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调不和陌生人说话。把陌生人和坏人直接画等号。实际上对儿童的侵害,以熟人居多。
2.低估犯罪分子的智商。想当然地认为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就可以防止被坏人侵害。嫌疑人作案,很少上来就给孩子食物的,大多是先用新奇的玩具吸引孩子,达到基本的信任,也就是让孩子不再认为自己是陌生人。
3.不厌其烦地和孩子说安全的知识点,孩子能够背出来了,就以为他知道了。即使是我们成年人,很多东西都知道,但是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不会用。所以,安全不是说出来的,说出来的是知识,练出来的才是能力。
4.为了让孩子不去做某一个危险的事情,用一些案例甚至很极端的例子告诉孩子,如果不听自己的话,就会面临可怕的后果。我们看到孩子听话了、不再去做那件事了,我们以为他具备了防范意识,而事实上只是一种恐惧情绪,恐惧会抑制人的大脑,在真正的危险来临时,只能是原地发呆。
5.把危险和冒险画等号,为了避免危险,剥夺孩子冒险的天性。过度保护造成孩子根本没有任何应对能力。而所有的保护,有一天都会保护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的大学生,还犯很低级的安全错误的原因。
6.我们认为儿童安全问题依赖教育和公安,但事实上教育只是最基础的一步,而真正保护孩子需要整个社会的成年人的参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保护自己孩子的终极解决方案。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