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乱局与解局

2015-05-30 10:48
新传奇 2015年50期
关键词:东亚亚洲国家

跨太平洋伙伴协议的达成,既体现的是美国现阶段的霸权意志和,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全球贸易规则的未来。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新局中,中国需要摆脱困境,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大国角色。

亚洲经济一体化,泛指以东北亚和东南亚为基础的亚洲经济融合。南亚个别国家有适度涉及(如印度),但仍围绕东亚来进行。

2015年10月5日,美国等12个国家宣布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由于排除中国的参与,将已然推行若干年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带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在此背景下,亚洲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个普通的经济问题,而是牵涉到亚洲及国际大格局的变化,甚至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改变。

中国客观上推动一体化

新一轮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客观上推动的。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10+1)峰会上,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提出要和东盟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这个提议让当时参会的东盟领导瞠目结舌。但这是一个难以拒绝的提议,因为中方慷慨表示可以让利,让东盟得到60%的总体利益,许可东盟国家在协议正式签订之前先享受利益。此后进展很快,2002年双方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立,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今天看来,当时国家领导人决定通过稍微让利的方式取得东盟国家信任,为中国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谋得了关键的一席。

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后,东盟相继与日本、韩国、印度、欧盟等签订了类似协定,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东盟+1”自贸协定模式。然而,如何让更多国家参与进来,是推动一体化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过去十几年出现了以下几个模式:

第一是“10+3”模式,即东盟十国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成立一个东亚自贸区(EAFTA),实现东亚(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的经济一体化。这是中国自2003年以来一直主张的模式。

第二个模式是“10+6”,这是日本所倡议、东盟也比较倾向的模式,即在“10+3”基础上再加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盟国家向来与这三个国家交好且经济联系密切,它们的加入也确实能带来更大的市场和贸易量。事实上韩国也一度颇为欣赏这个模式。

第三个是曾昙花一现但后来又被重提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概念。创建FTAAP的想法最初来自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工商咨詢理事会(ABAC),该理事会曾反复劝说APEC领导人考虑建立FTAAP,但并未得到支持。

中国一直追求的是“10+3”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模式,并大力推动。2005年东亚各国开始对“10+3”模式展开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大量具体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但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各国一直回应冷淡。

美国介入形成新局面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开展是与美国“9·11”后全力反恐在同时期进行的。2006年,美国转而支持FTAAP,试图以泛亚太自贸区的另类框架重起炉灶,在美国的主导下将亚太所有的国家都囊括进这个框架。美国当时的战略考量有两点:一是美国虽然忙于反恐,但对当时勃兴的亚洲区域主义颇为警惕,希望能够采取措施阻止亚洲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单独行动。二是这个集团可以阻止影响东亚和美国之间关系的新集团的形成。然而,FTAAP无疾而终。这场博弈导致的一个后果是,美国开始另辟他径参与亚洲一体化,这个路径就是TPP。

在TPP笼罩的新局面中,东亚一体化的最大障碍反倒成了中美关系。一方面,没有中国的加入,东亚根本实现不了完整的一体化;另一方面,鉴于美国的整体战略布局,美国不会让中国轻易加入。此外,就算中国被接纳,TPP的高标准也是中国事实上在短期内无法对接的。这种情况下,中国注定在相当长时间内被排除在TPP之外。

TPP的横空出世,使中国一直力推的“10+3”模式失去继续谈下去的意义。这时候,“10+6”模式突然有了新用武之地。这一次,“10+6”模式被给予了一个新名字,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峰会上,与会16国经济部长同意启动RCEP谈判,建立一个泛亚洲的自由贸易区。

RCEP的推行,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用来抵御TPP的举措。但事实是,这个提议其实来自东盟,是由印度尼西亚等国所推动的,但立即得到中国的响应。从东盟的角度,提出建立RCEP有三个考虑,一是亚洲一体化长期以来都是至少以东盟为名义上的主导,相比较下,美国是TPP下当仁不让的掌舵者,东南亚若干国家只是普通的参加者。第二,TPP并没有包含东盟所有国家,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六国在TPP圈子之外。第三,亚洲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也不希望毫无顾忌地只加入一个排除了中国的TPP。

中国对RCEP的热烈响应,标志着中国已经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坚持十年之久的“10+3”模式,转而同意“10+6”模式。在2014年11月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上,在中国的力推下,各方就《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达成共识,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FTAAP如果谈成,会覆盖世界上40%的人口和60%的经济总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自贸协定。而且,FTAAP会将TPP和RCEP统合起来,克服过多单个自贸协议所必然产生的规则重叠、手续多样和原产地要求复杂等弊病,对本地区的商业经贸发展是巨大利好。

中国如何脱离困境

由于TPP霸气地出现,亚洲原有的一体化轨道已经暂告停滞。这个忧虑在中国外交官傅莹2015年11月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露无遗:

东亚地区合作的进程正在不断受到分歧和争议问题的干扰。尽管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深化,东盟和中日韩、东亚峰会、东亚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等区域合作框架却趋于降速。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东亚区域合作能否保持前进的势头?

傅莹文章所展现的正是中国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现在所面临的巨大困境。换言之,TPP已经将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边缘化。虽然中国在过去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战略失误,但现在美国主导的排除中国的局面,当然不是中国之福,但也毫无疑问不是亚洲国家之福。长远来讲,也不是美国之福,除非美国认为让亚洲撕裂和分化有利于自己的战略利益。

从务实的角度讲,TPP已然建立,它既体现的是美国现阶段无与伦比的霸权意志和超级大国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全球贸易规则的未来。TPP所代表的潮流,已然不可逆转。

中国能做什么?第一,要面对现实,承认TPP已经改变了亚太经济大博弈的格局,并在此种认识之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第二,中国应采取的措施有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对内,应该大力推进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尤其是要大力扶持民企私企),放松管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提高在维持市场秩序方面的监管质量。另一方面,对外经贸政策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置身于东亚一体化的大潮之中。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方式主动推进和东亚以及区域外国家的一体化,实现和TPP的“对冲”。在这方面,中日韩自贸区是重中之重,应该作为国策性的目标来追求。此外,对于不和中国签订双边协议的TPP成员国,要提高贸易壁垒,使其付出孤立中国的相应代价。最终目的是使TPP成员国觉得有必要欢迎中国的加入。

简言之,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新局中,中国首先应将主要的外交和政治经济资源放在中日韩自贸区上,并以此为基础促成RCEP在较高标准的基础上达成。其次,积极准备加入TPP,而中日韩自贸区能为中国准备相当有分量的筹码。最后,主导力推在TPP和RCEP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亚太自贸区。毫无疑问,一个高水平开放的FTAAP才符合地区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最大利益。这个步骤,应该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蓝图。中国要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大国角色。

(《财经》2015年第30期)

猜你喜欢
东亚亚洲国家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亚洲足球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