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
[摘 要]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依托大数据开展工作将成为重要的工作方式。大数据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辅导员应提高自身素养。在大数据时代,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养有数据素养、网络学习素养、预判能力素养和网络伦理素养。
[关键词]大数据 辅导员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34-03
一、引语
大数据时代的概念是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的。“人们用它来描述、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发展与创新。”[1]“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能达到1.2泽字节,如果把这些数据全部记在书中,这些书可以覆盖美国52次;如果将之存储在只读光盘上,这些光盘可以堆成5堆,每一堆都可以伸到月球。”[2]大数据时代具有数据量大、类型繁多、速度快时效高等特征。“在大数据时代,人的行为都以数据形式存在。”[3]被数据化后的个体,其日常言行有意无意都会被系统记录。每个人在信息的海洋中,既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又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彼此互相结成一张巨大的数据网。大学生个体的数据信息,不管是只言片语抑或长篇大论,汇聚起来就能成为大学经历的自叙传。大学生日常行为的数据化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信息。通过对学生个体乃至集体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能切入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价值取向、行为规律、思维方式、心理状况、性格特征乃至整个班级或年级的集体精神大气候等。因此,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式必然发生转变。这就要求逐步提高大数据时代辅导员的能力素养,具体而言,这些素养包括数据素养、网络学习素养、预测能力素养及网络伦理素养。
二、数据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辅导员首先应该具有对电子数据的敏感性,逐步培养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是指辅导员能够有效地通过对学生留痕于互联网中的各类数据具有获取、管理、分析、提炼、处理等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这是对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辅导员工作的起点。现在大学生释放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最常见的就是社交网站,如微博、微信、陌陌等,此外,还有QQ空间、QQ个性签名、校园贴吧、网站论坛等。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首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记录生活点滴与思维火花的主要平台。其中,微博是开放式社交平台,可以被任何人匿名浏览。而微信作为一种封闭式的社交媒体,其信息的传播与沟通是闭环状的,主要是在获得验证的好友之间进行。目前为止,这两个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
在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所采用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自我传播。自我传播,是一种内在传播,集传播者与受传者于一体。自我传播是一种自我的思维活动或意识流动,表现在自我经历的展示、对具体人事的思考、心情或情绪的释放等。这种传播方式没有特定的传播对象,目的是进行自我心绪的排遣,传播路径表现为自说自话。但就是这样的自我传播为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甚至烛照探幽其意识与潜意识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大数据时代,辅导员要做好工作,获取大学生某个时间段的相关数据。“数据即信息”。[4]在获得学生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分析,进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是大数据时代辅导员工作的可能路径。例如,辅导员有了敏感的数据意识后,甚至可以根据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观影记录及体会分析出学生的性格特征。笔者曾经有一个学生,常在微博发布其观影的名称和感受。笔者通过对其一年来所公开提到的27部电影进行分析,发现其中21部是关于凶杀、惊悚、变态心理等的“重口味”电影。笔者由此大胆推论:该生性格较为阴郁,好独处,有暴力倾向。后来笔者通过对其行为进行追踪并获得证实。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背后是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与思维状况,辅导员首要的便是要有数据素养。如果辅导员整天忙于庸杂的日常事务而忽略对大学生网络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处理,甚至视而不见,极有可能陷入工作的被动局面。敏感的数据意识是大数据时代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良好的数据素养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三、网络学习素养
辅导员要具有网络学习素养。在大数据时代,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一个人的眼界与胸怀可以决定他在人生与事业的路上能行多远。每一个时代的个体,他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心理特征、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等都要打上当时社会的烙印,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与代际文化。时代的印记会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投射到每个个体的心灵之中。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必须要有高远的眼界与阔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大数据时代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5]大数据之大,不仅仅是指容量之大,其更本质的意义在于一种宏大的精神与视野。当下,信息的触须已经深入到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各种思潮集束于网络之中,荡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潜流。有人指出,当前辅导员工作面临的两个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意识受到动摇”。[6]在大数据时代,辅导员主导地位受到的冲击,实质就是辅导员职业公信力的下降。作为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者,如果引领学生的主导地位丧失,其工作效果可想而知。而要提高辅导员的公信力,要用强大的思想文化引导学生,辅导员必须具有网络学习的素养。以开放的胸襟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融会贯通后让渡给学生。
对于从事思政工作的辅导员来说,之所以要具备网络学习素养,是因为网络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交汇点。通过网络学习,辅导员要站在历史与未来纵深的坐标上来审视自己的工作,要在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中找到和谐,形成中西交融恰当的坐标。我们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辅导员的工作可以而且应该由单纯的思政教育向公民教育与“全人教育”进行转变。公民教育是指培育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教育。“全人教育”是将社会价值与人的价值并重的教育。公民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这种教育理念背后勾连的是宽广的未来视界与博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具有超越性,它将人与自然、社会、世界联系在一起。如果故步自封,固守思政书本的教条与框框,必会与为大数据所浸淫的大学生错开对话的轨道,失去其信任,从而失去对其精神的引领与指导。有的辅导员工作迈不开步伐,固守一隅狭小的精神天地,动辄陈词滥调,不但不能在思想与精神上引领学生,反而会成为学生所抛弃的对象。
四、预判能力素养
大数据时代还要求辅导员具有强大的预判能力素养。“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7]在大数据时代,电商能够根据注册用户的浏览痕迹,分析预测出顾客的购物历史、商品爱好、承受价位等商业信息。这些结论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超量数据信息的掌握上的。在前大数据时代,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对来说具有滞后性与被动性,一般都是在事件发生之后进行补救与处理,这在全国每年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有典型地体现。而在大数据时代,学生所释放的数据信息可以使管理工作具有超前性与主动性。作为日常工作的管理者,辅导员不可能每天与所有学生会面或谈话。这时,网络提供的大数据就可以成为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数据保证了辅导员的“在场”状态。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个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现在的果,必有之前的因,当下的行为,是过去理念与思维的反映。一个学生在发生事情之初不可能毫无征兆,学生会有意无意释放某些信息。辅导员如果能够及时掌握并分析预判,对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至关重要。因此,“要强化数据,运用数据技术,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8]
辅导员应主动关注、搜索、整理学生所释放的数据。“作为泛指的大数据,则指向了定制化、差异化、个性化方向的竞争力。”[9]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分析判断他的精神状况与心理状态,刻画出其思想路线图并进而预测学生未来的行为走向。尤其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根据数据进行预判是化解事故、保护学生的最好方式。学生的自拍照、视频、对话与留言、个性签名等,都是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的排头兵,是其行为的先导。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就曾在自己的微博中释放过偏激言论。如果辅导员具有大数据素养,能对此进行预判,这样的惨案或许就不会发生。我们常说要建立辅导员工作的预警机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建立这种预警机制提供了便利。大数据带来对学生预判性的增加,这种预判性为精准的个性化辅导铺平了道路。
五、网络伦理素养
大数据时代,辅导员还应具有网络伦理素养。网络伦理素养是在人机交互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它是传统道德与人格修养的延伸。网络行为因为呈现出虚拟性,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易于失去监督,导致精神价值失守,网络行为失范。大数据时代,辅导员很多工作会和数据的采集、分析、判断等相关。在此过程中,数据的获得及处理都关涉到网络伦理,诸如辅导员以何种途径获取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私密性等。辅导员通过数据信息进行的交流与工作,可能在无意间触犯了法律的禁忌,比如学生的隐私权。曾经有辅导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就业,把学生的电子简历发到人才招聘网。但好心却没能办成好事,辅导员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学生的质疑。
六、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增加了他们辨识信息的难度,也增加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但同时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可以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辅导员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收获同在。辅导员要想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好、利用好大数据,防范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学生精神的异化与思想的混乱。面对大数据这把双刃剑,辅导员只有提高自身的数据素养、网络学习素养、预判能力素养、网络伦理素养,才能挺立社会思潮的顶端,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引领者。
[ 参 考 文 献 ]
[1] 若英.如何理解“大数据时代”[J].红旗文摘,2013(11).
[2][7]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张光茫.大数据时代的思考与启示——读涂子沛《大数据》[J].水利天地,2012(9).
[4] 邬建中.浅析大数据时代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战略[J].现代传播,2013(12).
[5] 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3-2-1.
[6] 杨阳.浅谈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3(17).
[8] 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9] 姜奇平.大数据时代到来[J].互联网周刊,2012(1).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