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阅读教学,提高审美情趣

2015-05-30 10:48豆争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6期
关键词:情趣鱼儿意境

豆争

【摘  要】

我们要借助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还要让学生感受美好的艺术情境,学会鉴赏,学会思考,去发现美,表现美,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审美情趣  熏陶感染  鉴赏  心理描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要使中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很有必要。通过阅读教学,让中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一、引人入胜,感受意境

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雅士,对美景赞不绝口,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美好的景致在作者的笔下流淌,就像水墨画一样。我们流连其中,简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初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情景交融、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是自然美与情感美的完美融合。赏读这些课文,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的博爱之心。

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的有情有景,富有诗情画意。“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隔着青翠的竹林,泉水如玉佩撞击,清晰悦耳,可见作者心情不错。再看潭中的鱼儿:“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可见潭水清澈。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活跃极啦!这无拘无束的游鱼,难道不是自由的象征么?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似乎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美好的景致,激发美好的感受。

再有,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也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我们要引领学生去“眺望”山雪、去感受美好——小山的雪景。文章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笔笔勾勒:她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翠松与白雪相映成趣;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交相辉映;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美动人的描写是它的色,而课文中“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是作者的奇思妙想。在色与态的描绘里,由静而动,写出了盎然生机;虚实相生,描出了无限情趣。只有让学生面对这样一种意境,才能使他们感到不仅有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有雪的内在美,雪的情韵美。至此,学生自然对美景心驰神往,激情荡漾,情操受到陶冶,人格得以提升。

二、借助想象,感悟情趣

想象是文学的翅膀,可以激发学生感悟艺术美的能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想象,感悟美好的情趣。

例如,郦道元的《三峡》,语言凝练,简短精悍,笼四时,接千里,山之雄奇,水之汹涌,尽浓缩于百余字之间。“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读此段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到江流滚滚,如脱弦之箭,犹飞奔之马,一泻千里。作者笔端饱蘸激情,运足劲力,描绘江水奔腾、雪浪排空之景观。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通过想象:眼前似乎看到了那些挂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瀑布,正带着欢畅的笑声,从高处飞冲而下。在色调上,白绿相衬,更有青山点缀,交映生辉,色彩鲜明如画;面对着这种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幽秀景象,你是否也要与作者一起,发出“良多趣味”的感叹呢?

通过想象,我们仿佛在欣赏一轴瑰奇多彩的山水长卷,令人不胜惊奇,不胜喜悦!又像是品一杯千古佳酿,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加想象,让学生明白在文学作品中借助相象,可以表現意境更为深远的艺术之美。

三、比较课文,认识鉴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题材相同的课文加以比较,便于学习鉴赏。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描写雪景的诗词,但意境不同。运用比较映衬,最能显现不同的意境之美。

毛泽东的词描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的领袖情怀和伟大抱负。而岑参的词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绘成春景,营造出一个壮美浪漫的意境,岑参咏雪中送别,感怀中咏雪。冰天雪地,愁云惨淡,抒发了与友人分别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四、分析形象,观察思考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一个着眼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物的内心变化,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物。

都德的《最后一课》,小弗郎士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变化过程,主要通过他的心理活动来描述的。当老师讲这最后一课时,他开始对自己旷课感到“懊悔”;当知道老师要离开时,他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当看到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他就觉得“有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当听到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地低声叫时,他想“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当老师讲完最后一课,他完全被老师的热情所感动,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样高大”。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极大变化,使文章显得更真切、更感人,真实再现了小弗郎士的形象之美。

语文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宝库,我们应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把美学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有识别真、善、美,分辨假、丑、恶的能力,使之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

【2】杨欣.美学原理新编【M】.甘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

猜你喜欢
情趣鱼儿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鱼儿乐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