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爱情的心理学实验

2015-05-30 10:48装大雷
大学生 2015年5期
关键词:羟色胺单身参与者

装大雷

你为什么还单身?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女生心里的答案可能是:因为我长得不够漂亮;很多男生则会认为:因为我穷。这样的一种推断符合进化心理学对择偶的研究——男性更加注重女性的生理属性,比如外貌和身材,而女性则更重视男性的社会资源,比如金钱和社会地位。

最近北京大学心理系周晓琳老师的实验室则发现,你是不是处于恋爱中,还和你的基因有关系。

基因决定你单身?

这个基因的名字叫做5-HT1A。先不要被它的名字吓到,我们来简单回忆下高中的生物知识。这个基因会调控某种受体的合成,来结合一种叫做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从而降低其在大脑内的浓度。总之就是,5-HT1A表达越活跃,脑内的5-羟色胺浓度越低。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下5-羟色胺。这可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神经递质,它对人的情绪、饮食和睡眠都起到一定调控作用。比如,抑郁症患者的一个重要生理变化就是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降低。一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如著名氟西汀,就是通过阻止5-羟色胺和受体结合来提高其在人体内的浓度。简单来说呢,5-羟色胺的浓度降低就会让人觉得“不爽”,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抑郁情绪或者攻击行为等。

再结合前面5-HT1A基因表达越活跃,5-羟色胺的浓度越低,研究者们就对5-HT1A这个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动物研究中发现,5-HT1A基因表达越活跃,雌性对雄性的性欲会降低,并且会出现攻击雄性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心理系周晓琳老师等提出这样的假设——5-HT1A基因的表达也许会影响人亲密关系的建立,比如是不是处于恋爱之中。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研究者找来河南科技大学的579名大学生,询问他们是否处于恋爱中,然后取其头皮上的毛囊细胞来鉴别相关基因型。5-HT1A基因共有三种基因型,CC、CG和GG。其中携带G基因的个体表达更活跃,也就是其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更有可能较低。从这个角度看,携带G基因的个体更有可能单身。而实验的数据也支持了研究者的假设。结果发现,在CC组中,有50.4%的人处于恋爱之中,而GG和CG组中,只有39%的人处于恋爱之中。所以最终验证了假设,得到携带G基因的人更有可能单身。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鉴于低浓度的5-羟色胺的个体更容易发展出神经质人格、抑郁和边缘人格,这样悲观和压抑的个体在维持一段亲密关系时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他们获得约会和恋爱的机会相对较少。

这个研究一发表,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比如有人就说,下次爸妈再逼你找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你可以义正言辞地说:“这还不是都怪你们,我遗传到了‘单身基因。”这无疑是夸大了某个基因的作用。恋爱与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为,我们只能说5-羟色胺的浓度在恋爱和维持亲密关系中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研究者在论文的最后也强调了要谨慎推广这项研究结果。因为考虑到研究的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在上学阶段其实相对自由,环境也比较单纯。基因的表达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5-HT1A基因的表达在择偶压力较小的学生环境和毕业后七大姑八大姨拷问逼迫的环境中也许就会存在巨大差异,那时候这个结论也许就不再适合了。

爱情的认知模式

除了基因,人们对“爱情”的认识,也会影响恋爱状态的维持。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相信所谓的“真爱”。茫茫人海中,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世界上存在所谓的Mr.Right和Miss.Right,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而恋爱,就是两个生命的完美嵌合,是一种和谐的、理想的、超越一切的存在。

有些人是不太相信上述的“鸡汤”的。他们认为,所谓的爱情就是一场“旅行”。普通的两个人相遇,共同开启一段叫做“爱”的旅程。一路可能欢声笑语,也可能阴云密布,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

那这两种对爱情不同的认识,会影响恋爱满意度吗?2014年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hc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持有第一种看法的恋人,在经历感情冲突时,会更加伤心。

研究者设计了两个研究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首先,他们找来73个路人,这些人至少谈恋爱过半年。将这些人随机分成了四组:第一组参与者会读到3个句子,表达的观点都是“我们是一体的”,“我的另一半”“我们为彼此而生”之类的中心思想,然后再读2句无关紧要的话。接下来,他们会回忆在恋爱中,经历过的两次纷争,并把它们写下来。最后,实验参与者要评估自己的恋爱满意度和总体生活的满意度,最低分1分,最高分11分;第二组和前面一样,只不过回忆的是两人恋爱中,甜蜜的两件事;第三和第四组则会读到3个表达“恋爱是一场旅行”中心思想的句子,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

实验的结果非常有意思。当恋人们回想恋爱中的“甜蜜”时刻时,不管启动参与者的是哪种对爱情的“观点”,对恋情的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并且那些认为“我们为彼此而生”的人,似乎满意度更高一些。但是,当恋人们回想恋爱中的“纷争”事件时,那些认为“我们为彼此而生”的人,相对于“认为爱情是一场旅行”的人,他们的恋爱满意度要显著地低很多。

除了用不同的“句子”来启动,研究者还采用了抽象的图形来启动人们对“爱情”不同的认知观点。如图所示,让一部分参与者看左边图片,然后将可以重合的两部分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启动“爱情是一场相遇”的模式;而另一部分人则看右边的图片,寻找从A到B的路线,从而启动“爱情是一场旅行”模式。研究结果发现,在图形的启动下得到了与实验一相同的结果。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还要谈到心理学中一个经典概念——归因。当我们将“爱情看作一场相遇”时,就会倾向于认为“遇见对的人”是维持一段感情的最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旦发生矛盾,两个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他/她不是我完美的另一半,而不是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消极归因肯定会降低人对爱情的满意度。相反,如果将爱情看作一场旅行,对爱情的预期就会降低很多,你会对“旅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心理准备,一旦出现矛盾,也会更多地“就事论事”将问题解决。所以说,开始越浪漫的爱情也许会非常短暂,而以平常心开始和维持的感情也许会走得更加长远。两种都有得有失,最后还是看自己要什么。

眼睛不会欺骗你

除了自己的基因和认知模式会影响自己的恋爱状态,灵与肉也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他/她爱的到底是我的身体还是灵魂?性和爱的关系也是在恋爱中常常提及的话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比较复杂。Tennov在1960年代做了一个调查,在500个被调查的对象中,61%的女性和35%的男性表示:我恋爱了,但是并没有很想和对方发生性关系;而53%的女性和79%的男性则表示:我想和某个人发生关系,但是我不想和他/她恋爱。我就不吐槽这里面的男女差异了。由这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爱和性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爱不一定会需要性,而有的性也仅仅只是性而已。

为了区分爱(love)和欲(lust),2014年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做了很有意思的研究。研究者找来20个异性恋测试,在电脑屏幕上给他们随机呈现120张异性恋情侣的图片,这些图片都非色情图片。然后请实验参与者判断,这些图片是否让其感受到“爱情”或者“性欲”。判断完成后,参与者会看同样的图片,同时眼动设备会记录眼睛的注视点和注视时间。

最后,研究者发现,人们在看那些判断为“爱情”的图片时,会更多注视图片上人的面部;而在看那些判断为“性欲”的图片时,身体和面部的注视时间差不多。从而我们可以推断:如果一个人想和你发展长期关系,即谈恋爱的话,他/她应该更多注视你的面部。相反,如果他/她总是在意你的身体,你就得考虑一下交往的动机和发展的方向了。古人讲“情人眼里出西施”和“一见钟情”,从这个研究来看,眼睛确实在“爱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面的三个研究,不管是单身也好,恋爱也罢,都在诉说着“爱情”的复杂性。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了“爱情”苦思冥想,终也不得答案。从一个心理学专业者的角度,我认为爱情的复杂恰恰来自于人的复杂。每个人都是如此独特,并且认识到这种独特后又是如此孤独。一个复杂系统和另一个复杂系统的碰撞产生了更加复杂的“爱情”。当然在这看似复杂的交互中又存在若隐若现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而更重要的是要去实践这些规律。所以,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民间的“心灵鸡汤”都会在结尾说:去爱吧,在爱中体验这一切!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羟色胺单身参与者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单身久了会上瘾?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41岁,我单身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5-羟色胺:肝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
产后抑郁症与雌二醇、催乳素、孕酮、五羟色胺水平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