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美华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语用之外,情感也是一个关键要素,但在教学中,教师大多会忽略对情感要素的把握,导致学生对语言学习和文本学习失去兴趣,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了情感教学的策略构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情感策略 策略构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是教学的关键,但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理解词义,但忽略了词语在语境中的情感价值,导致学生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含义,但并不能获得有效的体验和感知,因而也就缺乏语用能力。有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要从情感上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领会词语中的情感含量,提升语感,培养语用能力。现根据自己在苏教版课文《桂花雨》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从课题着手,找到情感的眼睛
《桂花雨》这篇课文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写出了作者琦君内心深处深埋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童年的深沉怀念。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元素呢?教学中,笔者先从课题入手,带领学生展开探讨:你从题目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問?学生进行通读课文,从题目中发现了文本的脉络,认为这篇课文是描写桂花的,但是为何用了“桂花雨”这个字眼呢?为什么不能用桂花香来作为命名呢?根据这些问题,我让学生通读全文,弄清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于是,学生开始关注文本的结构,从开头到中间,再到结尾部分,通过三个环节分析,学生很快找出描写桂花雨的相关段落,并进行品读体验,看看哪个部分才是文章的精髓部分。学生从“好香的雨”这一句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悦,体会到这个“香”字表达出来的情感意涵,并获得启示。此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中用了一个“浸”字?和香字相比,哪一个更能激发你的感觉?学生讨论后认为,浸这个动词将桂花的香气形象化了,变成了直观具体的东西,能够触摸它的形状,可以感受到它的香味,因而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好。通过这样的感受,学生一步步体会到词语运用当中的表达秘妙,从而培养了语感,提升了语文能力。
二、紧扣字眼,体验情感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经历两个阶段,一个是初读阶段,这个时候主要是认识字词,积累字词,另一个就是要深刻理解语言文字,从中挖掘字词蕴含的意涵。藉由这两方面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实现两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是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其二是要让学生捕捉词语的感情,体验文本的深刻内涵,感受语言的厚度。
比如,在教学《桂花雨》时,笔者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桂花的句子,并总结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认为,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写出来故乡开满了桂花的景色,整个描写让人读了之后,感觉到充满了对童年的怀恋。此时我让学生思考:除了写桂花开放的美景之外,还写了什么?学生认为,这里写了桂花开放的美景,还写了摇桂花。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学生认为,这样的描写让桂花变得动静皆宜,错落有致,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童年的幸福和欢乐。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想象:你童年最爱做的事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总是期盼摇桂花呢?学生通过想象,仿佛看到“我”站在树下,铺着席子,让桂花落在上面,在旁边欢呼跳跃,感受到无尽的欢乐,有学生感觉到连梦都是香甜的,这种感受和课文结合起来,学生有了更加动情的阅读力,此时我带领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个“缠”字进行解读,理解了文章中表达的意涵,这是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学生认为这是作者的一次无比美好的文字旅行,通过笔下的文字,对童年的回忆,对故乡来了一次完美的告别。
三、体会情境,感悟文本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从字词句上进行引导,让学生死记硬背,但这样的作法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并不能够领会其中的语境,更无从理解文字中包涵的深刻价值。有基于此,在教学中我文本入手,抓住文本中的具象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文本中具象赋予的内涵,进行情感参照,从而找到文本价值所在。在《桂花雨》中,作者琦君想要表达的是内心挥之不去的思想之情,还有一种深刻的生命之根的思想。当缤纷的桂花绽放时,她的内心就涌起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为此,我让学生思考: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那个句子在你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认为,这篇散文读完之后,脑子里会留下一个小孩子仰着脑袋看桂花的情境,还有摇落一树桂花的情境,学生感受到的是甜蜜的童趣,是甜蜜的故乡,是桂花飘香的欢乐和幸福。此时我让学生重新回到文章的标题,深入探究为什么题目叫“桂花雨”而不是“桂花香”,学生认为,也许正是缤纷的桂花给了作者绮美的梦境,这一刻,她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童年的美景,当她看到桂花纷飞,就像一阵香浓的花雨,多么唯美的画面啊,就在那一刻,激发了她的灵感,她提笔写下来,因而,题目就叫“桂花雨”了。这个题目给人一种梦一般的感觉,美轮美奂。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由内而外感受到文本的语言之美,体会到文本的情感意涵,提高了语言的鉴别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策略的构建是建立在语用基础上的,教师要从语言文字的情感色彩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透过文字读到深藏在文字背后的感情,从而提升言语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志利.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2015(21)
【2】王春艳.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学周刊,2015(21)
【3】刘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21)
【4】王海,于梅信.浅谈语文教学语言【J】.学周刊,2015(21)
【5】李丽. 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