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故事

2015-05-30 10:48:04朱从国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5年5期
关键词:莫言作文孩子

朱从国

《穹顶之下》是以公众和健康的视角拍摄的纪录片。从演讲的角度看,柴静在片中完美地诠释了演讲者应该“说什么”和“怎么说”,诠释了演讲者必须掌握的讲故事的技能。当她想证明人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有多糟糕时,讲自己使用PM2.5捕捉仪器的事;当她想说明污染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时,引用了英国伦敦大烟雾事件和洛杉矶治污的历史;当她呼吁人们从小事做起时,讲了她让工地老板使用防尘布,让餐饮店老板装油烟过滤器的事。一系列的亲身经历和历史事件佐证了她的观点,也触动了人们的认知。演说要讲故事,演讲稿要写故事。有故事,不仅有助于写好实用文,也有助于写好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当然也有助于写好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而且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文学体裁。要让孩子作文好,得让孩子是个有故事的孩子。

故事是作文的“料”

故事,就是以前的事,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具有口头性,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现代故事很多已演变为书面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叙述,表现某种文化形态,给人以启发。广义的故事,是指一般的作文或文学作品中为表现人物性格、文章主题或证明观点而使用的生活事件。近年,故事还指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秘密揭破之后,就变成了故事。本文所说的故事,既是广义的,又是狭义的。有故事的孩子是能写出好作文的。

我的儿子建业同学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爱听、爱读、爱讲、爱写故事,积累了不少材料。上中学后,有一年“五·四”青年节,学校团委安排他在国旗下讲话,他发言的题目是《我的青春我做主》。他讲到“人生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人生要靠我们自己创造”时联系了一个故事。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他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再帮着建一座房子。碍于情面,老木匠答应了。可是大家都看得出,老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做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这是我给好工人的礼物。”老木匠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如此马虎?以后只能住在这粗制滥造的房子里了。

这个故事直入灵魂,发人深省。如果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不积极创造、精益求精,关键时刻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等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的“房子”里了。在场的老师觉得不错,校长当时就说,这个稿子写得好,够上发表,就让校办工作人员转给了《扬子晚报》的编辑,没几天,这篇文章就登出来了。这个木匠的故事,就来自书本。

故事,是作文的料。有近期生活的经历,有别人的故事,写作文时就有新的“料”。爆点料,作文就新鲜,就丰富,可读性就强。有自己亲历的故事,作文更显真和诚。用到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文章更易让人接受,文化含量也高,读者从中受益更多。文章本身价值大,读者给的分就高了。如果是作文训练或者作文考试,得分不会少。

笔者小时候听母亲讲“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男主人公姓“万”,一个人顶一万个人,太神奇了。虽然“万杞梁”这名字怎么写的,“祭墙”的“祭”怎么写的、什么意思,当时不知道,但这“料”的凄美就是文学的启蒙、语言学的启蒙。该故事最早源于杞梁妻的故事,记载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后来,孟姜女哭长城成了流传甚广的爱情故事,跟牛郎织女、梁祝化蝶、白蛇传奇等一样引人遐想,促人思考。故事是写文章的料,还是学习语言的料。

故事正在投奔你孩子的路上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孩子,有这个意识,故事会从四面八方投奔你孩子的记忆库、材料库。自己的故事、家人的故事、同学的故事、父母同事或朋友的故事、小区邻居的故事、生活居住地的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文学名著故事,源源不断地向你家孩子走来。有的孩子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这是好事儿,老年人人生经历丰富,拥有各种各样的故事,简直就是一个素材宝库。孩子不仅会缠着爷爷奶奶问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也会缠着外公外婆问妈妈小时候的故事,还会缠着爸爸妈妈问自己更小的时候的故事。年轻的父母虽说年轻,但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也是有不少故事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甚至上了初中,或者更大了,还是不厌倦跟父母谈这些故事。孩子问、听这些故事,是在感受生活、积累素材、活动思维。

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给儿子安德烈的人生告白中有一句:“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玩就会让人与外物、外人发生关系,就会有事儿,有事儿就能生出丰满的文章来。玩山玩水玩名胜,玩花玩草玩物件儿,让孩子与自然、与人或物发生关系,故事就来了。到一个地方,询问查找,了解相关的人、事、物。到名人故里探访,走马观花地看看,请当地的导游讲讲,再找点相关的书文读读,故事就来了。江苏扬州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经典散文《春》大家都熟悉,它的作者朱自清虽然只活了五十个年头,其中一大半时间在外奔波忙碌,但他是在扬州长大的。扬州是其祖宗庐墓之地。在这里,他念私塾,读小学、中学,考大学,结婚生子,在扬州的生活也成了他日后文学创作的库藏之一,包括《背影》在内的许多篇什都与扬州有关。若到扬州玩,就可以关注更多跟朱自清的故人、故事。故事就在你家里,在孩子出生、成长的地方,来有影,去有踪,进了谁的文章就是谁的财富。

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南京作家毕飞宇曾作客《南京日报》,参加“小记者与名人面对面”活动。毕飞宇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寄语南京日报小记者“事实和美好都是问出来的”。问就是访问,他说“所谓采访就是和人打交道,采访其实跟你在出租车上跟司机聊天一样。写作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现实世界中的人和虚拟世界中的人打交道。”可以通过带孩子走亲访友,有意让孩子搞一些寻访活动,与人打交道,就会有人与人的故事,被采访的人又有与别人或他物之间的故事。诸如演讲、辩论、撰写广告词、吟诗作对、“拍客”等活动,孩子皆可参与,那故事就像长江之水滚滚而来,长流不歇。

家里的“故事周报”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的主题为“讲故事的人”。莫言的这个演讲稿,可能不少年轻父母都读过。一个获得文学最高奖项的人,说他是在讲故事,一方面可见文学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可见故事对于写作是多么的有用。

《丰乳肥臀》这本书里,莫言使用了与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天堂蒜薹之歌》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莫言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种使用真实姓名的现象出现过多次,写作之初,莫言是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后,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为此还发生过与小说中人物同名的人找到莫言的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父亲替莫言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

有人以为孩子写作文“说谎”是老师教的,而且就是语文老师教的,其实未必。孩子写作文,完全可以写父亲的事、母亲的事、老师的事、同学的事。根本用不着说谎,用不着胡编乱造。孩子作文时瞎写,跟分数过不去,可能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和方法问题。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孩子,他们脑子里装着家人的故事,作文中都有家人的影子,好作文就在你的家里。

作文不仅是词语的派遣运用,其骨子里还是思维在起作用。天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他的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有一种思维课,课上就是让孩子编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给孩子们指点出事物之间的数十种相互联系,激发起孩子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看看想想,故事又来了。

经事,记事,想事,就有故事;经事,不记事,不想事,那就忘事,有事变没事,那就没故事。作文就从写故事开始,让孩子用自己的故事写作文。会讲故事,会写故事,一定能写好记叙文。家里搞个“故事周报”,爸爸的故事、妈妈的故事都可以发表。外面有新闻报纸,家里有《故事周报》,多美妙的创意,多和美的家庭,多温馨的家庭氛围。不仅如此,孩子的故事还有了展示的平台。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莫言作文孩子
过去的年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爱如莫言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6
莫言不言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42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