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霞
作文难教,历来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块心病,怕写作文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天敌,怎样解决这一语文教学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灵活模拟,化用积累,学以致用
“欲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日常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多了大量的工作,也总结出了一系列积累的办法,比如写日记、做摘抄、课前三分钟演讲等。但是,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对积累的素材灵活运用,只是把人家的东西收藏起来而已。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尝试让学生运用灵活模拟的方法,做法如下:
(一)仿句 在日常教学和积累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句子或片断,进行仿写
例: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依偎在山岗上的几点残雪。
1.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2.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
在仿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句式,修辞,遣词造句,先“依葫芦画瓢”,每天一句或一段,积少成多,积腋成裘,慢慢掌握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仿篇 在学生的习作或考场作文中找一篇典型的失误作文,师生共同分析失误之处,然后再找一篇同题的优秀作文,让同学们仿写,步骤如下:
1.细读范文,体会文中表现的情感。
2.看范文中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使用了哪几种修辞。
3.看范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
4.尝试写一篇表达类似感情的文章。尽量采用范文的修辞和结构。
在训练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模仿拟题、开头、结尾。模仿结构、顺序、线索。过渡、照应、铺垫、伏笔等,先是机械模仿,再试着灵活运用,先是模仿小短文,再模仿长作文,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二、走进学生,创设情境,激发真情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空话套话连篇,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味同嚼蜡,让人昏昏欲睡。我也曾慨叹学生真情的流失,可是在一次家长会上,学生写给家长的信却真挚感人,读到动情处,台上学生泪流满面,台下家长唏嘘一片,由此,我领悟到,我们的学生不是缺乏感情,只是我们的写作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而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呢?我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命题,走进学生心里
教学中,我们常常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来命题,使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命题者而言,首先必须熟悉学生的生活,洞察学生的心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投其所好”,使学生真正激发兴趣,释放真情,表现自我。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因素比做一潭水的话,我们的作文命题就应该是投水之石,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命题成为一种表达的渴望和情感的需要。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真情
许多老师不把作文课当课上,布置完题目,就让学生去自由写作,这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其实,写作前的情境设置犹如给爆竹按上药线,能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对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三、共同合作,集中智慧,开拓思维
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方法是:(1)将全班同学根据平时的写作水平进行分组(5—7人一组)(2)组内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担任不同的角色(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学生之间明确各自的职责。(3)老师提前一周布置作文话题,由学生分头收集整理作文素材(4)小组集体讨论,交流,拟定题目,确定立意,选取典型材料,并构思布局(5)由学生独立成文,并在小组内交流,互批互改,选出优秀作文。(6)实行组内充分合作,组外积极竞争的机制,小组成员荣辱与共。
这种方法,可以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开拓思维,是一种发展学生优点,尽量弥补缺点的作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