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连海
2011年版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实施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张扬呢?
一、培养兴趣,广泛阅读,夯实个性化阅读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这“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并不是无目的读书,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和积累。略读、浏览的目的是为精读、积累准备。广泛阅读,学生就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就能补充新信息,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有独到的阅读见解。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作夯实了基础。
课标在每个学段都对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小学阶段要求阅读145万字以上。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上网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有名的篇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积累对自己有启迪的语言材料,并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大量阅读,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有了足够量的阅读积累,与文学作品的共鸣感就会逐渐增强,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提高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因此,广泛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二、自主选材,加工信息,做足个性化阅读前提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
1.課内外相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很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观潮》,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有的还把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而不是通过老师被动灌输。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
2.书本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生活是学生更为广阔的课堂。
三、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实现个性化阅读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选材,广泛阅读还不够,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呈现出来呢,自主探究是好方式。“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讨论,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对于学生体验中的个性化理解,教师不要轻易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否定,要对学生多一些尊重,让学生多一些交流,要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形成。
1.不同角度,个性阅读,各抒己见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阅读,并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学习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时,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词句感悟。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做出个性化的反应:有的从“惊鹊”和“鸣蝉”这样的听觉描写中体会到天热,并反衬出乡村的幽静;有的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这样的嗅觉的描写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之情;还有的从“听取蛙声一片”感悟到侧面描写烘托了丰年的景象。显然,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已经在独特的感悟中形成,这便逐步达到了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2.见仁见智,个性阅读,标新立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进而达到个性化的感悟。”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学完课文,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对于学生的这些独特的思考我们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能在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只有鼓励学生对作品做出独到的评价,才能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从而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组织讨论探究,让每一位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阅读体验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使语文素养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