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盖伦
“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是怎样的体验?”抑或“在奢侈品行业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问答网站上,这种句式已经成了流行。
但是王青璨是一个社交网站绝缘体。他没有微博,鲜少发朋友圈。你问他:“大神,数学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他端端正正地坐着,眼睛习惯性地向左下角瞟,几秒钟之后,又看向你:“老师,这种问题一般人会怎么答?”
王青璨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数学专业的本科生,今年大四。他得过一串奖,随便列举几个也挺吓人,比如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第一,两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还拿过北大学生五四奖章、北大“学生年度人物?2014”,这两项被看作北大学子在北大能拿到的最高荣誉。
在数院学生会人人公共主页的日志里,有这样一段略带调侃的话来形容王青璨:“如果说数院有一个神坛的话,他无疑便是神坛上的宙斯,天宇之上,俯视众生;然而他却又如圣母玛利亚般平易亲切,谦逊大方。浩瀚的词海中,似乎除了‘完美,便没有足以形容他的词汇。”
看来,学数学的捧起人来,也是蛮拼的。
被眷顾的数学头脑
北大数院里其实不差神。
如果给数院的学生测一测智商,平均值应该能秒掉众人。但就是在这样的学院,王青璨还是有了如下两个外号,一是璨总,二是璨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外号如何出现又如何传开,总之不知不觉之间,他就成了“总”,又成了“神”。
在数院里被称为“神”,多是因为这些人碾压级的解题能力。璨神自然也不例外。璨神的妈妈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来表明王青璨的数学天赋似乎与生俱来。6岁时,老师出了一道题: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两条直线将长方形分成三部分,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大多数孩子能数出4个,王青璨数出了6个。数学老师评价说,这孩子还真有点小聪明。四年级时,王青璨学起了奥数。当时他算是个插班生,新来的,却在开课不久后的测试里表现不俗,成了老师挂在嘴边的新来的同学,常用句式是这样的:“你们看看,新来的同学都会做,你们怎么不会?”
那是因为这位新来的同学对数学有一种直觉,这直觉说不清也道不明。王青璨做题很少用草稿纸,在脑海中就可以演算所有步骤。那些把知识点藏得七弯八扭的普通级数学题,他一眼就能看破伪装,一招毙命。高中做平面几何题,一般人得画图做辅助线,他盯着图看就行。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然,一般人领会不到。
从小学到大学,王青璨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数学竞赛,毫无意外稳稳当当地拿奖。六年级他就代表四川省去参加了全国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捧回了一等奖;高中同样也是奥赛金牌得主,参加冬令营,进入国家集训队,然后经历“在北大和清华中选择哪一个好”的短暂纠结后,进入北大数院。
“我做题不算多,更愿意花很多时间慢慢想。”王青璨喜欢做竞赛题,享受那种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他也喜欢对着题目慢慢想,暂时解不出来不要紧,就是不看答案,不着急,等待着灵光闪现的那一刻。
在北大数院里流传着一本经典习题册,有些难题干脆没答案,还会给出一些类似“神谕”的解题思路提示——意思就是,只有解出题目之后回头再看,才能恍然明白“提示”究竟在说什么。
在文科生看来这书有点变态,在大神看来这书简直妙趣横生。王青璨就卡在了书上一道数学分析的证明题上,一时想不出合适的方法,就把它惦记上了。“我大概是在头一年十一月左右看到这道题的,真正解出来是在第二年二月的某一天。”也不是天天想,就是把它在脑子里放着,有空就见缝插针地琢磨。三个月之后,灵感来了,如同对战时蓦然发现了对方的阿喀琉斯之踵,漫长的对峙结束了,胜利了。
有没有解题步骤?其实肯定有。但说不说得出来?对不起,王青璨眼睛又向左下方看去,那是在努力回忆和思考时会出现的神情,然后放弃:“哎,就是胡思乱想,然后就想出来了。”
展示数学的力量
大学之后,王青璨还在参加数学竞赛。但大学期间的竞赛就带了点玩票的性质,属于“有空就报名了,顺便就把奖拿了”。几乎不用做太多准备,到了考试的日子就去做题,到了放榜的日子就找找自己的名字。璨神说,也不是次次都能拿到一等奖,也拿过二等奖甚至三等奖什么的,好像还觉得是人生的黑历史一样。
其实回想当年选择专业,也不是只有数学这一条路可走。但王青璨觉得自己确实喜欢数学,应该执着地在这一领域走下去,说白了,就是“你有一种能力,就有一种责任”。
王青璨现在读的方向是“应用数学”。他始终记得一位老师所说的,基础数学反映的是人类所能达到最高的真善美水平,而应用数学展示的是数学的力量。王青璨感慨基础数学家们可以从一些基本假设出发,以思维为工具搭建出一座恢弘而精美的理论大厦。但是对他而言,“实效”性更为重要。
王青璨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波音公司大型客机的研发。“飞机制造过程中,必须要经过风洞试验,经过实地实验之后,再对飞机的参数进行反复调整和修正。首先,你得造出一架飞机,然后进行实验;实验完了得实际地去改造它,再实验,再改造……工程浩大。” 1994年6月首次试飞的波音777是世界航空工业史上首次完全采用计算机数字设计和模拟组装的民用飞机,设计过程中的许多试验都是通过数值模拟在计算机上完成的,研究周期也大幅缩短。波音787同样大量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大大降低整机风洞实验的次数。“这个时候,你只需要一个数值风洞,很多实验可以先在计算机上模拟,然后在计算机上修改参数。”在这个例子中,数学就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神器,数学就是生产力。
但璨神同样有自己的疑惑,他依然觉得数学和应用之间有墙。他加入了本科生科研计划,花了十几二十分钟来解释他现在跟导师做的课题,叫“液晶的建模与计算”。他从液晶的分子形态开始讲,然后说数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课题最终目的是要在令人眼花缭乱演算后摸索出一种液晶分子的排布规律。
“但很多时候,数学做出来的好多结论,在物理上不被完全接受。”不过王青璨又重申一遍,他还是想做有“实效性”的东西,对社会或者对人类的知识体系能有所贡献。他决定到国外去继续这个梦。在北大学生五四奖章和学生年度人物的答辩中,评审老师都问过王青璨,你以后打算干什么。王青璨说他想出国看看,见识更大的世界,之后回国继续搞数学。“希望你五年后还能这么想。”一位评审老师说。数学Ph.D.的学制通常为五年,王青璨还记得他当时的回答:“这里是我梦想生根发芽的地方,我也希望它能是梦想开花结果的地方。”
最近他刚刚忙完申请事宜,方向还是应用数学,他更想找一个理论和应用之间只差一层窗户纸的领域,一点就破,然后释放出数学的力量。但是,要在应用数学上取得成绩或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王青璨坦言一直在学习中,积累爆发的能量。
很多大牛级学生在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时,会告诉大家,他们先有了一个目标C,为了实现目标C,需要有经历B,为了顺利实现经历B,得掌握能力A……这是一步一步反推的、高效而精准的路径。但王青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非得实现不可的目标。大学三年多来,他一直在慢悠悠地寻找自己兴趣能力和价值追求的最佳结合点。他曾经觉得自己要读基础数学,要在理论的大厦中上下求索;后来他觉得应用数学更有魅力,选择了科学与计算数学方向;到了现在,他觉得统计也有点意思,大数据分析同样也应该懂点……“我没什么明确目标,不过回头看以前的每一次选择,也觉得挺满意。”
数学之外依然闪耀
问璨神欣赏啥样的人,他老老实实回答说他导师。
王青璨所在课题的导师是北大数院的张平文,他是长江学者,也是北大数院的常务副院长,属于行政学术一肩挑。“他对科研学术特别有热情,也经常思考学院和学科的发展方向。”比如张平文就曾经提出,要提高北大数院的研究生教育水平,留住人才。
在一肩挑这方面,王青璨和他的导师很像。
除了璨神之外,王青璨的另一个外号是“璨总”。他的大学同学说,“总”这个词,挺能说明他在学生工作中的角色。
已经大四的王青璨还担任着学院团校的秘书长。一般来说,到了毕业年级,很少会有人继续学生工作,都要将精力腾出来为自己的前途好好打算;即使还留在什么社团,一般也是挂个虚职,类似于指导之类,很多事情便不用亲力亲为。而璨总表示,身为大四狗,其实他还有一堆学生工作要忙;这个秘书长头衔对应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在介绍团校的定位时,为了确认某个数字,王青璨还专门从包里拿出了一本数院团校手册——这是他自己排版设计的。那是一本黑色封面的小册子,王青璨熟练地翻到了其中某一页,指给记者看北大团校的创建史。
数院团校,又叫数院学生骨干培训学校,主要针对大一新生,每期培训班大约50人,占全年级人数约三分之一。团校的常规工作就是做培训、办讲座和搞活动。而秘书长王青璨想做点开创性的事情,也是因为试图变革,他才在大四高龄坚守在了团校,还一手搭建了自己的领导班子。“现在团校高年级的同学,都是我一个一个游说来的。”主要是璨总人缘实在好,他开了口,人家也就从了。璨总得过他们学院的钻石王老五奖,室友在当时评奖日志里对他的评价是:璨总的优点是善良,缺点就是太善良。一枚善良的的大神,人气自不必说。璨总表示,他认识的人确实还是挺多的。在学院评“风云人物”的时候,他在某一轮投票中拿了208票,其他人最高也就获得150票左右。“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投给我了。”而在学生会的介绍里,是这么写的:“每年班级评选最高奖项都不用投票,因为大家总是齐声喊出璨总名字。”
高人气是如何积累的?至少,数院的学弟学妹知道,有难题,找璨神。
璨神是学院里的名人,挺风云的那种。他是小提琴业余十级,连续两次登台为学院“一二?九”合唱担任伴奏。其中一次还有点临危受命的性质——周末就要比赛了,周三周四的时候学院希望伴奏能够再拉一首新曲子。这种合唱曲一般没有现成的伴奏曲,璨总通宵扒曲,连续三天凌晨一点之后睡觉,为学院挺身而出了一把。
因为璨总是学生干部,还是那种有亲和力和责任感的学生干部,所以他经常被叫到学院的公开场合发言。每次璨总发言完毕,老师们都会“看热闹不嫌事大”地补充介绍一下这位大神级学生,说璨总不仅学生工作做得好,成绩也是年级第一,同学们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璨神请教。于是璨总的手机号和微信号几乎处于公开状态,每周都会有人通过微信、短信来找璨总请教各种问题,可能是数学题,也可能是专业选择问题、前途抉择问题。师弟师妹找上门来,璨总肯定不会拒绝,诚诚恳恳地回复。
“我刚来数院的时候,得到过很多师兄师姐的帮助。我们将这份帮助一级一级传递下去,就是对当年得到帮助的感谢和回馈。”所以,身在团校,璨总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让师弟师妹得到更多帮助。他考虑在数院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度,让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与新生们结对子。“师弟师妹跟我熟,就找我问问题。有些新生不怎么认识他的师兄师姐,那他能找谁呢?有了学生辅导员之后,至少他们遇到什么事情,能够从过来人身上得到比较靠谱的建议。”但这种帮扶如何制度化和常态化?高年级辅导员怎么确定?他们具体工作有哪些?低年级学生是否真的需要?王青璨不愿意拍脑袋做决定,寒假期间他就会组织同学做个调研,了解新生在这方面的需求究竟有多大,用调研成果指导实践。
数院不差神。
但有些大神就是“神话”一样的存在,他们被各类奖项和论文光环围绕,以至你接近起来都有点胆战心惊。但璨神一点都不高贵冷艳,他不特立独行,也不“离群索居”,有人叫他“非典型学霸”。璨神就是你想找就一定能找到的那种大神,可能他上一秒还在琢磨着某道漂亮的数学题,但你叫他,他一定会对你露出一个认认真真的笑容。
数学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璨神最终还是没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他寒假期间要第三次参加全美建模大赛,前两次他的队伍都拿了一等奖,但还是对成绩有点不满意。然后要把关于学生辅导员制度的调研给做了,璨总说,要争取在毕业之前,除了一个关于璨神的传说,再给师弟师妹们留下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