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和抗战军官那段凄美的爱情

2015-05-30 10:48:04郝瑶冉文
党员文摘 2015年5期
关键词:芳菲老兵抗战

郝瑶 冉文

1935年,14岁的张淑英做了国民革命军军官钟崇鑫的新娘。两年之后的1937年,钟崇鑫随军开赴抗日战场,再无消息。1944年,苦苦等待的张淑英接到丈夫已经阵亡的抚恤令,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70多年过去了,这份曾经甜美的爱情,一直深埋在张淑英的心底。2014年11月,93岁的张淑英前往供奉抗日捐躯将士灵位的台北忠烈祠,只为看到英烈谱上丈夫“钟崇鑫”这个让她刻骨铭心的名字。

与年轻军官相亲一见钟情

张淑英1921年出生在福州台江码头附近,父母是生意人。她14岁时,随父母搬到了台江洋头口一带。

1935年春天,经人介绍,张淑英在母亲的陪伴下,到福州西湖与一个年轻军官相亲。这个年轻军官就是重庆荣昌安福镇人钟崇鑫,是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生,时任国民革命军71军87师的少校参谋。

初次见面,她就被对方打动了。

“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子,长得高大却很温和。”张淑英老人回忆说,“他问我会不会写字,我回答会的。没想到,他去拿出纸笔来,我便写了‘洋头口三个字,他看了赞不绝口。”

钟崇鑫家里三代单传,母亲催促他早日结婚。订婚一个月后,两人在福州举办了婚礼,细心的新郎还特意为新娘弄到了西式白色长头纱。张淑英老人回忆起当年甜蜜的情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当时,姐妹们都说我好福气,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结婚后,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他按照福州的习俗,叫我‘阿妹。”张淑英老人说,“他把每个月的军饷都交给我,还鼓励我多学文化,而且还不让我洗衣服。”不过,丈夫不喜欢她化妆和穿颜色艳丽的旗袍,“他总是说,阿妹不化妆就很美”。

1935年,农历八月,钟崇鑫所在部队调到南京下关,张淑英跟随丈夫来到南京。由于经常搬家,她感觉自己给丈夫带来很多麻烦,让丈夫分心。最后,张淑英和婆婆搬到江阴乡下,钟崇鑫每周回家探望一次家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钟崇鑫随部队调往上海奔赴抗日战场。

张淑英老人说:“1937年,农历七月初七,他一回家就说他要去上海。我当时就感觉到,这次走和以前不一样。我问他要走多久,他说不知道。我要送他,他握住我的手说,那就一起到车站。到了车站,临走前,他从后面抱住我,我转脸一看,他流泪了。他说,阿妹,我会回来的。”

钟崇鑫走后,张淑英每天都心跳得厉害,特别是看到天空中战斗机一架架地飞过,巨大的轰鸣声更让她担忧。

苦等七年才知丈夫已阵亡

1937年冬,87师转移到武汉,部队派一名勤务兵到江阴接张淑英和婆婆去武汉。途经扬州时,张淑英与钟崇鑫通了电话。

“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已经升为259旅中校参谋主任。”张淑英一听,心里更紧张了,这意味着他要上前线打仗啊,“他让我不要担心,让我照顾好自己”。

“我被送到武汉师部后,一直没见到崇鑫。向师长打听,师长说259旅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很多人都生死不明。听到这些,我虽然难受,但还是想,他说了会回来,就一定会回来。不过武汉不能久留,1938年春,我和婆婆回到了荣昌安福镇。我们知道,崇鑫只要活着,就会回来找我们。但是他的消息再也没有了,到处找人打听,都说没有见过他。”

回到荣昌后,张淑英觉得自己整个人就傻掉了,整天呆坐在一个地方,“一年又一年,我每天夜里都要惊醒很多次”。

每年,张淑英都会写信去问钟崇鑫的消息,但是都没有回音。直到1944年,张淑英在街上遇到了钟崇鑫的战友方维鑫。方维鑫帮忙联系军长后,收到了一封回信:“兄阵亡,无法函告,军座经常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随信寄来了钟崇鑫的抚恤令。张淑英感到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苦苦等了七年,等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噩耗。

“我一路哭着回家,婆婆知道后,也哭得死去活来。第二年,婆婆也病逝了,我没有办法,只好回去找我父母。他们当时已从福州去了四川,后来父母跟随弟弟去台湾,让我也走,我不愿意。”张淑英放不下钟崇鑫,选择留在重庆,“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也要守在这里”。

古稀之年向儿女坦露心愿

张淑英来到重庆,一直寄住在同乡家中。其间有很多人给她说媒,都被她拒绝了。直到1949年,经人介绍,张淑英认识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结婚后生育了两儿一女。对现在的亲人,张淑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提及曾经的往事。

“自清对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恋,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他,他就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知道他阵亡后,就一直想知道他的灵位放在哪里。为了现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说出这段往事,不敢说自己的想法。”

“1983年孩子们的父亲去世后,我仍然不敢说想找崇鑫的事。直到1988年,我才把心愿告诉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当年就去了南京帮我打听,但是没有任何结果。”

张淑英的小儿子李长贵说,从1988年开始,实现母亲的心愿便成了家里人的共识。

一次,李长贵兄妹在原87师少校参谋仇广汉写的《淞沪抗战暨南京失守纪实》一书中,查到这样一段记述:“城外部队苦战三日,打到12月12日上午,第71军第87师的3个旅已伤亡殆尽,259旅旅长易安华、参谋主任钟崇鑫和旅部直属部队官兵全部阵亡于雨花台阵地……”

这样,张淑英终于知道了钟崇鑫阵亡的过程。“但他的灵位在哪里?他走的时候说要回来,就是说我们还会再见面的。这辈子,找到他的灵位,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93岁老人在爱人灵位前

平生第三次流泪

2014年9月,李长贵在央视《关爱老兵》系列节目中,发现重庆有一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9月16日,李长贵拨通了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芳菲的电话:“我想请你们帮我的母亲找一个人,他叫钟崇鑫,原黄埔军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随后,芳菲把寻找钟崇鑫的消息传送到了全国各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群。

志愿者开始接力寻找,找到了尘封的档案:钟崇鑫,原71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1937年南京城破前夕牺牲,时年32岁。

没想到,当晚10时许,台湾志愿者便在台北忠烈祠找到了钟崇鑫的灵位。

更令张淑英感动的是,细心的志愿者芳菲还将钟崇鑫和她的照片合成在一起,亲自送到了她手里。

2014年11月22日下午,在志愿者芳菲、小儿子李长贵的陪同下,张淑英从重庆乘飞机,当晚抵达台湾。次日上午10时,她来到了台北忠烈祠。

“他的灵位在第一排右起第四个。我说,崇鑫啊,我来看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张淑英说,她这辈子只哭过三次,“都是为他哭”:新婚燕尔送他上前线,七年后得知他战死,她一路哭着回家;70年后拿着与爱人的合照,她又流泪了,这是她记事以来第二次哭;93岁时她来到他的灵位前,是她一生中第三次流泪。

张淑英从台湾回到重庆后,儿女对她说:“妈妈你把身体养好,我们明年再去祭拜钟伯伯。”张淑英说:“此生,我已经没有遗憾了。”

“张奶奶和钟崇鑫中校的爱情,是我们帮扶的老兵或家属中,最让人动容的故事。”芳菲说,“这段历史再被人提起,是让人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去用真心真情爱身边的人。”

(杜启荣荐自《百姓生活》2015年第3期 原标题为《尘封77年的爱情》  图:雷磊)

猜你喜欢
芳菲老兵抗战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青年歌声(2020年3期)2020-04-24 09:28:40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走向世界(2019年18期)2019-08-16 13:06:02
我们家的抗战
湘潮(2018年8期)2018-12-04 18:08:12
老兵
闪耀如伊·芳菲
中国宝玉石(2017年4期)2017-09-14 10:32:34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遮瑕小秘方
爱你(2016年6期)2016-04-20 01:49:20
忆·抗战
连环画报(2015年10期)2015-12-24 08:52:04
抗战音画
连环画报(2015年8期)2015-12-04 1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