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巩固正能量制高点要术刍语

2015-05-30 15:33靳勇
今传媒 2015年5期
关键词:真功夫传统媒体稿件

靳勇

摘  要: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强势冲击的当下,只有巩固正能量制高点,才能为自身发展增添活力。而巩固正能量制高点的“要术”,是下真功夫。通过对正反事例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要采编出正能量作品,平时必须深入观察、用心思考,积累大量的思想、观点;具体采编某个新闻作品时,更要舍得花时间、不怕吃苦,精雕细琢,不仅要费体力,而且要费脑力。同时,出好作品的要术,来自艰苦的采编实践,而且只有采编时下真功夫,这些要术才能有用武之地。不下功夫,表彰类作品也会冒出负能量;下了功夫,监督类稿件也能发出正能量。传统媒体单位也要增加采编开支,制定相应有效的奖励制度,拉大稿酬档次。

关键词:传统媒体;正能量;要术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5-0115-03

新闻作品的正能量,目前是我国传统媒体的特长,也是传统媒体采编人员专业水准的体现,更是传统媒体生存的根基。这是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无须置疑。然而正能量并非我国传统媒体所独有,一旦失去这一优势,传统媒体便无立锥之地。因此,我国传统媒体要想在当今新媒体强势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一步提高新闻作品的正能量,巩固已占领正能量制高点,在正能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传统媒体进一步提高新闻作品正能量有何要术?笔者通过个人30年新闻采编工作经历和观察、思考,认为最灵验的要术莫过靠真功夫。“靠真功夫”无人不晓,说起来亦简单,但在复杂多样的新闻工作中具体实践起来,并非易事,特别近些年受社会浮躁风气影响,许多新闻工作者对之有所忽视。就此问题,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粗浅的感悟。

一、为“爆发”做好积累

新闻事件有偶发性,但要采编出有正能量的优秀新闻作品却不是偶然的。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要采写、编辑、播发出有充分正能量的新闻作品,首个要术是自身要有真功夫,也就是有较高的素养、较强的本领、较深的造诣,或者叫基本功、功底。

当然,它包括的内容很多,除了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文字功夫等等外,还要有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虽然和天赋有一定关系,但具体到某个记者对某类新闻的敏感性,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对该方面社会现状的宏观了解,平时要深入观察、用心思考这方面的问题,积累大量的思想、观点。有了这样的积累,一旦偶然事件出现,就會像导火索一样,“爆发”出能量巨大的新闻。这就是为什么从事某方面报道时间长的记者,容易在该方面写出正能量高的优秀作品。当然,并不是所有从事某方面报道时间长的记者,都能在该方面写出正能量高的优秀作品。因为,有的记者虽然负责某个口的报道时间长,但平时敷衍了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再好的新闻事件出现,对于他来说,就好像石头砸在棉花包上,没有声响。

缺少真功夫的记者往往意识不到一些新闻事件蕴含的正能量有多么巨大。很好的一件新闻事件,让他轻描淡写得平淡无奇,毫无正能量。他们反而经常把一些没有意义的、甚至是一些人错误的做法,当作重大的、先进事迹进行宣扬。比如说,从事环保报道的记者要有环保意识,但这并非是一句笼统的空中楼阁式的口号,必须掌握有关具体知识和环保界动向。如今社会上,常有人从市场上购买野生动物放生。这种行为十年前就被环保界人士否定,认为其行为只能促使不法分子更加疯狂地捕捉伤害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但直到今年还有媒体将此作为保护生态行为而津津乐道地报道。2014年8月,有媒体报道一女子花6万买下濒危物种达氏鳇鱼放生。文中引用该女子的话“就是为了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有网友看到此报道后,立即表示“敬佩!”这种报道,很容易使受众效仿,显然成了“负能量”的报道。

同理,编辑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平时没有对有关方面动态的宏观把握,很可能把优秀的、有正能量的新闻稿件漏掉,或放在不醒目的位置,标题制作上也体现不出其潜力,使其正能量不能发挥出来。

二、下真功夫,既是要术来源地,又是要术用武之地

新闻工作者除了自身要有真功夫,具体到采编某个新闻作品时,更要舍得下真功夫,精雕细琢。众所周知,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但是,有的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文章长了就是深度报道,于是堆积资料,重复别人的视角、内容和观点。固然深度报道总体上相对较长,但长了不等于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特点是深,只有探到别人尚未探到的深层次的“矿藏”,才能叫深。尽管人们说记者“不产生新闻,只是新闻的搬运工”,但是要“搬”好,不仅要费体力,而且要费脑力,偷懒和乱搬乱放都不是好的“搬运工”。

新闻事件有外在的表象和事件背后内在的真相,只有挖掘出真相,才能产生正能量,才能有震撼力。如果图省力,重时效不重实效,仅仅报道其表象,自然无法让其内在的正能量迸发出来。要挖掘出正能量,就要下功夫,一是采访时,要尽量多地采访相关人员,与受访人员尽可能深入交谈,从不同侧面了解情况,并大量查阅有关文字资料,包括单位或个人的总结、简介及相关书籍等;二要深入思考,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平时掌握的宏观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它的正能量来,然后通过合适的文字突现出来。1981年1月初,葛洲坝大江截流时,新华社记者徐士杰、李永长一直在现场采访,先后到大堤前沿和紧靠“龙口”的船上,从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在通向“龙口”的大堤上,自卸卡车一辆紧接一辆向“龙口”抛石料。这种场面,无法用常见的“飞驰的卡车”类的语句来形容。他们通过和现场的其他人员交谈,并反复斟酌,最终选用“钢铁传送带”来形容场面。《横锁长江之战——葛洲坝截流纪实》一稿经新华总社播发后,被《人民日报》等24家省、市以上的报纸采用。读者从这篇生动的报道中看到了中国建筑方面的能力和成就,因此而感到荣耀。

这种下真功夫采访的职业精神,尤其对于刚刚入道的青年新闻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可以弥补自身功夫不硬的缺憾。常言道:临阵磨枪不快也亮。然而,有的记者认为,这样采访,一篇稿件得用多长时间,一年才能写几篇稿件。有的想靠自己坐在家里玩文字游戏达到妙笔生花;有的本来应该请专家出面做的评论,又懒得采访专家,便自己站出来说三道四;有的不考虑自身基本功如何,只是图快,认为只要快了就是有水平。尽管“客里空”的作风在我国新闻界早已臭名昭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人照做不误。结果,其作品只能是空洞无物,难免出现错误,不可能有冲击力的正能量。

有的记者希望从成功记者那里得到要术,但他希望得到的是不下功夫就能采写出好稿件的“窍门”,其侧重点在省力、避免吃苦。殊不知所有的要术来自艰苦的采写实践,同时只有采写时下真功夫,这些要术才能派上用场,否则再好的要术也只是摆设。对于新闻工作来说,要术不能做无米之炊,只有下真功夫,才能得到“米”。作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应该养成在不影响新闻作品时效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下真功夫的习惯。

下真功夫采访不仅要舍得花时间、不怕吃苦,还要放下架子。有的记者担心咨询类的采访,尤其是采访专家,会被别人嘲笑无知,因此羞于向人请教,更怕被对方拒绝。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讲,记者的采访就是请教,请教不意味自己无知。被拒绝,也并非丢脸,此系采访中常见现象,只能看作一时的困难。克服困难完成采访,是记者必备的素质。

前面提到女子买达氏鳇鱼放生的报道,如果记者当时能咨询一下环保界的资深人士,就能以正确的角度报道,避免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反应。

三、深挖细究,避免表彰类作品冒出负能量

许多人认为,只要是报道工作成就、先进事迹、典型人物的表彰类稿件,就有正能量,也不会有人找麻烦、惹官司,因此不愿下功夫求新求异求深,喜欢报道形式程式化、主题宣传概念化,以致文章总是扁平无趣。有的还抱着过去落后的观念,认为拔高是最灵验的“要术”,拔得越高,越成功,稿件正能量越大,因此不在采访上下功夫,对于受访人所讲的数字、故事、事实等等不加核实,当作真实的东西直接写到作品里,更有甚者,把新闻当小说写,编造故事,先进人物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表彰类报道是为了鼓励先进,传播好的经验、精神,然而虚构的这种空中楼阁式的人和事,自然无法复制,貌似有正能量,实际是个没有正能量的草包。虽然其可能一时造成轰动效应,但其轰动效应越大,最终形成的负能量越大。马克思说:“需要不神圣手段的目的,就不是神圣的目的”。

由于新闻作品所反映的任何单位和人,总有了解其真实情况的人。他们看到这样虚假的表彰类稿件,不仅会对报道的人或单位有看法,产生敌视心理,还必然使公众认为所有新闻报道都是虚假的,都是捏造的。笔者采访时,多次遇到受访者说:“你随便编,文章都是由人编的么。” 听到这种话,笔者非常愤怒,感觉是对自己的羞辱。但冷静一想,这都是因为个别记者造假,特别是许多地方上的“土记者”通讯员胡乱编造,而编辑把关不严,败坏了媒体的声誉。有家媒体报道一先进人物,仅仅由于将年龄多写了两岁,便令先进人物所在单位同事认为其吹嘘自己,于是对其冷嘲热讽,弄得这位先进人物很尴尬,后来被迫调动到他处工作。该报道不仅没有起到鼓励先进的作用,反而造成伤害。由此可见,这类新闻稿件稍微采写不到位,不仅没有正能量,还有极大地负能量。

采写表彰类新闻,必须深入挖掘能体现先进人物个性的鲜活事迹,深挖事迹背后的故事,以及先进人物所作所为时所处的环境,处理具体问题的手法、策略、技巧,这样才能使先进人物接地,使读者可以受到启发,便于复制学习。穆青与冯健、周原等采写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经历,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在他们采写此稿之前,《人民日报》和河南省当地报刊已经刊登过其他人采写的有关焦裕禄事迹的报道。但他们没有图省事移花接木、像拼积木一样用别人的资料拼凑,而是于1965年12月7日到兰考实地深入采访了3天,不仅采访了机关的领导、干部,还采访了大量群众。结束采访,他们又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深入思考、研究、构思,数易其稿,到1966年2月7日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通过描写焦裕禄同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以及干部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思想、自己的病魔等作斗争,展现了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坚强性格。尽管这篇文章不是率先报道焦裕禄事迹的,但其影响力是之前所发报道无法企及的,感动了无数读者,“在中国新闻通讯写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焦裕禄也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四、运用要术,让监督类作品发出正能量

有的人认为,批评、监督、揭露违法犯罪行为等类的新闻作品没有正能量。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什么是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让人向善斥恶、明辨是非、追求正义公正。

之所以有人认为监督等类新闻作品没有正能量,和一些作品没有下功夫采写有关系。最典型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在西安的魏振海抢劫杀人团伙案告破后的报道。有的报道只是一味披露魏振海的狡诈、胆大妄为,没有深入挖掘其道德的沦丧、心灵的丑陋、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因此魏振海被社會上个别人视为智勇双全的“英雄”。当魏振海等人被处决后,有人说“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有的市民没有因为魏振海等人被处决而立即放心,依然忐忑不安,怕有新的“魏振海”出现。

与之相反,2014年2月20日《新华社》播发的《国法如天——原四川汉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涉黑犯罪内幕揭秘》长篇文章中,揭露了刘汉等人在四川横行霸道、疯狂敛财、无恶不作的罪行,“在长达10多年里,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涉嫌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数十起,造成9人死亡,9名被害人中有5人是遭枪杀身亡”,“仅怀疑老街坊梁世齐私吞3万元养狗费,刘维(刘汉弟)指使手下将其残忍杀害。而梁世齐的姨娘曾对刘汉有哺育之恩”,“刘汉黑社会组织已经坐拥资产近400亿元,购置车辆数百辆,其中不乏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等大量顶级豪车”。虽然刘汉比当年的魏振海派头大得多,但由于文章以客观冷静的视角,理智的控制素材,突出了法律主体和正义主题,读者看过全文,只会对刘汉等人嗤之以鼻。

事实说明,只要运用下真功夫的要术,深入挖掘、思考,监督等类新闻作品同样能产生正能量。它可以使读者鄙视丑恶、犯罪,使犯罪行为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而打击罪犯的嚣张气焰,使违法乱纪者不敢为所欲为,甚至良心发现,同时让读者自己引以为戒、遵纪守法。这也是正能量的一种。因此在接手监督类报道任务时,不要仅满足于趣味性,需下功夫深挖,让作品成为有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五、拉大稿酬档次,增加开支,保证出正能量作品

追求新闻作品正能量,不光是编辑、记者的事,更是媒体整个单位的大事。作为传统媒体,必须排除社会上浮躁风气影响,在单位里创造出追求新闻作品正能量的良好氛围。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在舆论上使出正能量新闻作品的编辑、记者得到尊敬,使不愿下真功夫的编辑、记者感到压力。其次,在稿酬方面亦要体现,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无济于事,要订立有效的奖罚制度,正能量越高,稿酬越高,不仅要有档次差别,而且要拉大差距,大到引起编辑、记者高度重视正能量的程度。不能认为一篇稿件给那么高的稿酬,超出了记者的付出。一篇正能量巨大的稿件,肯定是平时日积月累出来的真功夫和当下的真功夫的综合成绩,高一些也是他们应得的。为什么当前有的编辑、记者得过且过,不愿下真功夫,就因为他们认为下真功夫得不偿失,不如滥竽充数合算。

同时,传统媒体不仅不能因为受新媒体冲击经济效益下滑就减少在采编方面的开支,而且要增加开支。因为在新形式下对新闻作品的要求更高,采编工作更难,其费用必然增加。如果单位忽视了这方面的开支,其费用必然转嫁给编辑、记者,这势必影响编辑、记者下真功夫的积极性。传统媒体领导一定要认识到,新闻作品正能量,不光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事关传统媒体存亡,不可马虎。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领导,只有下真功夫,才会提高新闻作品正能量,巩固自己已占领的正能量制高点,增添所在媒体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 方漢奇,丁淦林,黄瑚.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3. 赵英臣.媒体舆论导向把握能力思考[J].今传媒,2015(1).
  4. 冯保.纸媒记者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挖掘新闻[J].新闻知识,2013(6).
  5. 张岩,刘立刚.当前媒介环境下的电视媒体“正能量”报道分析研究[J].新闻知识,2014(1).
  6. 冯禹,韩卫东.传媒新时代电视新闻节目抢滩的基本功[J].今传媒,2015(1).
  7. 贺小巍.新媒体背景下纸媒做强的路径探索[J].新闻知识, 2013(8).
  8. 齐宇强,齐卉.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及预防对策[J].新闻知识, 2014(3).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真功夫传统媒体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你是真功夫
三雄争霸风云起 黄金周拼真功夫 2017年10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撞出来的信心 极限安全测试考验广汽本田真功夫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