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妍
一个教育家这样说过:“一个好教师要教学生善于发现真理,而不是把真理直接告诉他。”发现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尝试采用如下策略进行“发现教学”。
一、激发内部学习动机,挑战自我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乐于研究问题的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布鲁纳曾经说过,发现法能形成研究问题的情境,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在学生的意识中引起近似科学研究的任务或问题,促进学习者去探索和掌握问题的结论,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发现法”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把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参与式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我尽量把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例如,我在讲信息技术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WORD图文混排》这节课的时候,以设计《电子手抄报》为任务驱动,通过三个任务分解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这样在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解是有效记忆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克服遗忘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依据布鲁纳的理论,我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去自学,从而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结构的掌握和迁移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设计研究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我在讲解windows中“录音机”软件这节课时,课前我了解学生有过使用实际录音机听磁带的经历。因此“录音机”软件中各项按钮的使用方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自学。同时一些稍复杂的操作要点,我通过学习网页、微视频等方式,把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最后通过制作完成一个配乐诗朗诵的作品,让学习者在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灵活、恰当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学生前行的铺路人
心理学认为,产生问题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应该从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入手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从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概括、比较入手,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其次,教师要尝试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帮助,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最后,教师要给学生指出问题的关键,降低学生思考问题的盲目性,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网站概念时,学生虽然都登陆过网站,但对于网站的概念仍然很模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网站和网页的比较,归纳概括出网站的概念,把学生自己归纳出的概念与教材中的概念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对网站的概念就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又如,在flash动画中,“图层”这部分知识,学生对分层的意义不太了解,因此即使学习了分层的方法,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也不会恰当地运用分层。因此,我展示了两个作品,一个分层,一个不分层,并让学生比较归纳,哪种方式更方便灵活。通过比较归纳,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分层的意义,从而学会了灵活恰当地运用分层功能来完成实际任务。
“发现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发现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精神实质。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就是:“给任何特定年龄儿童教某门学科必须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而不是呈现所学知识的内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我会继续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