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匪:朝鲜战场上的“另类英雄”

2015-05-30 10:48:04
新传奇 2015年48期
关键词:脑壳土匪志愿军

老秃山的战斗结束后统计,金珍彪共歼敌165人,成了杀敌最多、获勋章最多的志愿军战士。志愿军总部则授予他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土匪参军

湖南省境,自常德西行进入沅江、酉水流域,直到湘黔交界处的新晃,这一大片区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湘西。

湘西重山叠岭、滩河峻激,又多密林深洞,是土匪们绝佳的天然藏身处。湘西又是苗汉混杂之地,民风桀骜彪悍,因此自宋代以来匪患一直不断,更在晚清民国数十年的战乱中空前壮大。到1949年,整个湖南有18万土匪,其中湘西占了10万以上,是全国土匪最集中的区域。

不过,“湘西土匪”千百年的好日子,随着被湘西人称为“红脑壳”的解放军大举进驻,终于在1950年前后走到了尽头。这些与“红脑壳”死磕到底的“黑脑壳”们陆续被精锐的解放军正规军击破、歼灭。到1951年2月,解放军共“歼匪92081人”、宣布数百年湘西匪患基本肃清。

与此同时,湘西新建立的各级中共政权,开始着手处置3万余名被俘、投诚,乃至曾经干过但早就歇手了的土匪们。其中2万多名“职业土匪”,以及“有血债”的人,陆续被处决。剩下金珍彪等1万多“罪恶较轻”或有“立功表现”“积极悔过”的土匪,被集中关押“学习改造”。

不久后,驻扎湘西两年之久的47军也奉调入朝作战,顺便将金珍彪等一批“身手较好、罪恶较轻”的也编入军队带走了,后来因为在朝鲜战场减员严重,又陆续在湘西筛选了几批。

金珍彪回忆,过鸭绿江后就“一路急行”,7个通宵后,终于在9月中旬赶到朝鲜的南洋里,在天寒地冻中全力抢修被美军炸毁的机场。除此之外,他们还要负责全力清扫一颗颗未爆炸弹。

在南洋里的那段日子,令金珍彪至今记忆深刻:“35公斤重的炸弹,从空中投下来能陷入地下2米深,听着定时器咔嚓咔嚓的跳动声,我心里直发憷。”因为它们随时会爆炸。

尽管艰险若此,但因为走上战场而摆脱了囚徒身份、甚至逃过处决的他们,依然有着强烈的自我救赎意识。

金珍彪说,他从到朝鲜那一刻起,就抱定“洗罪立功,重塑人生”“有十成力气绝不只使九成”。战场危局时,他们也要拿枪压到一线。终于,在经历了大小数十场战斗后,他成了一名机枪手。

另类英雄

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湘西这片土地上独特的群体心态,兼之过硬的军事素质,最终造就了朝鲜战场上一群勇猛无匹的另类英雄。47军一位师政委将之总结为“枪法准,能吃苦,特别能打仗”。

然而,这群半辈子在湘西山林间打转的汉子们,此时完全无法想象,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海量坦克、重炮、飞机,这是一场至为惨烈的碰撞。而“黑脑壳”表现之顽强、优异,同样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在朝鲜3年间,金珍彪等人随47军连场血战,其中最为惨烈的,或许是1953年3月的老秃山攻坚战。

自1952年6月起,交战双方在朝鲜中部反复拉锯,志愿军曾先后5次攻下该高地,但均被美韩军反扑夺回。

连场血战后,这座山上草木皆无、一片焦土,从此有了“老秃山”这个别名。1953年3月,志愿军以47军第141师423团再次攻击老秃山,金珍彪在这支部队中。

这一次,他们的对手是联合国军哥伦比亚营一个加强连、美7师20个排以及两个搜索班,还有一个坦克连。在正面约500米、纵深不到百米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共构筑了明暗堡195个、形成了以15、16、17号高地为支撑点的坚固环形防御体系和密集火力这又将是一场恶战。

在激烈的战斗中,金珍彪和营长郝中云背靠背抱着机枪扫射,打死不少敌军,自己右腿也中了3弹。等到他从战壕爬出来时,“组长、班长,还有红旗手、弹药手都已经牺牲了”。

金珍彪受伤脱离战场时,老秃山的战斗还在继续,打到最后只剩宋德清一个人。战后统计,金珍彪共歼敌165人,成了杀敌最多、获勋章最多的志愿军战士。志愿军总部则授予他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晚年难安

1954年,朝鲜战场停火,此后志愿军陆续回国,活着回来的“黑脑壳”们,大多脱下军装,作为一名普通的复员士兵,又回到了湘西老家务农。

然而,回家后他们才发现,从军洗去土匪烙印的自我救赎之路,其实无比艰难此时,民国湘西民间一度“主流、显赫”的土匪职业,早已成了神憎鬼厌的代名词。更让他们无奈的,是乡亲、族人们的冷漠与敌视。“复员军人”身份乃至军功章、战场伤痕,都无法洗去他们在族人心目中的“土匪”烙印。

金珍彪因为功勋显赫,归国之初一度“金光闪闪”,在丹东接受了10万市民的夹道欢迎,解放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红旗飘飘》也刊登了他的事迹。而后,他担任广西某部三连连长,1955年l0月,他被调往桂林步校任军事教官。

仅仅几年后,一封来自家乡的检举信,就把他重新打入了另册。这封信是家乡一位赵姓老秀才的手笔,上面写着“奉上军令,请假回乡,路过高山险地,强奸姑娘,匪性未改,攻打粮仓”云云。

于是,校方组织全校师生举行批斗会,并宣布了对他的处理决定:开除党籍,撤销正连职待遇,然后,一辆吉普车将他们夫妻送往广西石龙县武宣农场劳动。

1962年8月,金珍彪被“精简”回乡。回到老家后,他不堪忍受乡亲的冷漠眼神,决定逃往深山密林。几年间,他住岩穴,睡茅草房,吃野菜,捉毒蛇充饥……但偶尔几次下山,还是让他的行踪被人发现了,于是数度被揪回批斗,直到有一次旧伤发作、从戏台倒栽下来。

此后,他仍回到深山老林里,却交由几个既是他徒弟、又是基干民兵的小伙子看管。但他的噩运依然没有结束。

“文革”开始后,家乡公社革委会宣判金珍彪死刑,一同被宣判的,竟是当初那位受人指使、写信诬告他的赵秀才。不过,即将行刑时,上级领导一句话,金珍彪得以枪下留命。

金珍彪的苦难,1970年代末才告一段落:恢复了二级伤残军人的身份,但党籍户口依然都没有解决。1980年代,他曾带着一家人,去了北京军事博物馆,“三楼的抗美援朝展馆,从左手边进去,第一挺机枪就是我的”。金珍彪清楚记得他所使用的机枪规格、型号,还有枪托上摔裂的痕迹。

老伴说,那一次,站在曾伴着自己在血火中穿行的机枪面前,金珍彪沉默良久之后,突然像个孩子似的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看历史》201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脑壳土匪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党史纵览(2022年4期)2022-04-25 22:49:42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我们该如何表达苦难?——读黄春华《扁脑壳》
《扁脑壳》创作谈
扁脑壳
临城劫车案与抱犊崮“土匪邮票”
文史春秋(2016年3期)2016-12-01 05:42:06
从“社会土匪”到“兵匪”——徐宝山土匪活动略论
学习与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7:00
“土匪”蒙难记?
秀逗仙校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军事历史(2002年2期)2002-08-21 0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