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2015-05-30 00:06黄英龙张国平于书忠殷永桥巩凡
中国市场 2015年43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价值观大学生

黄英龙 张国平 于书忠 殷永桥 巩凡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偏离主流价值观的现象。因此,要整合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力量,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与引导学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其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高专;价值观;大学生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3.117

1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了新的极端,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和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与转化的过程。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最重要的过程。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确立,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发展的,不同于中学的特殊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为其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新天地,为自我认识和意识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这部分群体视野的进一步开阔,关心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多,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高校生活的影响,不断更新并形成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他们的意识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主体便对某物形成固定的观点和看法,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便形成和产生了。与此同时,社会也会通过舆论、学校和家庭教育或法律等手段把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灌输或是校正个体的价值观念,使得个体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有机协调,保持一致,从而确保了社会每位成员的价值观的形成。

2 高职高专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

(1)青年文化对社会反哺增强趋势。中国正经历着由老年本位文化向青年文化的转型。青年文化则是一种身体型文化;青年本位是一种个体文化,重视个体的自我价值实践 自我独立;青年文化是一种充分开放的文化。就是整个社会应以创造、自由、开放为主导性的心态,而这个心态是青年本位文化所独有的。未来的主导的社会经济生活状态必然走向年轻化。市场经济要求不断创新,而当代大学生天然地拒绝保守,追求创新。

(2)价值观的分化和趋同趋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将延续多元丰富性的特征,同时又呈现综合、回归和趋同态势。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主体的多维分层紧密相关。因为价值观是一个主体性的观念。不同主体的不同需求和同一主体不同侧面的需要使价值观呈现多元丰富的特征。多元化已成为新时代价值观念的一个特点。当代大学生分层多元化态势的价值取向最外在的标志或许可以在他们的时尚服饰中体现出来,流行时尚会在不经意透露出时代的秘密。个性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流行大势中自然的选择。在一个多元化时代每个人尽可以按自己的理解与价值追求未来表达生活,演绎生命,因此我们能欣赏到多样化的色彩,听到多样化的声音,不仅大学生群体主体的分层使未来大学生价值观走向多元化,而且同一分层群体内部的分化现象导致这种趋势的发展。

3 向大学生学习但不放弃社会引导

从世代传递的角度看,一代总要胜过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但离开上一代人的文化传递,就会出现文化断层,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文化上的失败。同样,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大家所认同的主导文化或核心价值,那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因此,在向大学生学习的同时,学校、社会不能放弃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

3.1 教育要坚持主体价值、 主流价值和主导价值的统一

在当前,笔者认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要把握好主体价值、主流价值、主导价值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所谓主体价值即大学生所追求的比较前卫的个体价值;所谓主流价值即能被社会绝大多数群众接受,并能影响未来实际走向的社会价值;所谓主导价值则是主导意识形态文化提倡的规范价值。当代大学生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时期。过去我国在经济上只允许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公有制存在,由此必然会产生于所有制并存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价值观并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大学生自己去选择,不必规定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显然是放弃教育的功能。由于大学生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经验和阅历使得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多元的经济体制、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榜样、多元的信息难以选择。因此,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应当承担对大学生正确引导的责任。但在教育传媒发达的网络时代中,具有形式内容、方法手段都应该全面革新,从而实现主导价值和主体价值应该在主流价值层面上获得较大的统一。

3.2 承认物质价值,引导精神追求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根本上改革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认,这就必然导致人们对于负责的价值观的广泛流行,也必然导致原有的一些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念被淘汰或改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取向中,出现了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德、重个性而轻共性等一系列变化。人们对集体主义和对个人主义的理解也远比过去复杂得多,由于个人主体意识的发展,大学生不再把个人看作是社会的零部件,而是要求切切实实的成为主体。社会要求个人,个人也同样要求社会。社会要求个人多为国家做贡献,个人要求社会做到公正、公平与合理。

任何一种社会历史形式都具有双重性,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也不例外。一方面它从物质经济关系上促成了人的自主与独立,为人们的能力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了比较广阔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容易诱发人们对物的崇拜,形成物对人的奴役与主宰,使人有被物化的危险。因此,当前价值观教育要解决的难点是:在承认个人追求物质价值的同时,又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模式后,又要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对青年的影响。

3.3 价值教育应与社會生活接轨

任何一個社会总是企图利用教育来向青年一代传递、灌输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使其而后成为该社会的一分子。但价值观教育,如果想要维持其有效性必须伴以相应的物质承担,以往我们以思想教育替代价值教育的结果,使得教育丧失了自身的价值取向,教育异化成了狭隘的、功利的政治工具。在当前,价值教育应该以利益导向来配合价值导向,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必然使自己出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观、信息观、时间观、效益观、竞争观之所以被社会人们所接受,其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导向与上述价值导向是相一致的。所以,要教育青年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这个问题不解决,健康的社会心态就无法形成。经济利益是人及一切活动的终极动因。经济利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所以价值观教育如果不与社会生活接轨,不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就无法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因此,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都在变化的时代中,在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出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现实生活面前,价值观教育如果只强调精神的价值、理想的价值,而忽视物质的价值、现实的价值,只强调价值认知,而忽视价值评价,对所有的对象用一个标准,而忽视主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就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9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的逻辑起点,他们的视野和所接收的信息量,远远胜过50年代到80年代的青年,所以,我们对大学生的引导与评价的对象,而应充分肯定大学生的历史作用。同样,在指出大学生身上不足,引导他们的同时,我们又要努力改造社会本身,克服成人身上知行不一的现象,使主体价值、主流价值和主导价值这三者能逐渐趋于整合,只有这样价值观教育才有实效。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导向的工作,其总是力图选择有益于自身的社会的文化,并将它传递给社会成员和下一代。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大家所认同的主导文化或核心价值,那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

3.4 正视大学生价值观发展中的不确定和非均衡性

所谓不确定性主要是指青年实际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可变性和偶发因素的作用。所谓非均衡性是指青年在我国农业、工业、知识经济共时态存在背景下的不均衡发展与不同层次的观念冲突,其中包括地区性的和同一群体内部的。

就不确定性来讲,首先考虑的是大学生特有的年龄阶段生理特点,相比于风沙中的年华,相比于鹤发老年,大学生还是气血方刚的一代,易冲动、情绪化、行为偏激、易出轨等。经过数次的教训,他们会逐渐变得成熟冷静,但也不排斥在处于和前辈青年同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重蹈覆辙。但我们应该考虑到大学生特有的心理品质。青春年少多半求新求变,今天的风行或许是明日黄花。因此,真正大学生价值观的确定性、规律性只是相对而言。多变也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多样性,变中有常,常建于变的基础上。

应该看到,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本身也不是超稳定结构,也要伴随世界格局做适当调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方兴未艾,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些构成价值观朝向健康发展的方向。但与此同时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由此带来的可能有的近期或长期的风险,而在这些风险和威胁面前大学生价值观如何发展至今还没有定数。盲目乐观总不如针对现实来的可靠。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个人价值实现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考验。由此可知,从大学生心理和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变化来看,青年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会持续一段时间。

总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社会文化的合理进步与发展,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会极大地改变青年文化成长的社会条件,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优越的社会机制。现代文化的发展,将使大学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作用体现得更加充分,因为大学生既代表社会的未来发展,更代表着社会进步价值的现实落脚点。当然,大学生选择能力是在不断审查自己和投身于改革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因此社会文化的发展,成熟程度多少决定了大学生文化的发展、成熟水平。只有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未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强.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研究[J].科教论坛,2013(6).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范庆瑜.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唐日新.中西方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的分野与整合[J].求索,1996(3).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