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江湖习气的爱与恨

2015-05-30 10:48
新传奇 2015年43期
关键词:习气江湖蒋介石

蒋介石在大陆,成在江湖,败亦在江湖,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来对付江湖习气,使其走向穷途末路。

游走在革命与江湖之间

蒋介石对江湖习气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的发迹与江湖有极大的关系。他第一次去日本时,与上海青帮老大陈其美(陈英士)结拜为兄弟,在陈其美的介绍下加入了对其一生影响甚巨的同盟会。为了支持“义哥”争权,他两肋插刀,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受到陈其美的器重。蒋介石混迹上海滩,拜黄金荣为老头子,得到黄的支持,发达之后,仍厚待黄金荣,一直游走在革命和江湖之间。

在辛亥革命元老黄兴与孙中山分道扬镳之后,陈其美是孙中山最亲密的追随者之一,深受孙中山倚重,受陈其美提携的“义弟”蒋介石因之受到孙中山的重视。此后,蒋介石以“先总理唯一之信徒”自居,把自己扮成孙中山最忠实的信徒和“钦定”接班人。因此,在国民党内部,蒋介石的辈分虽然无法与胡汉民、汪精卫等人相提并论,但因为得到孙中山的垂青,掌握军权,他才能够赶跑胡汉民,气走汪精卫,登上权力之巅。蒋介石靠江湖起家,这多少使他笃信江湖之道,并长期以此为政治手段。

譬如,他为了拉拢有用之人,常以江湖手段开道,大搞义结金兰。蒋介石说自己最喜“异姓兄弟之交”,此话不假,有人说,他一生结拜兄弟有案可查的就有七十多人,其中包括汪精卫、冯玉祥、戴季陶、李宗仁、张学良、张静江、许崇智等民国要人。蒋介石与这些结拜兄弟在换帖时说:“情比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但是翻脸不认人起来比天气变化还快。他与李宗仁义结金兰,结果发生了“蒋桂战争”,后来两人完全决裂,势同水火;他与冯玉祥拜把换帖,说是“安危同仗,同苦同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结果结义第二年就兵戎相见,是为“蒋冯战争”;他与张学良结为异姓兄弟,张学良却发动了西安事变,生擒蒋介石,蒋介石记恨张一辈子,软禁张学良,直到蒋死时都没有放张出来。

获得军事与财力的支持

不过,蒋介石运用江湖手段,确实获得了“江湖弟兄”在军事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譬如他结拜张静江,获得张静江在人、财、物方面的鼎力相助;他结拜李宗仁、冯玉祥,扩大了北伐军的实力;他结拜张学良,让自己在中原大战中占据优势……总之,蒋介石游走江湖,身上有一股江湖习气。他深谙江湖之道,江湖手段玩得如鱼得水,也玩出了很多利益和好处,这使他舍不得轻易与江湖彻底切割,即使身居庙堂之上,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仍然或多或少地运用江湖手段治党、治军、治国。

不过,蒋介石对江湖习气又恨之入骨,因为江湖习气严重影响了国民党及其军队在领导制度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为蒋介石集中权力、统一中国的极大障碍。

可以这样说,蒋介石虽然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但这个“蒋记国民政府”从来就没有真正统一过中国,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钩心斗角,四分五裂,根本就没有真正统领到蒋介石的手上,这是他领导抗战困难重重、在与中共的交锋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国民党之所以派系林立,与其军队的江湖化、私有化有极大关系。形成这等局面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曾国藩。曾国藩练湘军,制定了“兵由将招”的招募制度。说得形象点,湘军组建有点像传销,由下面的人各自发展“下线”,你能招一个排的人,你就当这个排的排长:你能招一个连的人,你就当连长。国民党军官招人都是找“有关系”“关系铁”的人,如同乡、亲人、师友等,靠彼此的血缘、地缘、学缘等关系联结,这就使得国民党军队严重私有化,当一些哨官、营官、统领乃至大帅是土匪和黑社会的话,整个军队就形同绿林。

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袁世凯的新军,乃至后来的北洋军阀对此一脉相承,到蒋介石阶段,已成燎原之势,区别只是有的江湖习气淡些,有的江湖习气浓些,无论如何,主要靠江湖关系维系,小弟听大哥的,别人根本指挥不动。譬如蒋介石与许崇智结义,许崇智让蒋介石做自己的参谋长,但是许崇智的粤军只认许军长,不买蒋介石的账,许崇智为此多次训导手下的军官:“服从我许崇智,就要服从蒋参谋长……凡我的命令,无论盖我的章或蒋参谋长的章,都同样有效。”可见军队的私人化到了什么程度。

又譬如北平和平解放时,一个国民党师长说:“我听傅总司令(傅作义)的,傅总司令听共产党的,我就听共产党的。”这就是典型的江湖做派,小弟只听大哥的,没有什么原则可讲,没有什么组织纪律可谈,也没有什么政治信仰可说,“只看关系,不论是非对错”,维护大哥的威信最重要;哥们儿义气最重要;维护小团体、小宗派的利益最重要……至于什么党国利益、理想信念根本不重要。

造成三大严重后果

国民党及其军队被江湖习气严重浸染,造成了三个后果:

第一个后果是难于实现全国统一。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伐结束,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各地军阀名义上的臣服,但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国内军阀派系林立,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龙云的滇系,李济深的粤系,唐生智的湘系,冯玉祥的西北军,张作霖父子的奉系,阎锡山的晋系等,大小无数。就连蒋介石自己,也对曾国藩推崇有加,公开自认为曾国藩的门徒,依靠私人化的黄埔系起家。这些大大小小的派系军阀,对蒋介石忠心追随者有之,貌合神离者有之,与蒋氏撕破脸皮者有之。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先后都与蒋介石撕破脸皮,上演你死我活的内部战争。

蒋介石在这些战争中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他削弱了阎锡山,却冒出个傅作义;他打垮了冯玉祥,又站出个杨虎城;李济深下去了,陈济棠上来了;龙云失势,卢汉发迹……蒋介石在大陆的戎马生涯中,有按不完的葫芦,有削不完的藩,统一大业始终未能完成,因之也难于对国民党和军队进行统一的领导制度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二个后果是,即使蒋介石去指挥那些军阀,但由于他们私有化、江湖习气严重,各为其主,蒋介石也难以调度,对他阳奉阴违的比比皆是,他经常面对“政令不出总统府”的尴尬局面。

那些分属不同军阀的士兵并无什么革命理想,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江湖之上,想的是当兵混饭吃,稍有点想法的,也无非是跟着大哥打天下,有朝一日谋得一官半职,封妻荫子。他们各为其主,没有理想信念,一肚子江湖肠子,这样的军队拼凑在一起,很难做到团结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对敌。往往有便宜争着上,遇到困难相互推辞,都想多敛财,少出力,多发饷,少打仗,甚至互相拆台、见死不救。畢竟军队是军阀升官发财的本钱,他们舍不得将本钱赔光,这就严重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虽然人多势众,却频频吃败仗。

这就造成了外战外行,内战也外行。正如蒋介石所说:“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不如我们……一切军需补给,如粮秣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倍。”但是,这些优势都没有体现为战斗力,虽然蒋介石费尽心力,胡萝卜加大棒都用上了,但成效不大,最终败走台湾。所以,蒋介石说国民党“失败并不是被‘共匪打倒,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这话不无道理。

第三个后果是,由于江湖习气弥漫于政权之中,“致使国民党政权内部正气不畅,破坏了政权形象,削弱了统治基础,减少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葬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治命运”。对于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江湖习气,蒋介石并非不知道,而且多次严厉批评这些弊病。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对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尤其是对党内宗派主义痛定思痛,他说:“党内不能团结一致,同志之间,派系分歧,利害摩擦,违反党纪,败坏党德,以致整个的党,形成一片散沙,最后‘共党乘机一击,遂使全盘瓦解,彻底崩溃。”他认为,国民党的军队是“六无”之军,即“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军队;军人们就成了“六无”之军人,即“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的军人,最后导致“自己打倒自己”。

(水云间荐自《名人传记》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习气江湖蒋介石
十句好话不如一句丑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爱的江湖
蒋介石对江湖习气的爱与恨
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
异口同声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