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溪头荠菜花

2015-05-30 10:48:04程伟友
俪人·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文农村语文

程伟友

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乡村,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四季如春的南疆,从学校行政领导到基层教师,我国全面铺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随着课程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在调整着自己的角色,尝试着用新的课程理念打造自己的教学实践。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这时,孩子们尽情地舒展着心灵,在孩子的眼中,山是仙山,水是灵水;星星眨着眼,月儿开口笑。

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农村学校推进语文课改的"瓶颈"。可见,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笔者以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力构建新型的课程文化,全面激活农村的课程资源,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新型课程文化

在农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主体性教学已迫在眉睫,教师们不但要有这种意识,更要以实际行动去改革实施,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求知识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人人参与教学全过程。

1.自信:点燃希望的火种

学习是一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脑力劳动,只有让学生自己觉得很需要,在很情愿、很乐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为此,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个引导航向的人,引导学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一个演说家。

正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乐意去参与,因此教师更应注重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多让他们参与,教师经常鼓励与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那么孩子们以后会学得更自信。农村的孩子更显天真,他们的向师性和依赖性更重。我常常鼓励学生,课堂上对所学问题的看法尽管提出来,说错了或说得不好没关系,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相信自己慢慢地会进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班的学生对学习信心十足,课堂举手发言的人明显增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2.互动: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比较多,诸如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有问题,教师帮帮忙等。如若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间平等地进行探讨、商量着学习,学生的优缺点才会更自然地流露,师生间交流定会取得更好效果。

其实,农村孩子也很有自己的主见,教师应当把这个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小组学习、同学间讨论、交流、比赛等形式,增加学生间反馈的机会。比如在学《小马过河》一课时,我抛给学生两个也是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非过不可吗?2.小马几次去过河?究竟过河了没有?为什么?”让他们自由分组讨论学习,圈圈划划重点词句,不能确定的商讨后决定。由于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各有任务,且都是同学,不管面子问题,你说得不好,我会毫无顾忌地指出、纠正,讨论挺激烈。在指导朗读时,我让他们摆起小擂台,有学生读后,要挑战的小朋友先评评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再来比读。因为平时积累的自信,连后进生也敢挑战优秀生,朗读场面十分热烈,当然效果也令人满意。

3.求异:撷取信息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里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地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所谓标准的答案,意思相近或有道理就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不要人云亦云,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不同看法,有时学生还真会提出一些连教师都想不到的但也蛮有道理的意见或看法。

如上《荷花》一课时,教学的既定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当问到“小鱼会梦到什么?”时,我原以为学生会直接说出小鱼会梦到什么,但有个学生说:“小鱼梦到池塘的水特别清,特别甜,所以咂咂嘴巴,摆摆尾。”水清、水甜含有环保的意义,所以我及时调整了教学目标,将小鱼梦见池塘的水清、水甜结合本土特点,渗透进行保护蓝溪不受污染的教育。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有个学生发问:“班长为什么要把枪砸碎?”一个学生说:“那是敌人的枪,班长痛恨敌人,所以把它砸了。”这时,我立刻组织学生对这一想法进行讨论,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起来了,教师的教学兴趣也随之浓厚了,我们的课堂的确“活”了。求异,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潜意识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激活农村课程资源

小小的课堂连接着大千世界,为了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教师不仅要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还应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课文异化成了便于分析的对象,而不是让学生感悟、审美、体验的凭借。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奥义。现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为例谈谈课文的重组与学生学习的关系。教材原本将《飞夺泸定桥》、《丰碑》、《冀中的地道战》、《毛主席在花山》等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的数篇文章散排在不同单元里,而本年段的《社会》教材内容的第二单元正是“中国近代社会风云(二)”,它由“中国共主党的诞生、北伐战争与四一二政变、南昌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红军不怕远征难、神圣的八路抗战、两种命运的大决战”等篇构成,语文课本里的几篇课文的背景正是这段历史。为了充分利用教材间的内容联系,在学生明确了《社会》课的目录及内容编排后,我对语文课本上的这几篇课文进行了重组,将它们归为一组。这样便于学生在了解社会课知识的同时,感受语言课文的时代背景,同时便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更广泛地展开资料收集──收集有关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的详细资料,通过内化,在更为广阔的背景认识中学习语文。

对语文课文的重组,沟通了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的研读提供了新视角,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广泛阅读,加深了对文章背景的理解,从而为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提供了基础。

2.综合性地利用资源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

比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大榕树的庞大,茂盛,我让几名学生把大榕树画到黑板上,达到了在阅读中理解的效果,而在学到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時,我利用学生生活在农村,经常看到各种鸟儿的实际,让他们在《百鸟朝凤》的美妙乐曲中画鸟,贴鸟,学鸟叫,学生学得特别有兴趣,然后适时地诱导学生想象画眉鸟在唱什么。没想到,学生的思维那么活跃,有的根据古诗词改编新诗,有的编顺口溜,有的编歌词,给同学们唱,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也迎来了大量的外来民工。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所以,饮食习惯、劳动生活、心灵品质等千姿百态,不仅丰富了我们当地人的生活,而且可以看作是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新的民族大融合,也成为我们开发利用的资源之一。

猜你喜欢
课文农村语文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赞农村“五老”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55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