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社会影响

2015-05-30 10:48芦何秋周易
今传媒 2015年5期
关键词:药家领袖舆论

芦何秋 周易

摘  要:随着微博自媒体的盛行,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微博的虚拟世界,而是正在向现实世界扩散,对现实世界中公权力的运行、社会理念的建构起到了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认为在公共事件舆论中意见领袖的社会影响包括影响公共决策、重塑社会精神和放大网络暴力三个方面。意见领袖主导的微博舆论为公众提供了深度政治参与的场域,在扩大个人影响力的同时,也在挑战传统权力体系。

关键词:微博;意见领袖;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5-0016-02

当下中国,网民正通过在微博公共事件舆论中的“合唱”,参与到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意见领袖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通过对微博舆论的导向性影响,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并由此介入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三起典型案例分析总结意见领袖社会影响的主要模式。

一、影响公共决策——“南京梧桐树”事件

2011年,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地铁计划将主城区内栽种于20世纪的梧桐等树木移栽,该决策引发当地民众和网友争议。事件初期第一个出现的意见领袖是知名主持人黄健翔,他不仅积极参与到信息的扩散中,并专门建立了微群“南京梧桐树”,群标签写着“树不说话,人要说话”。在群中,各类关注此事的南京市民就问题如何解决展开了广泛讨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倡议书,提出“请南京市政府听取民意、尊重民意;召开由专家和热心市民组成的听证会,落实必须移植树木的数量和养护的具体措施;听证会对市民开放,允许媒体报道……[1]”倡议书中明确表达了南京市民、网友的诉求,为网络动员行动的进一步展开指明了方向。同时,网络行动演变了现实行动,3月14日开始,网友在梧桐树上系上绿丝带以抗议被伐。围绕各类意见领袖,微博网友开始形成一个网络“共同体”,一方面,利用微博进行群体内部讨论,协调一致进行抗争,另一方面,发起、组织线下行动,相互配合并形成了自身的秩序和规律,推动了事件继续向前发展。

3月15日,事件中另一位重要的意见领袖出现,中国国民党立委邱毅在微博中发布信息:“爲了修建地鐵,南京900多顆梧桐樹遭遇了被砍和遷移的命運,光禿禿的樹枝不僅被砍去了繁密的樹幹,還砍掉了南京市民這些年的感情。據悉,這些梧桐樹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成為城市標誌。我認為這些梧桐的歷史價值很高,尤其在南京這個特殊的城市,對國共合作有特殊意義所在。如今被砍,實在令人扼腕!”第二天,其再次发布微博:“今天「聯合報」刊載我對「慶祝辛亥百年,先護南京梧桐樹」的呼籲,也強烈提醒台灣人民記住南京梧桐樹在民國偉人孫中山先生護陵(靈)上具有的特殊歷史意義,而這種歷史意義也與南京人民的情感緊緊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城市的驕傲、特色與標誌。今天中常會將討論我的提案,希望馬英九總統能重視此事。”黄健翔也将邱毅的相关表态转发到自己的微博中。至此,南京梧桐树事件由一个地方行政行为演变为两岸三地关注的热点事件,并上升到政治层面,除了包括微博等网络媒体的热议外,传统媒体也迅速加入进来。国台办在3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中称相信南京市政府会妥善处理此事。4月20日,南京市举行三号线绿化评价听证,原则通过优化后的树木移植保护方案。

南京梧桐树事件是典型的网络公共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的案例,实际上,最近几年以来,网络舆论影响甚至改变公共决策的情况时常出现。舆论中的意见领袖作为民意的代言人,通过激发、组织其他成员的讨论,培养了微博成员的公民参政议政意识,同时,事件形成的微博舆论也对政府工作和权力行使实施了监督和制约。

二、重塑社会精神——“微博打拐”事件

2011年春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号召网友“拍摄乞讨儿童的照片和录相传送专用信箱,也可在自己微博发布,由专题微博转”,通过数据库对比等方式判断乞讨儿童是否为被拐卖儿童后,实施解救。该活动受到广大微博网友的一致支持,十余天时间,数十万网友参与,引发地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全面跟进,“微博打拐”由一个解救个案升级为微博公民行动。2011年3月,最高检、最高法院、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的通知,肯定了这次由微博发起的全民打拐行动。权威媒体与政府部门的表态,在赋予事件合法性的同时,使微博打拐的影响从网络扩散到现实社会中去。

在该事件中,有六个用户值得注意,微博意见领袖的四个个人账号:“于建嶸”、“邓飞”、“陈士渠”和“韩红”;两个机构账号:“宝贝回家”、“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于建嵘”是教授、知识分子、微博打拐行动的最早发起人之一,作为意见领袖,他聚集了大量一般网友的关注;“邓飞”是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长期以来关注拐卖儿童问题,更重要的是其与媒体的关系密切,“我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记者,我的同行,做更多的宣传,告诉大家如何打拐,呼吁市民、读者帮助找到线索,报告公安机关。鼓励更多的人帮助我们找孩子。[2]”;“陈士渠”是公安部打拐办主任,是治理拐卖儿童问题的相关部门代表;“韩红”是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其一直关注和参与微博打拐活动,并在两会上提出“救助流浪儿童”的提案;“宝贝回家”是寻找被拐、走失儿童,帮助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组织,代表社会民间力量;“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是于建嵘建立的微博打拐活动的官方微博账号,代表微博中的网友力量。这六个用户代表着民间、政府、媒体、精英力量,正是在多方力量互动与共振下,微博打拐才得以展开和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有民众参与街拍、多个慈善基金会参与协助;公安部以及许多地方公安机关表态支持;各地警方出警调查核实与实施解救行动……从网络到现实、从官方到民间、从精英到草根,各种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可小视的合力,共同推进微博打拐行动的深入。能让社会力量这么快速地集结在一起,首先是基于人的情感与文化的需要,在追求文明的社会里,失子之痛绝不只是零散的个体伤痛,而是亲情伦理引领下的社会共同情感[3]。意见领袖在事件中基于人性与人情提出的互助诉求,这种诉求中包含了爱与责任,在此框架下,参与“打拐”行动,不再只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每位社会成员的责任,因而受到了其他网友的响应。

以微博打拐为代表的微博公共事件,其社会意义不仅仅是在于对问题的解决,而是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公民精神与公共意识正在被启蒙、培养、发展和壮大。微博只是一种媒体平台,但意见领袖却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公共事件重塑社会精神。这种重塑使民间力量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更多作用,让社会呈现出更大的希望与活力,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三、放大网络暴力——“药家鑫案”

当公共事件舆论中出现网络暴力的非理性倾向时,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可能会放大已存在的网络暴力。药家鑫事件之中,舆论受到部分意见领袖的影响,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

意见领袖对网络暴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加快事件中虚假信息的传播,以讹传讹衍生话语暴力。意见领袖“西安张显”除了明确在微博中表达了支持死刑的观点外,还传播了其他未经证实的信息,如药家鑫家庭富有、有多套房产、其父官居要职、有后台等。药家鑫的父亲后来通过媒体辟谣称:“药庆卫现住单位无产权证房,面积108平方米,并非张显所说的200平方米以上,也没有四套房。他2003年退役,原在某企业军代室任工程师,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不是张显所说的负责军品采购,更不是身居要职。[4]

张显在微博中将药家鑫建构成一个“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的形象,而“在‘富二代频频豪车撞人、仇官仇富情绪极其高涨的当下中国,这些言论,无疑加剧了人们对药家的愤恨。[5]”张显是事件中受人关注的意见领袖,拥有众多粉丝,言论的传播力很强,而其他多数网友由于难以在短时间内查证信息的真伪,在选择转发张显微博的过程中,也使谣言迅速扩散,造成了对舆论的误导并加速舆论极化。

其次,宣泄性的意见表达加速群体的情绪传染,群体的一致情绪赋予暴力“合理性”。药家鑫案中另一位意见领袖“孔庆东”在第一视频网站上对药家鑫案评论道,“……这是一个杀人犯的气质,这个人就是一个杀人犯……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你‘满门抄斩,这才是严肃的法律……这样一个嚣张的人一定是有后台的……”孔庆东在媒体上有失偏颇的言论不光会误导公众判断,亦加速了网络中已存在的情绪传染。孔庆东充斥着暴戾之气的言语赢得了部分网民狂欢式的热捧[6]。在情绪传染的作用下,事件中的网络意见大多为:“药家鑫不死,天理难容”、“药家鑫不死,法律必死!”。而一位律师从法理角度发表了不同意见,却受到微博舆论的一致攻击,用户“张凯律师”发布微博:“药家鑫一案网络一片喊杀,甚至对只要有为说话的人也被污辱,谩骂。美国的校园枪击案,一人杀死三十二人,远比药残忍。美国人不仅自省还同时悼念杀人者,认为他同时是受害者,两个民族差距为何如此之大?爱与宽容的情感,我们如此陌生。”该条微博是事件中的标靶型微博,用户“张凯律师”是事件中受到网友一致反对的意见领袖标靶。

在微博中,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理性观点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知识与信息的支持,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这样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网友需要求助于具有声望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帮助其他人做出正确的判断。然而,在药家鑫案中,部分意见领袖却以非专业人士的身份,用非理性、背离法治精神的微博言论吸引住众多眼球,引发着网民狂欢式的快意围观。

意见领袖是微博舆论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微博舆论的导向性影响,意见领袖与网民一道,一方面,影响着公共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构筑现代社会的公共精神;另一方面,在意见领袖推波助澜的作用下,网络暴力亦有可能被放大和扩散,从而侵害到其他个体的合法权利。无论意见领袖代表的民意是真实或虚假、理性或非理性,其對现实社会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意见领袖在与舆论的互动中,深刻影响着虚拟社会的民主秩序、用户间的交往模式、网络文化的建构方向,并由此波及到现实社会中公权力的运行与社会理念的重塑。

参考文献:

  1. http://q.weibo.com/326796/status/14CYViX9U
  2. 郭之恩.“我是微博打拐志愿者”——专访《凤凰周刊》记者邓飞[J].传媒,2011(5).
  3. 薛国林,何子君.微博写作:迈向人性与正义——对“微博打拐”的传播学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1(3).
  4. http://news.eastday.com/s/20110602/u1a5922055.html#.
  5. http://nf.nfdaily.cn/nfrwzk/content/2011-06/20/content_25708649.htm.
  6. 罗朋.“微”力量下的舆论审判——微博舆论对“药家鑫案”审判影响辨析[J].当代传播,2011(4).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药家领袖舆论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药家鑫案:大学城外的血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领袖哲学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平民领袖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个案裁判的论证和接受——对药家鑫案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