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杰
有这么一句歌词:“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就没童话。”人人心中都有童话,童话是人最本质、最具有活力的精神之源,是最纯真最瑰丽的精神家园。它属于儿童文学中的一种。优秀的童话作品往往能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们去发现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而童话教学的功能,就是激发想象力,开启孩子们的智慧潜能。
这是三年级某单元练习卷上的看图作业。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编出一个合情合理的童话故事,“小鸭子掉进坑里,小象取水智救小鸭。”但有的学生却写成了探险故事,还有的干脆就是流水账式;四年级某练习卷上的“词语搭桥”编童话,学生编出来的几乎是《三个伙伴》的改编本,只是角色替换了下而已。
一、童心缺失谁之过
曾看到过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外国小男孩来中国的学校读书。小男孩问他的中国同学,圣诞节会得到圣诞老人什么礼物,中国的孩子都笑话他,说是爸爸妈妈哄你的,哪有真的圣诞老人?这个孩子向爸爸妈妈哭诉,不愿在中国读书了。除了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外,我们绝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大多数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心,远离了童话。为什么中国孩子不相信童话?
1.当代优秀童话作品匮乏
笔者属于80后,在我们那代,小时候有不少优秀的动画片都是优秀的童话作品,国产《葫芦娃》《黑猫警长》,至今其中的故事情节,仍记忆犹新。这些动画片,本身就是一部部优秀的童话作品。而现在的孩子呢?最为卖座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不可否认,名字很有意思,但除了流行起了一句“嫁人要嫁灰太狼”外,估计你也说不出来了。
2.童话教材地位逐年淡化
从接受正式教育开始起,中国孩子似乎就没有了童年,就远离了童话。教材中仅有屈指可数的童话。以苏教版为例,一年级上仅有3篇童话,一下有9篇童话;二上6篇,二下4篇;三上4篇,三下3篇;四上已经看不到童话,四下仅剩《云雀的心愿》;五六年级课文全部摈弃童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童话渐渐淡出了阅读的范畴。
3.教者解读存在偏差
在应试背景下,童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却是卑微的。有的教者面对童话时缺少良好的驾御与把握能力,因此分析作品时未能抓住作品的精髓,往往只能断章取义,将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支离破碎,把童趣盎然的儿童文学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说教。如苏教版第五册《蒲公英》这则童话故事,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过此文,这位老师就侧重于强调两位不听话种子的下场,用红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干死、淹死”,触目惊心,再和绿色的“茁壮成长”鲜明对比,并发问:“这两颗种子为何有这样的下场?”有学生脱口而出:“它们活该!谁让他们不听话呢。”这样的教育效果让人发人深省。
二、童话故事怎么教
法国文学史家波尔·阿扎尔说:“儿童阅读安徒生的美丽童话,并不只是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也从中自觉到做人的准则和为人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发挥童话的人文功能,不能靠道德教化和思想提纯,因为童话是富于感性化表现的文学,它与儿童感性化的心理特点是相适应的。要发挥其人文性功能,还须通过审美的途径来达成,面对童话类课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心灵,在感受和感悟中丰富情感,奠定人性的基础。
《灰姑娘》这篇童话,我们传统的思维定势就是灰姑娘的后妈是个可恨的角色,但一位美国教师的阅读教学却让人耳目一新,在非常轻松愉悦的对话交流中,老师让学生领悟到辛黛瑞拉的后妈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她不是坏人,只是她还不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这样的审读,完全没有破坏童话本身的美感,相反让学生更加人文地理解包容作品中一些反面角色。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认为童话教学应注意以下四点:
1.积累优美语言
好的童话,其语言本身就富有童趣。教学中除了感受其诗意,还得引导学生关注童话语言的巨大魅力,并注意积累。我们读《云房子》(苏教版第3册))“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如此富有童趣的语言让人怦然心动;《小露珠》苏教版第5册),排比、拟人的运用画龙点睛,这样单纯清澈、晶莹剔透的语言,最适合学生悦纳和积累,教者就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2.培养丰富想象
想象力决定一个童话的生死存亡。童话就是幻想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近说:“孩子们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点是幻想,幻想贯穿着整个童年的生活。”在童话教学中应该抓住训练点,相机渗透创作,如仿写、续编、创编等多种形式。例如《云房子》(苏教版第3册),笔者就相机进行了想象训练。
师:小鸟造了哪些云房子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请学生回答后,我便分别贴上“大冬瓜”云房子、“花儿”云房子、“大楼房”、“大礼堂”云房子、小云房子及相关语句。
师: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云房子,小鸟们,你们想不想动手造一间呀!
学生在《粉刷匠》音乐声中小组内合作,用课前发放的白云纸片在蓝色硬纸上“造出”各种形状的“云房子”。随后,他们把造好的云房子贴到黑板上。
……
让学生在读文感悟的同时,通过动手参与,既感受到天空云朵的美丽和小鸟的活泼与欢快的心情,更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一步点燃思维的火花,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诸如此类可以进行想象训练的童话,还有《秋姑娘的信》想象下秋姑娘还给哪些小动物写了信,信上写了什么;续编《三袋麦子》中小猪和小牛再次得到麦子后会怎么做等。
3.注重人文体悟
优秀的童话故事在好看好玩之外,包含着耐人深思的意蕴,耐人咀嚼。一般来讲,童话倡导的是关爱生命、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恪守道德,具有良好的品行。《小鹰学飞》《北风和小鱼》《小河与青草》等都是此类童话,在教学时,应注意要扬审美体悟,忌道德规训。
《小鹰学飞》是笔者执教的校内评优课,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师: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在老鹰的引领下,又往更高的天空飞去!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鹰,能说一说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吗?
生:尽管我已经飞到了大山顶上,可还是要练习飞行,因为大山上还有高高的天空,我要超过在白云上空盘旋的那几只鹰!
师:你真是一只勇于挑战的小鹰!
生:一山还比一山高,我要飞得更高,比以前学得更好。
师:这是一只敢于超越的小鹰。
生:强中更有强中手,我们不要骄傲,还要继续努力。
师:好谦虚的小鹰!
……
师:小鹰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努力的练习飞行。我们班里也有许多像小鹰一样的小朋友,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一直在努力学习,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学习经历,好不好?(学生举例略)
教师让学生领悟“学无止境”,这样的引导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不是轻易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怎样去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这就是本文中的“老鹰”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一线教师学习!
4.凸显文体意识
童话最特出的特征就是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却浅显易懂。童话教学讲究整体讲读忌条分缕析,苏教版第7册中《去年的树》是篇优秀的童话作品,全文语言朴实无华,没有一丁点的情绪外露,但那种淡淡的忧伤自始至终都萦绕在文本中。在教学该课时,要疏密有致,教得大气,采取对话式教学,大胆放手,围绕“为什么要两次看”对话交流。
师:村子里,油灯旁,一堆好朋友又见面了,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生:因为她对大树的友情很深,而现在大树的生命就要到尽头了,所以看了一会儿。
师:一年过去,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能不伤心,她看了一会儿,是在用目光和大树交流感情。还有谁要说?
……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看”字,包含了小鸟多少的深情和留恋啊!此时,如果我们就是小鸟了,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好朋友大树,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盯着大树“看”了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学生回答略)
在教学时,要抓住核心价值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充分体悟后,然后就把目光聚焦在文本表达的特色上,引导学生走进角色,体验情思,获得感动。
“童话”就应该这样教,教出童话味,有别于其他的文体,要让学生在童话中感受“美”与“真”。童话编织和创造了一个诗意温暖的世界,所以在童话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还原出其温暖的模样,真正把童话教成童话,小心翼翼地保护、延续和扩散童话美妙的感动、诗意的氛围和真挚的哲学。
【参考文献】
【1】滕昭蓉.为孩子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小学语文教师,2014(02)
【2】周志平,黎建红.就这样静静地看.小学语文教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