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电视台如何在新媒体融合下寻求发展

2015-05-30 10:48:04万玲
中国新通信 2015年6期
关键词:广电社交受众

万玲

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囊括广播电视全部技术优势和内容优势的以互联网、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媒体。受众通过手机、电脑、便携式接终端、车载接收终端、可穿带设备等多种接收装置,就可以收看到丰富多彩的数字多媒体节目。

在这种新媒体的冲击下,县级电视台受到的影响最大,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那么区县广播电视台如何在新媒体融合下寻求发展:

第一,解放思想:在新技术、新媒体大潮前,我们县级广电如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不及时开发利用新媒体为我所用的话,随着受众的逐渐减少和老化,县级广电的生存空间势必越来越小,甚至最终被边缘化,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虽然我们看到新媒体在蚕食我们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但也要看到新媒体可以扩展我们的受众。

以我们奉节为例,现在奉节城区近6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农村2万多数字电视用户,这是我们传统的电视受众,但还有5万多农村户户通用户是收看不到我们奉节电视台节目的,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扩大用户的覆盖,甚至是向全国拓展我们的受众。因此,我们县级广电切不可错失良机,要争取早开发早利用新媒体,注入新媒体的血液和活力,实现早得益。

第二,建立较高质量的互联网站。是我们县级台的当务之急,也是县级广电开发利用新媒体最重要的平台。一方面从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加速融合的大趋势来看,广播电视的网络化生存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县级台必须建立自己的互联网站。另一方面,互联网站是众多新媒体的依托平台,手机电视、手机广播、微博、微信、微电台等各类新媒体,都离不开网站的技术支撑。因此,县级台要把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站,作为新媒体融合的起点和大本营。

县级台的网站,在内容上也要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区域化特色,要围绕本土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讯。(比如我们奉节网络广播电视网的受众就是:奉节本地人、在奉节的外地人、在外地的奉节人以及想了解奉节的外地人),其次是广播电视特色,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丰富内容资源的优势,并與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优势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第三是草根特色。互联网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传播媒介,也是网民自由驰骋的天地,浏览什么网站,网民有最大的选择性,作为传统媒体的县级广电要最大限度地转变思路,一切从本土网民的需要、便捷出发,打造本土网民的网上家园。

第三,要开通县级广电的APP手机客户端,让用户方便地搜索、浏览收听收看自己的广播电视节目,即时参与互动,有效扩大县级台节目对本土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目前,我国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三屏”中,手机屏数量稳居第一。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车站、码头、公交车上、公园等公共场所,人手一部手机在浏览内容的场景几乎司空见惯。面对如此便捷的终端移动屏幕,如此巨大的受众,县级电视台没有理由视而不见,更没有理由不想方设法去利用这一媒介和渠道。

但是,我们县级电视台由于资金和人才等技术力量的缺乏,我们可以与第三方合作开发自己的视频网站、手机APP终端。但一定要是自己的新媒体平台。

第四,借助社交媒体,全方位提升县级电视台媒体形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模型的重新定义,社交媒体广受关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被大众所熟知,利用社交平台是扩大自身媒体影响力很好的一个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覆盖范围的限制。当然,开通微博、微信十分简单,但是怎样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策划和统筹,以及配套的工作流程。

把社交平台作为一项优质资源来运作,把优质的节目资源预告式地、宣传式地第一时间共享到社交平台上,吸引大众,制造舆论热点,不仅可达到良好的收视率,同时也可提升县级电视台网络知名度。比如,一条实时新闻,记者在执行采访任务的进程中,在确认其真实性后,首先是发微信,官方微信同时进行转发,记者进一步了解详细信息后,回到台内,在视频内容剪辑完毕后,再在本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播出。

第五,节目生产注重本地化、与新媒体形成互动

内容为王,生产的内容要接地气。我们要立足本地,扎根百姓,脚踏实地,注重节目本土化,制作符合本地审美习惯或品味的电视节目。同时在节目上要挖掘本地草根文化,使节目内容既具有传统媒体专业性把关,又具备草根时代的原创个性,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大众进行互动。节目剪辑也需要考虑“微内容”的创作特点和“碎片化”的媒介消费习惯,在电视上播出后,稍加剪辑,即可再次被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

第六,广电新媒体的发展需要融合各类人才

为了使新媒体资讯更及时,信息更准确权威,要求全台记者突破媒体界限,积极转型为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记者。也就是说我们任何一名记者采访的任何新闻,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新媒体平台,及时的向全国的观众听众和网友进行播发,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我们本地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儿,积极的传播我们本地的正能量,以及本地的文化。我们还需要融合广电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创出一条合理的新媒体运营模式。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很多区县电视台已经开始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本台就在2013年11月开始了视频网站和手机APP的试运行,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用电脑、PAD、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收听收看本台自制的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等节目。

猜你喜欢
广电社交受众
社交之城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28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5:08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4
社交距离
第一财经(2020年4期)2020-04-14 04:38:56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8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