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的时候,本刊记者去参加了内蒙古阿拉善SEE的春种活动。在这样一个独特的公益活动中,我们发现,“60分公益”正在成为中国公益的一种癌变细胞,并像沙化一样正在侵蚀着中国社会与公益事业的健康肌体。
我们去SEE,怀着是崇敬的心态。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一家走了10多年了的知名公益机构,居然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联想到日常所接触的更多公益项目,我们猛然发现,“60分公益”已经成为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种深层次的隐患。
当公益行动被娱乐化
五一节,很多SEE的会员从四面八方来到阿拉善,他们带着热情来参与梭梭的春种,但是,在这场华丽丽的公益活动中,我们观察到的更多的是娱乐。
为什么这么说?
大部分的参与者带着的是娱乐的兴奋,他们兴奋地拍照,兴奋地参与劳动,但是,却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劳动的规则。
据现场了解,很多参与的劳动者并不知道种树的精准流程,更有甚者,部分队长也不是很清楚流程。
大家在现场兴奋地来往,唯独缺少了对土地和植物的尊重。
我们当然不必带着痛苦去感受,但是,既然我们是来参与劳动的,大家就应该拿出劳动的一种精神并尊重劳动的规矩。
我相信,如果现场的每一家企业都是按照当天种树那样的流程来管理他们自己企业的话,他们的企业距离倒闭不会太远。
组织者的“60分公益”心态
有记者对现场的无序状态提出异议的时候。组织者说,其实,这些人能够来到现场就不容易了,你不觉得吗?
能够来到现场就不容易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这是“60分公益”态度。
长期以来,公益从业者的艰辛让他们对任何支持公益事业的点滴举措都充满了感恩,但是,恰恰是这种感恩心理,一方面纵容公益事业的捐赠或支持者,让他们有了琐碎付出就傲然自得的心态;另一方面则纵容了公益从业者对自己的要求,为捐赠者参与公益活动的所谓宽松环境就是让执行者本身降低了对作业水平的要求。
“过度感恩”和“无意纵容”已经不是SEE的一种状态,而是整个中国公益事业的状态。
简单事件说明组织者的“60分公益”心态。例如:晚宴上发出的志愿者证书,居然是一张没有名字的空白证书。发证者说,名字可以自己填上。是否“过度感恩”,是否“无意纵容”,这两个指标,所有的公益项目和公益团队都应该拿来认真对照一下。
企业要精益、公益要精益、人生更要精益
企业的发展,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样,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
公益的核心是通过助人实现自助。
公益的快乐绝不是因为帮助他人而快乐,而是因为帮助他人的行动在自我内心获得的一种快乐。
因此,公益是人生的一种修行。
凡是以娱乐心态参与公益的,其实与进入寺庙嘻嘻哈哈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大不敬的。
从企业到公益再到人生,每一个点,只有精益才能点亮这一个点。
《社会与公益》杂志大声疾呼:“60分公益”要不得!
我们提出这一点,不仅是面向公益从业者的警醒,更是面向公益捐赠者的提示。
公益事业不是公益从业者的公益事业,是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公益事业的良性发展,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呵护。
让我们一起行动,迅速彻底地根除“60分公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