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5-05-30 02:28周晟李智豪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

周晟 李智豪

摘要: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推进的工业文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如今的中国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短短几十年间,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无一幸免都遇到了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生态问题。纵观全球,生态危机正以难以遏制的蔓延之势席卷整个世界。生态危机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遭受的苦难,而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个人梦、中国梦、民族梦、世界梦,都将被生态危机无情击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不了缺少的重要环节。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其主题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自然解放理论,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增长方式;生态文明;自然解放理论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条件后,群众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高。现在新闻、微博、微信上面的热点,更是集中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块。如果出现了污染方面的新闻,立即会成为焦点。今年3月份柴静的视频《穹顶之下》点击率迅速突破三千万,4月份福建的PX项目爆炸事件几天占据新闻热点榜首,都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具体表现。事实上,目前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绝对是空前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建设重点,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许多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被关停。但是,人们对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仍存疑虑,认为速度还在以再快点,力度还可能更强些。而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其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促进我国在生产、消费以及发展方面进行变革,进一步加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认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1]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国初期的中国为了在列强的包围下争取生存的权利,在自然积弱的前提下迅速发展,在基础薄弱的前提下给国民增强福利和待遇,只有加速发展,实行粗放型发展模式,即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增加自然资源、加大投资、增加劳动投入等方式。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确实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腾飞,中国也一跃从落后国家升级为强大的国家。这个阶段,是人创造环境的真实写照。问题在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牺牲自然、破坏自然为前提。恩格斯说过:“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起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结果又取消了。”[2]事实上,破坏自然的恶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以每年1.5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因草地退化和土壤沙化原因分别新增2万多平方公里和2460平方公里。按最低需求计算,我国大部分矿种到2020年将处于全面紧缺状态。而未来石油的大量进口,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除此之外,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地球物种锐减等环境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最近的雾霾问题也急待解决。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3]可以说,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受了较大的破坏,而且从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出发,对自然环境的索取行为仍然难以立即遏止。这种前提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原先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已是期不容缓。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就是环境创造人的体现。

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一味的追求最大的利润,无视自然,必然会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4]。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并将长期处于初期阶段这一现状,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和环节,涉及到我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利益,复杂程度高,思想不统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只会是空谈。部分地区、个别部门多年來享受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利益,不愿意给自己添麻烦,没有长远意识,只顾增长GDP,至于是绿色GDP还是带血的GDP,就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的事情。一些群众对环境的要求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呼声大,但要求他自己少向自然索取、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点力、为生态文明尽点责,他就有种种理由推脱了。这种两种思想,仍然盘旋在个别群众甚至领导干部的脑海中,给中央颁布的各项建设生态文明方式政策的落实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中央和地方应继续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对地方、对居民的重要意义,使更多的人能够转变思想,形成全国统一一盘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密集发布,包括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政策机制、广泛开展全民行动等十大方面。制度不可谓不细,措施不可谓不严。但是,在落实责任、将任务下放到具体个人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少数地方落实政策的方法就是开会研究、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就是不落在实处。废气、污水到处排放,群众意见很大,呼声很高,可为了增加GDP,维护本部门利益,一些单位就是视而不见;高消耗、高排放的企业,按政策应整顿或拆除,领导干部为了自身政绩,少数群众为了获取钱财,对这些企业百般维护,听而不闻,将中央的政策当成耳边风,听之即过。发改委、环保部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主动作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结合明察暗访、下访与主动约访等方式,发扬钉钉子精神,撤职一个,打击一片,通报一批,震慑一方,真正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大家更加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让我国变得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1.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8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