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鉴赏充满诗意

2015-05-30 09:45谭靖易
关键词:鉴赏饮酒诗歌

谭靖易

【摘要】 诗歌是古代人民思维的精华,有助于培养学生诗意的情操和审美情趣。然而当下大多教师对古诗词进行着“内容的解读”和枯燥的背诵,而缺乏了诗意的解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试图解析如何对诗歌进行诗意的赏析。

【关键词】 诗歌 鉴赏 饮酒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84-01

0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还提到:“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其实不仅学生,老师在备课时具有相当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教师大多只是对古诗词进行着“内容的解读”。尽管在公开课中听到过不少优秀的课例,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诗意,也就更谈不上“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了。诗歌教学便应是:诗意的思考,诗意的手法。而“思考”便是教师个人对诗歌的赏析。

那如何进行诗歌赏析呢?我认为应至少做到三点:富有个人色彩的体验、走进作者内心、进行诗歌的横联。

1.富有个人色彩的体验。朱光潜主张“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出一种诗的境界。”如何见出诗的“境界”?便是要“反复诵读诗歌,并占有资料,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而“反复诵读、占有资料、展开联想和想象”必定是一个个人色彩的活动,单纯地照搬结论不是赏而是回答问题。

以《饮酒(其五)》为例,这是陶渊明归隐南山时所作。“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在准备这一课时,我又查阅了《饮酒》组诗的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得知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虽然惬意适性,但他的内心还是时常充满孤独和寂寞的。再一思考作者为何取名《饮酒》呢?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恰如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寓之酒”。陶渊明爱酒,在《五柳先生传》中亦有“性嗜酒”之言,再思考作者“寓”何于“酒”呢?再一查寻资料,得知魏晋时期,士人多嗜酒,以追求自然并与礼教对抗,酒寄托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所以,陶渊明的饮酒诗是借饮酒为题,以遣兴抒慨,是对自身仕隐经历进行反省,尤其对归田之后十余年的人生体验进行抒写。如此一来,教师对本诗就有了初步的认知:作者在本诗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仅仅有悠然自得的情趣,也有对人生,对大自然,对宇宙的感悟。

2.走进作者内心。除了个人体验之外,也需要进入作者的内心思想。走进作者不是单调地去查阅作者的姓、字、号、籍贯、生平,而是更直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走进?从作者的生平和其他作品中进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学生们早已耳熟能详,不需赘诉。在《饮酒(其五)》之外,还有十九首,这二十首之外更有《陶渊明集》,从中发现陶渊明的思想大多受到庄子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境界:“一是,浓重的生命意识。二是,安时处顺,逍遥自适的人生态度。三是,安宁恬静、任真自由的心态。四是,从远古中寻求精神家园。”也正是这种哲学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的诗歌。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读出了作者的“逍遥自适的人生态度”,只有超凡脱俗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读出了作者“安宁恬静、任真自由的心态”,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而诗歌最后两句中的“此中有真意”也就直指了陶渊明的人生哲理:无拘无束,无欲无求,淡泊自然,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陶渊明笔下的景物也因此都感染上了他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到平静。

3.进行诗歌的横联。除了个人的体验之外,也需要以本诗为起点,横联至其它诗篇。比如: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横联到《五柳先生传》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横联到一句俗语“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横联到《爱莲说》中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横联到庄子“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横联到《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横联不是掉书袋,而是知识的延展,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学、语文和语文教师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要让诗歌课堂充满诗意,教师的基本功必须扎实;而要有好的语文素养,更需要自身不断地去学习。当一篇诗歌已了然于心,剩下的便是精心组织教学语言,架好扎实的教学结构,在适当的时机运用与诗歌意境相协调的图画、音乐,最终渲染出一幅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画卷。

[ 参 考 文 献 ]

[1]余映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诗意手法例说.初中语文教与学,2012年第11期.

[2]朱光潜.诗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冯善亮.入境,古诗鉴赏教学的落点.初中语文教与学,2012年第12期.

[4]段幼平.神理相得意趣盎然——陶渊明《饮酒》(五)解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年01期.

[5]张瑞君.庄子思想与陶渊明的人生境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鉴赏饮酒诗歌
诗歌不除外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陶渊明 饮酒》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与猫狗共饮酒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