像《何以笙箫默》的男主角何以琛。”

陈涓玲很感谢她的先生,除了爱她,还博学多才,昵称是“教授”。13年的婚姻,他们之间的感情越加浓厚。“他支持我出国深造、游学,常帮我买衣服包包,还会在生活中送我礼物制造惊喜。豆外公生病期间,他悉心在病床前伺候。豆外公曾经说过,有婿如此,夫复何求。”

幸福的婚姻需要经营,陈涓玲觉得,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需要你时时刻刻用心,“我很崇拜他,会很直接地表达我的爱慕之隋。男人到四十多岁时,更需要家庭的温暖,你要把他放在心止。我不管去哪里,都会很用心挑选送他的礼物,我们有点腻歪,很少吵架。”孩子,同样是夫妻感情的黏合剂,“豆外公去世后,我先生一心扑在孩子的教育匕。只有让他参与进来,家庭才会稳固,才会让孩子感受到爱。”

陈涓玲对女儿的教育属于温隋系,她盼望女儿在爱里长大,用爱回馈世界。陈涓玲经常带豆豆去儿童福利院送水果,鼓励女儿参与公益市集,做手工筹款捐献……她对女儿要求不多,“未来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活得健康快乐,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每个新年,豆豆都会回去看望幼儿园的老师,从未间断。豆外公曾说,不为别的,为人要懂得感恩。陈涓玲说:“父母可以提供机会和平台,以及孩子选择的权利,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什么是真善美的德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豆豆外公女儿
自由自在的豆豆
幽默大师(2020年10期)2020-11-10 09:07:08
大三的女儿
北极光(2020年1期)2020-07-24 09:04:06
海的女儿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08
我的外公
豆豆过夏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10
外公做的门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外公是个象棋迷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3
外公,请喝茶
小青蛙报(2014年5期)2014-03-21 21: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