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傲雪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发展背景下地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改善后的波士顿矩阵法筛选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以宜昌市现有产业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提出建议促进作为重要节点的地区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增添活力。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地区中心城市;波士顿矩阵;主导产业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背景及地区中心城市简介
“长江经济带”最早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在1984-1985年提出,当时所用的概念是“长江产业密集带”[1],指以长江流域部分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各自周边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大范围的经济发展区。2005长江沿线7省两市签订《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在战略规划的引领和带动下,长江流域的经济飞速发展。2013年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召开了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2014年国务院印发该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演变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行示范带[2]。
在国家新一轮战略规划发展下,长江经济带沿途经过9个二级中心城市、15个地区中心城市和14个一般城市。地区中心城市是指在省级行政区域单元内部区域空间具有辐射影响力的城市,包括常州、扬州、镇江、舟山、芜湖、安庆、铜陵、池州、九江、岳阳、黄石、南通、宜昌、泸州、宜宾。关于长江经济带的研究始于“长江经济带”概念的提出,但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三个方面,重点关注上海、武汉、重庆等核心城市发展问题,对于构成长江经济带的地区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方面研究甚少。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重点分析作为节点的地区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与规划问题,提出未来地区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
二、宜昌市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产业现状
(1)产业概述。2013年宜昌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18.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9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93.77亿元,增长12.6%;第三產业增加值788.35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为11.92:60.10:28.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8846元。近十年宜昌的经济发展速度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稳定在15%左右。人均GDP不断上升,由2006年的17190元增长到2013年的68846元。
(2)产业结构。2013年宜昌市三次产业构成比为11.92:60.10:28.98,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增加,第一次产业比重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到30%以下,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仍居于主导地位,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来看,宜昌市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化工业阶段。
(3)产业基础。在第一产业方面,宜昌市茶叶生产规模在湖北省居第一位,占湖北省茶叶总量的98.7%。水果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50%。畜牧业产值在全省居第三位。第二产业方面,化工业与新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居湖北省前三名。第三产业方面,旅游资源丰富。
2.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宜昌市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呈现重工业化情况,第二产业比重份额历年居高不下,第三产业难以发挥发展潜力。全市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保持增长,其中有9个行业的增幅超过了20%,但多为高耗能重化工行业,低耗能的第三产业比重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2)尚未形成主导产业带动的产业群。目前在已经形成的支柱行业的有力支撑下,工业行业发展平稳有力,全市五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85.3%。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分别为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和化工产业。作为宣传中的旅游城市,宜昌具有先天和后天并存的资源优势,但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仅仅在10%左右,宜昌市产业结构中,亟需合理构建主导产业群,在支柱产业的保驾护航之下发挥主导产业的龙头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完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的转变。
三、基于波士顿矩阵法的宜昌市主导产业分析
波士顿矩阵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于1790年首创的一种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3]。波士顿矩阵将企业所有产品从市场增长率和企业市场占有率角度进行再组合,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是: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明星”业务,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现金牛”业务,低增长弱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法的思路,赋予矩阵的新的定义来分析宜昌市主导产业的情况。
对横纵坐标的新定义。产业经济学中,区域GDP增长率是衡量区域内产业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某一个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率,则说明这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是一个相对高速增长的产业,具有某些主导产业的特征。我们把纵坐标定义为产业增长率,即产业的增长速度,此处以近五年地区的全部产业平均增长率40%为基准。区位商,反映区域各产业专业化的程度,看该产业是否在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若区位商大于1,则表明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具有相对规模优势。现编制宜昌市产业的波士顿矩阵图,将全市的行业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明星类产业,代表的是该类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该区域的所有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产业的区位商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即双高产业。特点是当前产业发展速度超过40%,且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它们属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发挥主导或支柱作用。具体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问题类产业,代表的是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特点是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40%,区位商值小于1。这些行业有些具有增长潜力,未来有可能成为明星类产业,也有可能会衰退被淘汰。具体产业有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及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现金牛类产业,代表的是产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特点是该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40%,区位商值大于1。这些产业是目前的支柱产业,但近年的增长速度低于平均速度,属于发展动力不足的支柱产业,通过改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等措施,一些产业有望加快增长速度,进入明星类行业,而有些产业则因不符合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趋势而将逐步退出。具体产业有: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瘦狗类产业,代表的是该产业的发展速度低于区域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产业专业化程度低。特点该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40%,区位商值小于1,即“双低产业”。该类产业部门属于衰退型行业,一般属于调整改革的对象。具体产业有:纺织业、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以上所述可以发现,明星与现金牛产业
是地区产业结构规划中应该重点关注并予以仔细推敲的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不仅在地区目前经济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体现在增长速度与比较优势上,而且具有关联效应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具备开发性潜力。在宜昌市目前着力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中,食品加工业、化工业属于明星类产业,医药制造业、电力能源产业属于现金牛产业,装备制造业属于问题类产业。
四、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下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科学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背景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又一伟大创举[4]。9省2个直辖市的流域面积中涉及大的城市群有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而地区中心城市作为重要节点城市不仅是流域经济的组成部分,还是连接各城市群发展的走廊地区。所以地区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不仅仅是地区发展自身的事情,因而在选择主导产业时,不光需要考虑自身的区域优势,也需要考虑到整个流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性,以此挖掘中上游廣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
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三个部分组成。主导产业的合理选择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区域经济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所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4]。所以需要合理选择地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从而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实力本身不具备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但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其发展具备相当大的潜力[5]。在选择产业发展时必须发挥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先锋模范支撑作用,主导产业通过其前后向关联与旁侧关联对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挥明显的主导作用,将其活跃的增长势头、优势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效果广泛而深刻地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去,支柱产业需要根据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与稳定的占比,避免因为其他产业因为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发展动力不足[6]。重点发展地区中心城市的明星与现金牛产业,对问题与瘦狗产业进行识别,进行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庆华,周志波,刘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6:92-101.
[2]杨荫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庆定位与策略[J].改革,2014,06:17-20.
[3]聂亚珍.论黄石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J].江汉论坛,2008,12:64-67.
[4]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02:131-135.
[5]张魁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5:48-50.
[6]王树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江西主导产业选择[J].企业经济,2010,07: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