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也应有辩论

2015-05-30 01:04唐潇霖
综艺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综艺辩论主持人

唐潇霖

《综艺》:从节目总策划到学者再到主持人,你“饰演”过很多不同的人生角色,其中你自己最喜欢哪个?

蒋昌建:最喜欢的还是做教师。因为工作相对自由,一是时间支配自由,二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讨论学术问题自由。此外,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进来的是十七八岁的小朋友,走出去的是二十三四岁的大人,由此我也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所以我还是想和以前一样吃教师这碗饭。

《综艺》:你觉得自己跟学播音专业的科班主持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蒋昌建:首先,我从没想过要跟科班的主持人去比较。其次,我最大的不同是对主持那些最基础的要求,比如说语言、语音、语调,或者舞台上的站位、如何把控舞台等等,没有特别受过训练。我自己的优势可能还是课堂教学的经验,和主持教学的一些积累吧,特别是跟学生进行互动的一些感受,我想这些是对我有所帮助的。

《综艺》:当年在国际大专辩论赛中夺取“最佳辩论员”称号已经显示了你的才华,为什么当时没有想过做主持人?

蒋昌建:辩论赛刚结束后,确实有一些国家级媒体口头发出过邀请,但当时我已经决定了要继续读博士,所以暂时没有考虑去媒体工作。

《综艺》:主持《最强大脑》第二季,你个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蒋昌建:最深的感受是项目的挑战规则更加复杂、难度等级有提升、选手现场表现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还有就是户外挑战项目的规模更大、挑战的复杂性更强,所以视觉上的冲击力更强。节目的节奏跟第一季也有所不同,而且邀请到了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因此在舞台的组织、调动等方面对我更具挑战。

《综艺》:第二季节目,邀请了很多“男神”“女神”参加,话题炒作感很强。这是否会冲淡节目的科学性?

蒋昌建:这一季节目和上一季相比,项目难度明显增加。编导们为了满足观众期待,为了将挑战项目的紧张和活泼有机结合,决定在不影响节目主旨的前提下,邀请各界人士参与。这确实有对收视因素的考虑,但并不是说《最强大脑》要更娱乐化,而是将更多娱乐因素进行科学化和理性化运用。我们邀请的嘉宾都不约而同要求参加不同项目的挑战,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普及科学的过程,进一步融入科学氛围中。

《综艺》:场上嘉宾和Dr.魏经常争论激烈,你作为主持人如何应对这种场面?

蒋昌建:场上嘉宾经常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相信这都是跟他们自己的背景密切相关的。毕竟不可能让所有嘉宾都从纯粹科学的角度理解挑战的规则和难度,并从非常科学理性的角度下定论。也不能说嘉宾们的判断在遭遇科学后就没有道理。我想道理也是在一个个对科学的发问、挑战中展开的。科学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在发问和挑战中,科学项目会更深入。《最强大脑》的舞台不是凝固、机械、呆板、僵死的舞台,应该存在激烈的讨论、辩论,这会给挑战背后的科学难题留下思考空间,甚至引发对挑战项目做更广泛的研究。

《综艺》:现在你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今后是否会考虑主持更多的节目?

蒋昌建:我现在的工作重心依然还在学校的教学上,节目的录制一般都在周末。今后我不会主持太多节目,如果要参与的话,一般也都是科学、教育、文化、时政评论这类。我说的是参与,不一定是主持。

猜你喜欢
综艺辩论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