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下急性心肌梗死71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

2015-05-30 17:19程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

程哲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建立绿色通道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14%,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1.83%。观察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的护理效果,精简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救治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抢救措施;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107-0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绿色通道是医疗部门设置的安全简便、快速高效的通道,其是为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诊疗过程,笔者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建立绿色通道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均满足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中的两项或三项,即心电图出现连续动态变化、存在胸部疼痛等典型临床症状、心肌标志物出现降低或升高等。病历纳入标准为:①患者若发病时间≤3h,则门囊时间<90min;②发病时间>3h,则门囊时间<90min;③休克时间<18h。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1例,包括男43例,女28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3.25±11.41)岁;对照组71例,包括男42例,女29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87±13.5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抢救和护理。①抢救措施: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用于减轻其心脏负担,然后建立静脉通道,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强心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同时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并严密监控其变化,采用止痛药,以减轻心脏负荷。在初步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联系心内科及心导管室做好对患者进一步治疗的准备。②一般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按照常规护理原则给予患者护理,包括严密监控患者体征,遵医嘱完成各项检测、服用药物等。③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以百倍的热忱对待患者,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减少患者的戒备心理。

1.2.2 观察组 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绿色通道要求患者以最快的速度直接由急诊送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抢救及护理,具体方法为:①抢救措施: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协同急诊医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10min内必须完成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图监测等过程;在初步解除各危机生命的情况及确诊后,给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mg,并且直接联合急诊科、心内科协同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溶栓和介入治疗。②心理护理:除常规心理护理外,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绿色通道的优点及费用可以延后缴纳的特点,用以消除患者在经济上的心理负担,保证其安心接受治疗。③转运护理:患者确诊后要立即转入心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所以在转运过程中除要遵循绿色通道速度的原则,也要重点关注患者体征状态,运送途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各类指标的变化并保证静脉通道通畅,同时减少震荡。④介入治疗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需要采用介入术治疗,护理人员要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控患者体征,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保证绿色通道护理过程中程序化、标准化的优势,明确各阶段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抢救护理。

1.3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2] 显效:护理人员组织会诊时间(DTC)≤5min,各项相关检查结果及检测报告均在30min内获得,急诊室到达导管室介入治疗(DTL)≤60min,急诊总留时间少于70min,同时患者未见严重病情恶化;有效:5min30min,60min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
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