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说想退休,退休的人很多想上班。
总是“生活在别处”吗?总是想过自己过不上的生活吗?也不完全。
退休的人想上班,很多时候不为别的,就是没事找事,不想在家闲着。为什么?家里有个不认识的他或者她!
太危言耸听了。小三登堂入室了?不是,是自己过了半辈子的那个他或者她。
怎么可能,夫妻半辈子还会不认识吗?不仅可能,还是事实。
以前两个人都上班,回家就忙。忙孩子、忙家务、忙老人、忙各自的应酬、忙自己的朋友圈……夫妻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退休在家了,24小时在一起,就会产生很多的摩擦、很多的争执、很多的鸡毛蒜皮烂韭菜。突然就发现这个人很陌生啦,经常会想: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人吗?这还是和我同床共枕几十年的那个人吗?这还是曾经迷倒我的那个人吗?
比较理智的办法是重新认识、了解和适应彼此。
按道理说这也很好啊,重新认识对方,晚年再谈场恋爱嘛。但那是不可能的——恋爱谁都想谈,可总是要换个对手才有激情啊。左手和右手有可能产生新感情吗?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那是年轻人编的词儿。多数人慢慢变老的过程不仅因为实际的各种状态出现而缺少美感,比如那些不可逆转的疾患,还会多多少少受到老夫老妻晚年相处问题的困扰。
很多老夫老妻被相处的问题困扰很多年。我也曾经因此烦恼。以前早上出门晚上回家,双方都是职业形象,多多少少都端着,很多职业和社会属性规范在两个人身上都明显存在。哎,突然回家啦,卸下一切装饰,放松再放松,摇身变成社区老头老太太啦!
人松懈下来,自由散漫、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甚至可能连说话的声音、态度都会变化。有一天,我听到楼道里有人大声嚷嚷,很扰人。出去一看,竟然是自己家老伴儿和一位锁匠在研究修门锁。他们没有吵架,只是讲话声音挺大。而之前老伴儿不会这样大声说话的。后来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他说:“谁会在意一个退休老头呢?”我说:“我会。我不希望听见你这么放任地说话。”老伴儿想了想,说:“好,以后会注意。”但我知道以后他讲话的声音会越来越大,因为听力,因为变老。
所以,适应彼此的变老,是重新认识对方和自己的必须。
家里那个他或者她,会因为退休产生陌生感,但不能因此疏离彼此和各自为政。“老来伴儿”比儿女重要和有用。大事小情相互的需要很多。那个他或者她,虽然有点陌生,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因此不适应的要尽快适应,不了解的要加强了解。
这个经验,对于非老年夫妻也适用。外面花枝招展,家里一枝独秀,还是那个他或者她是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