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荃
高考政治辨析题,其可分为四大类型:“错误型”“片面型”“附条件型”和“材料型”。而“评析题”是近几年高考新课程全国卷和地方卷中新出现的题型。我认为与“辨析题”相比,主要是少了“辨”这个环节,侧重了“评”的过程,但“评”仍要辩证地评,“析”要科学全面地析,“评”“析”结合。两种题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视为同一题型,只是在解答步骤和表达方式上略有差异,评析题应该是辨析题的一种变化考查方式。这是新高考的一种趋势。
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不全点。具体步骤有四个。
(1)确定评(辨)析点。认真阅读题目,划分题目的层次,找出评(辨)析点,然后分别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判断。
(2)分析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评(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即运用有关知识、原理和观点,分析说明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及怎样才是正确的。
(3)展开讨论点。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该命题不全面或走极端,但在某一方面还有正确的成分等。
(4)补充遗漏点。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关系表述不全面,关系的成立缺少必然性或条件性等,针对评(辨)析题的这些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评(辨)析题常见考查方式是“片面型”和“材料型”。高考中常见的丢分现象有:
1.审题疏忽,不知题目本身片面,不能辩证分析。同学们在做这类试题时,审题马虎,不知道试题本身就存在片面的倾向,作答时往往站在某一立场上进行说明、论述,不能辩证地进行分析,导致答题单调片面,因而丢分。
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二 文化交流逐步增进了国家间的合作。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庄园会晤”。两国元首就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国际社会对此充满期待。但也有一些西方人士担忧,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影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3)运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对材料二中一些西方人士的担忧进行评析。
答案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美文化差异可能会阻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但不同文化间的借鉴交流也可以促进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②国家间出现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虽然中美两国存在着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但两国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点拨 本题是一道“评析题”,从设问规定的知识和范围看,涉及两个模块的知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属于文化生活,“当代国际社会”属于政治生活。关于评析类试题作答时,一般先肯定其观点合理之处,再指出不合理之处,必要时还要给出正确的做法,即进行辩证作答。针对材料二中一些西方人士的担忧,从文化生活角度,可以抓住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辩证作答;从政治生活角度,可以以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为出发点,辩证作答。即,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最后,结合中美之间的文化与利益异同组织答案语言,以“虽然中美两国存在着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但两国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作结即可。
2. 材料和评(辨)题脱节、评析理由不充分,论证过程不全面。材料型评(辨)析题的题型特点是:试题由“背景材料”和“评(辨)析题”两部分组成,“材料”为“评(辨)析题”的提出提供“背景”或作好铺垫,其答题的规定性都隐含在背景材料中。此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较为常见。同学们在高考中常见的错误在于:答题时材料和评(辨)析题脱节、评(辨)和论证不充分、不全面,有的没有评(辨)析过程、没有论证结果。
例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11年起,我国开始对棉花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以支持价格敞开收购棉花。2012年国家储备棉花(下称“国储棉”)收购量达634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同期,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约为1.5万元/吨,国储棉收购价格约为2万元/吨。2013年,我国国储棉库存超过1000万吨,约占全球棉花库存的60%,占用国家财政资金2000多亿元。此外,国家每年要支付的棉花收储成本约为300亿元。
2014年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2014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自此,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走向终结。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评析。
答案 利:保障棉花供给,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弊:大量库存占用高额财政资金,影响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价格机制失灵,棉花市场价格扭曲,不利于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点拨 本题是评析题。首先,审设问,明确设问关键信息,提取设问中的关键词。国家(主体)棉花收储(宏观调控),知识链接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价格杠杆),题型为“评析类”试题;其次,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评析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又要评析可能造成的弊端;然后,解读材料,抓材料中的关键词,与设问和原理对接,调用知识。从材料关键信息“提高了收购价”,我们可以围绕着“价格”组织答案。即,“价格影响供求,棉花收储政策有效地稳定了棉花价格,调动了棉农的生产的积极性,保障了棉花供给,保护了棉农的利益”;从材料中“占用国家财政资金2000多亿元,收储成本高”可组织答案:“大量库存占用高额财政资金,影响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材料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及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走向终结说明了该政策不利于棉花产业健康长远发展,造成了棉花市场的扭曲,价格机制失灵等等。
总之,评(辨)析题是新高考一种比较稳定的题型,也是同学们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型。要准确回答这种题目,首先就要精审题意,确定辨析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题目的材料和设问具体特点,一点一点地辩证地评(辨),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科学地分析,灵活运用评(辨)题基本要求方法,合理取舍答题步骤,全面阐述论证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