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眼里的好学生

2015-05-30 11:12朵拉周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5年6期
关键词:亚伦异性儿子

朵拉周

最近,朋友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烦恼。她刚全家移民美国,11岁的儿子一下喜欢上这里的小学生活,这本是件好事,但她冷眼旁观,发现儿子变野了:在国内一直是乖乖听老师话、各门功课成绩拔尖的好学生、乖孩子,现在到美国小学一“放羊”,好嘛,每天作业一丁点儿,老师全是“不负责任”的表扬夸奖,儿子得寸进尺,每天学习最多1小时,而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超过4小时。“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怎么能考上名牌大学?”妈妈忧心忡忡地感叹。

按照大多数中国家长衡量“好学生”的标准,孩子这样的表现的确堪忧。但是,如果放在美国父母眼里,这样“因玩耍耽误学习”的孩子,却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

善于交际的“小大人”

去年3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进修的访问学者陈竹把14岁的儿子接到美国,让他体验一下美国中学生活。性格外向的儿子英语不错,很快就有了好朋友,周末经常约着一起打球、溜冰和郊游。

暑假时六七个孩子一起去野营,营地离家大约150英里,由陈竹和另一位家长各开一辆车负责接送。这些孩子都非常礼貌地打招呼,很认真地跟他说“这次旅途多谢您啦”“很感谢您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忙接送我们”等话语,说话的时候都会抬头正视着陈竹的眼睛,并露出真诚的微笑。三天后陈竹去接他们,回途路上儿子困了在后排座上睡着了,坐在副驾驶上的另一个大男孩虽然也打着呵欠,但一直彬彬有礼地跟陈竹聊天,告诉陈竹这三天里野营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回答陈竹的各种问题。在送每个孩子到家时,他们都会礼貌地向陈竹的儿子道别,跟陈竹说“非常感谢”,完全不需要家长的提醒。

学校开家长同乐会,陈竹到达的时候儿子恰好不在房间里,一个金发女孩笑着迎上来打招呼,告诉他Arnold(儿子的英文名)去帮老师准备抽奖奖品了,马上就回来。女孩把陈竹带到他的位置上,并坐下来跟他聊了一会儿,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说一个月前在学校篮球赛的赛场见过一次陈竹,不知道陈竹是否还记得自己。然后她又说自己和Arnold是模航实验小组的同学,Arnold在模航方面表现出来的天分让她十分惊讶和羡慕。“遗憾的是今天我爸爸出差没法来参加这次活动,不然他也会很高兴见到您的。”

陈竹暗自感叹:这才是国内上初二的孩子啊,在和同龄人打交道、和成年人社交时竟然能如此自信、成熟、有礼,真是让人羡慕!相比之下,儿子虽然也不是内向拘谨的孩子,但跟陌生成人说话时表情不太自然,找不到交流的话题,特别是眼睛尽量避免和人正视。自己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儿子,让他也能在社交场合这么自信有礼呢?

好朋友比好成绩更重要

相比于大多数华裔家长看重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单,很多美国家长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有没有好朋友”,因为他们认为,朋友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可能比孩子在教室里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

建筑工程师亚伦有8岁的女儿和12岁的儿子,他积极鼓励孩子们在学校和社区交朋友,有时候自己还帮助孩子们选择某些朋友。亚伦认为不同年龄段、性格、性别的朋友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同方面的影响,交朋友一定要避免单一化。

比如邻居家的孩子托马斯已经16岁,小伙子性格温文尔雅,待人亲切有礼,对太空宇宙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亚伦的儿子跟着他玩,耳濡目染,也对天文学发生浓厚兴趣,最近要求爸爸买一架天文望远镜作为自己13岁的生日礼物。亚伦觉得像托马斯这样年龄稍大的孩子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给儿子带来好的影响,为他在生活、学习细节上树立榜样。

女儿有个特别好的小闺蜜叫凯瑟琳,她和女儿是同班同学,是个结实活泼的可爱丫头,特别喜爱户外活动,骑单车、攀爬、游泳、排球样样都会。亚伦的女儿本性较安静,在凯瑟琳的带动之下越来越多地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享受和朋友玩乐竞赛的乐趣。亚伦说,邀请这个爱运动的丫头和他们一起散步或骑自行车,她旺盛的精力感染到包括女儿在内的每一个人。而体育爱好者崇尚的坚持、拼搏、全力以赴的精神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家有儿女,亚伦觉得身负重责。从孩子上小学之后,亚伦就有“预谋”地为他们挑选异性朋友,比如为儿子介绍同事的女儿,和他同岁;给女儿牵线找到隔条街的邻居男孩当溜冰伙伴。对于这事儿,东方的家长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亚伦认为,男孩和女孩要成为好朋友并不简单,教育家研究表明,从4岁开始,孩子们开始倾向于和同性朋友在一起,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想办法增加孩子与异性朋友相处的机会,强调异性朋友带来的正面影响。据研究,会与异性和谐相处的孩子思路想法更加开阔,富有创造性。这种异性朋友给孩子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会让他们今后更加尊重异性,更容易与异性有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做一只“吱吱叫的轮子”

三年级的凯伦在生物课上几次举手发言,但始终没被提问;下课后他想找老师谈谈,但老师刚好接到一个电话,没时间理会他而匆匆离开。凯伦回家后将此事告知爸爸,表达对老师的不满。爸爸认真地听完儿子的抱怨后给出建议:“如果你觉得老师对你的态度不好,不公平,为什么不到年级主任那里反映你的看法呢?”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中国的父母听见了,大多会一笑置之,或者站在老师的角度随便解释几句,让孩子别在意。可美国的家长们一般不会教育孩子算了,而是鼓励他们讨个说法,他们信奉的谚语是“吱吱扭扭会叫的轮子先得到润滑油”。

在美国,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一个观念就是:受了不公平待遇、有了意见时不要委屈自己,要学会及时表达,为自己争取应有权益。于是,被大孩子抢了玩具赶紧跑到对方家长那里告状;学校里和同学打架被双双拉到校长办公室时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为什么动手的理由;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对自己不公平时就敢直接到学校秘书处去投诉……没有错,这样“小题大做”“打死都不吃亏”的孩子,在美国比比皆是。从这样的“吱吱叫”中,他们得到的,是争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和利益,说明了某事件背后的真相,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即使很多时候不见得是正确的),让他人、父母及老师对自己有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其实这个观念孩子们不仅从父母处学来,随着他们的成长,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老师们也一直在灌输他们类似的观念:有意见请你一定说出来。这样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勇敢、清晰、大胆地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学习、将来的工作以及为人处世各方面都十分可贵,能让你受用一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要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成绩是重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比成绩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重要的是性格。作为孩子的教育启蒙和引导者,父母给孩子的标准不应是单一的“纸上标准”,而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来帮助孩子掌控自己的命运,获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编辑 刘建淑 314606305@qq.com

猜你喜欢
亚伦异性儿子
你好,中国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阎亚伦书法作品选
月亮情歌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真爱!美34岁男子和自己的手机举行婚礼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