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一、问题提出
在卓越课堂的实施进程中,我镇提出了“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作为卓越课堂推进的目标。我镇申报了《小学语文学科课前预习设计及评价研究》区级课题专题研究。在课堂上,让教师充分利用“课前预习单”, “先学后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基于我校“先学后导,四段六步”的卓越课堂教学基本式。个体自学是首要环节,学生预先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静心自学的习惯,落实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发展,体验自主学习和建构的过程,享受走向深刻的快乐,从而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如何真正走向这一步,老师备课前如何了解学生的学情,预习单的反馈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二、分析问题
担任五、五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个多月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我。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很多同学读得不流利、不熟练,部分学生还读不正确,更谈不上对课文的理解了。而40分钟的课堂是根本不可能只解决学生读书流利这个问题的。对文本的品悟,老师的指导步履维艰,有种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感觉。一个课时完成的任务经常要两三个、甚至更多的课时才能完成。追寻原因,原来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对老师布置的口头预习作业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仅仅把课文读一读就算是预习了,生字词根本不会写;有的学生查了词典,但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有的学生借助《字词句篇》等参考资料抄写了课后习题的答案;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预习,导致课堂上才对课文初次接触,上课费力、费时、效率低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改以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的重要性也一再被提及,成为教学改革重要的突破口之一。许多老师在课前都会布置预习作业,但对于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方法、预习的评价却没有形成有效的研究。最终导致课前的预习作业往往成为“一纸空文”,学生已知哪些教师不得而知,课堂教学设计变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
三、解决问题
(一)根据年段、文体,制定预习单。
预习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原则。为了让学生科学合理地预习课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我根据教材特点及每单元的訓练目标,同时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采用“预习单”的预习方式。如,在学习高段写人叙事性文章时,我就制定了如下预习单。
这份预习单既制定了统一的要求,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了分层要求。小学生在知识、智力、情趣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他们的预习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在实施“预习单”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带“☆”为必做题而其他为选做题。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适当降低了难度,而对优秀学生来说则是提高了层次,增加了分量。如“我的疑问”这块内容的预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从不懂的词语着手提问;而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从不理解的句子及课文的具体内容着手提问。
(二)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1、分步骤完成,回环往复巩固。
设计的单元预习单可以在没上这单元课文前做,也可以随着教学进展在教学课文中穿插做,还可以在快结束整组单元教学后做。部分预习单中的练习还可以回环往复巩固,利用遗忘规律,以达到知识尽量消化吸收。
2、梳理筛选。
在备课前,教师可以提前从预习单中筛选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典型问题,更准确地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拿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预案或设计相关活动进行检测,增强学生预习成就感,提高学生预习积极性。同时,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3、相互评鉴
预习单可以学生互阅,在互阅中交流,在交流中争辩。互通有无,增强信息量,相互学习,彼此提高。可以课堂上开展师生对话。
4、学会质疑
当学生初知预习要求后,要指导学生分解要求,如制定“我的疑问”这一预习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善于提问,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会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难。教师指导学生可以从三处着手提问:
(1)从课题着手提出学习要求。如《神奇的丝瓜》一课,课题为什么以“神奇的丝瓜”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从课题着手,开门见山,简洁明快。
(2)从令人深思、给人启迪的(中心)句子着手质疑。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中心句是:“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抓住次中心句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是爱?你是怎样理解的?”
(3)从文章所表达的矛盾处着手质疑。如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的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还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三)预习督促与检测。
光布置任务,没有严格的督促与检测,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来产,预习只是徒劳。对于教师来说,也没有第一手资料。这种情况下的课题研究就是失去控制的研究,是失败的研究。因此,我们注重对学生预习结果的监督与检测。学生进行预习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定期进行抽查,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还要着重检查预习的质量,防止预习走过场,流于形式,切实发挥预习的作用。可以采用课上反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抽查。
四、解决后的成效。
通过预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改变,我发现学生能利用“语文预习单”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问题仔细并深入地思考。能表现出很积极地学习状态,能体现自学、自悟的能力。课堂上,原先不爱说话的孩子能勇敢地回答问题,学生们主动站起来交流得更自如,介绍自己预习作业时也更加有步骤和方法,提出的问题也更具有针对性。
总之,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真正为“卓越”课堂储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