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大伟
牧轩,本名宋志,字牧轩,1958年10月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11年入首都师范大学进修,跟随张立辰、吉瑞森学习。
2002年,作品《君子之谊》获河北省喜迎十六大书画展览铜奖;2003年,作品《蓝色春潮》获河北省艺术联展二等奖;2006年,作品《东篱逸致》获河北省艺术联展一等奖;2011年,作品《春荫》获河北省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书画展一等奖;2014年,作品《那一片浓浓的绿荫》入展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塞上明珠·美丽宁夏”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同年,作品《南苑清风》入展重温经典·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展,作品《南天微雨》入展金陵文脉·全国中国画展览。著有散文集《清风闲话》、诗词集《听雨庐诗草》等。
我和宋志先生相识已经有些年头了。初识时,知道他也是个画者,公事之余,主研中国花鸟画,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广有涉猎,尤善诗词歌赋。谈吐之间,感觉他睿智而机敏且颇有思想,情致自然。于是,和他的来往就多了起来,相互看画聊天,天南地北,画里画外。近三五年见他少了,说是在北京进修,跟着中央美院的张立辰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吉瑞森先生研习花鸟画。忽然有一天他来看我,同时带了两张画作。展开看来,便让我吃惊不小,真应了那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古语了。
仔细品读宋志的花鸟画,给人感觉画面中枝叶繁茂的婆娑绿植既清新自然,又质拙凝重、古朴大气。而画面上点缀的翎羽更是生机灵动,活泼可爱,使人爱不释手。大自然给画家呈现了一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世界,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敬畏、感动之余,还有热爱。宋志说他正是在大自然中汲取了丰沛的艺术滋养,并且找到了自己艺术创作上的丝丝灵感。通过多次到西双版纳写生,他对中国画的一枝一叶、一藤一蔓有了新的感悟。他在对自然描绘的过程中追求笔墨和谐的气韵,把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营造成一个又一个美妙的画面。欣赏宋志的花鸟画,在平静恬淡的画面中,那一草一木都能让你感觉到一种空灵放逸的情怀,品味到一种从容淡定的意趣。
中国画发展至今,仅技法成熟之后已逾千年之距。因而,要在森森法度之上寻求创新,实为难上加难。难则难矣,再难也得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这是宋志的想法。在此理念的推动下,宋志的作品在用笔用线和着墨置色上都进行了大胆探索,率意的笔法、灵活的线条,还有那多变的墨色,使他的绘画在画家的精神层面上达到一种高度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不是散乱悖逆的狂躁,而是尊重传统的一种思想的放飞。
欣赏宋志画作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他身后的两位老师,他们是张立辰先生和吉瑞森先生。张立辰乃海内名家,作为中央美院的教授、博导,他在教学中一直倡行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画的滋养。他的大写意水墨画,目前已臻化境;吉瑞森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十分注重写生,他的画出于传统又不囿于传统。他画的云南西双版纳雨林题材的画,茂密繁盛,苍翠葱郁,画面构成独特,极具震撼力,在国内花鸟画界,独树一帜。宋志的画面构图饱满,浓墨重彩,繁而不冗,简而不陋,是深受这两位先生的影响所致。在这两位先生的教诲下,宋志在自己的绘画语言上日趋完善,在花鸟画这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立、成熟的个人画风。
宋志的画作高古萧瑟,格调高雅,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这与他的文化积淀不无关系。他素喜为诗为文,近年来还多有文集诗集出版,有这些文学质素的滋养,画作里文气氤氲,也就不足为怪了。
宋志现在北京供职于吉瑞森先生的花鸟画工作室,天天以书籍、笔墨为伴。他说,在京期间,每天早八点以前进入画室,晚八点离开画室。这中间,除了午饭时间一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读书画画。对于宋志来说画画是一种享受,绘画使他寄情于自然,超然于世外,始终保持着一种宁静的心态,这也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宋志就是一位笃定豁达的艺术修行者。祝愿他在探求中国画的道路上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