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文辉在西康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影响

2015-05-30 10:48平济君
2015年51期
关键词:刘文辉西康

平济君

摘 要:民国时期,西康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关系被国内广泛关注。而作为主政西康的四川军阀、西康省首位主席的刘文辉为解决西康教育落后状况推行了诸如兴办各类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等民族教育措施。这些措施对维护西康地区社会稳定,促进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历史经验、成效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刘文辉;西康;民族教育政策

刘文辉,四川著名军阀,川军第24军军长。1926年,其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打败在西康屯垦的刘成勋,结束了民国成立以来西康地区的混乱政局,并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川康边防总指挥,兼管西康。1932年8月,刘文辉与刘湘爆发“二刘大战”。1933年10月,刘文辉败守雅安,东进无望,只能栖身康、宁两属。1935年刘文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将其两年来在西康推行的政策总结为“十大建设”,并迅速制订了以后经营西康的“三进主义”和“三化政策”。1939年1月,西康省成立,刘文辉担任省主席,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康王”。1949年,刘文辉彭县起义,投靠了中国共产党,其后更担任国家领导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刘文辉在主政西康的20余年内,对西康的发展策略及方向较一般人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了诸多有效措施,对促进西康社会稳定,开创西康近代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而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推行得益于其对民族教育的重视。

一、刘文辉主政西康的民族教育措施

1926年前的西康地区教育状况十分落后,教育行政管理不完善,学校数量十分稀少,仅有少量的教员和学生,且多数学生毕业后无法再当地继续升学,同时还民族冲突不断,社会动荡。刘文辉接手西康后,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民众文化知识水平推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文化措施。而这些文化措施的顺利推行得益于民族教育措施的保障。

(一)提供多方面的教育保障措施

刘文辉从1926年接手西康开始就意识到民族教育的有效推行对促进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方面,刘文辉将“发展边疆教育,天然又成为本省中心任务之一。”他认为“愚昧不可以图存,又却为世界之定理”[1](P727-740);在教育行政管理和监督方面,刘文辉完善了西康的教育组织机构和监督制度。1939年1月,西康省正式成立,设立教育厅统筹规划全省学务,整顿教育,筹拨经费。1947年,西康地区各县用教育局取代教育科,设置相关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行政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各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边地教育委员会的规定,西康省于1939年在康定建立了边民教育委员会,1942年7月又改组为边疆教育委员会。同时,其还要求西康地区各级政府嘉庆对民族教育实行情况的督导与检查,建立督导制度。从1939年到1949年,西康省共设立6个督查区,每个督查区1至2人。[2](P206)在教育环境方面,刘文辉为民族教育的平稳推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从1926年到1949年,通过采取政治打击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法,刘文辉恰当的处理了如大白事件、巴安省边防事件等民族冲突,减少了兵乱对西康的不利影响,促进了西康教育的发展。

(二)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各类近代化学校

1928年,刘文辉通过武力从刘成勋处吞并西康后不久,就以“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名义,通过“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要求“各县迅筹设化夷学校暨各校建设筹备员等协同各县知事规划教育改进增设事项”。[3](P399)同时对西康地区己设之学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他发现西康地区学校数量少,学生人数少,教学人员少、不专业,教育经费奇缺等问题。针对西康教育落后的状况,刘文辉先在康定成立西康师范讲习所,办国语讲习班,同时在雅安开办教育行政人员讲习班,后又在康定设立女子师范传习所,平民夜校,在甘孜、瞻化两县又设立多所官话学校。在西康省成立后,西康省政府还拨款开办了省立康定商职校、省立康定农职校、省立康定医职校三所职业学校。

(三)将教育同当地实际相结合,创办特种学校

西康地区是一个民族众多,宗教环境复杂的地区,其中藏族是西康主要民族,因此藏传格鲁派佛教是西康西康最受欢迎的宗教教派。当地人以成为藏传佛教喇嘛为荣,自愿接受佛教教育,一定程度上抵制汉化教育。刘文辉为了更好的推行近代民族教育,提高民众文化水平,较好的处理西康地区的文化冲突和民族宗教冲突,他在康定城中创办了藏传佛教学院——五明学院。并且,他还大力推行藏汉融合的教育,在德格县、白玉县等成立藏汉一体小学,在德格县立小学的墙上贴有“汉语藏语都要懂,汉文藏文都要学”[4](P213)的标语。

二、民族教育措施的影响

(一)逐渐改变了西康原来落后的教育现状,开启了西康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西康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文化现状,民众知识水平普遍低下。在民国初期,多数学生接受的教育还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女子接受教育人数更是十分稀少。而刘文辉入主西康后,为达到其治理、开发西康的目的,出台的一系列教育发展措施,逐渐改变了西康原来落后的教育面貌,促进了各种现代文明在西康传播,开启了西康地区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二)促进和完善了西康地区的教育体系,为新中国成立后西康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康地区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在民国中后期经历了从教育科到教育局的完善过程。这其中,刘文辉功不可没。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学校多数得以继续使用,如西康师范讲习所等。同时其建立的从初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的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也为新中国的藏区教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民众素质,达到稳定西康政局的目的

一直以来,由于地形等原因,西康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和平交流十分稀少,民族冲突严重,社会较为动荡。在总结民国初期的西康动乱原因后,刘文辉明白要想稳定西康,必须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素质,发展民族教育。因此他将发展教育作为治理西康、发展西康的首要措施。教育的顺利发展有利提高民众文化素质。民众文化素质提高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就会减少,西康才有实现“化边地为腹地”的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刺激民族教育发展,进行汉藏文化之间正常交流,刘文辉达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稳定西康社会的目的。

刘文辉主政西康时,深知“愚昧不可以土寸,有确为世界之定理”,因此他认为稳定西康、发展西康的关键在于提高康区各民族文化素质,发展民族教育。由此,刘文辉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不管是提供教育保障还是兴办各类学校,都改变了西康教育原来落后封闭的状况,开启了西康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为实现“三化政策”提供了保障。应该说,刘文辉对教育的重视促成了西康教育的恢复和发展,为我们今天发展藏区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文辉.建设新西康十讲[A].//赵心愚,秦和平,王川编.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Z].成都:巴蜀書社,2006

[2] 马廷中.民国时期西康省民族教育的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2)

[3] 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Z].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4] 孙明经,张鸣.1939:走进西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刘文辉西康
林西康作品
周恩来对刘文辉的团结教育和关怀
绝地求生:“飞越疯人院”痛惩腹黑老公
民国时期的西康问题研究
——以《边事研究》刊载为中心
近代西康移民浪潮与城市发展
金卉、刘文辉设计作品
何为西康
——西康文物展览会浅析
浅析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彝区的考察及影响
西康藏族自治区的创建及价值研究
“西南王”刘文辉起义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