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夏冰 胥秋
摘 要: 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和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程序上,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教师聘任、教学条件建设上均存在着差异。新加坡职业教育的部分经验值得我国的高职院校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 新加坡职业教育; 课程开发; 少教多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6-0012-04
新加坡是面积小,人口少,资源匮乏的小国,从1965年独立时的贫穷国家,发展到现在已然成为一个发达国家,2010年新加坡全球竞争排名第一,新加坡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1]。理工学院是新加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层次上介于国内的中职到高职之间,学制3年,其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理工学院毕业生可以直接升学到新加坡本地的本科大学读二年级,或者参加工作。由于新加坡本地大学世界上排名都比较高,所以理工学院升入大学的比例并不高,大约在28%左右,但和初级学院(相当于高中,学制2年,进入大学从大一读起)的升学率差距不大。因此具有升学和就业两种职能的理工学院,比起初级学院,反而更具有吸引力。笔者2012年底有幸在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交流,深入了解了义安理工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情况,近距离观察和感受了他们的课程实施方式,有不少经验值得我国的高职借鉴和学习。
一、课程开发比较
(一)专业设置流程比较
新加坡新专业设置是由政府主导的,首先是政府经济发展局和人力局根据国家经济数据、目前产业结构和以后要发展的产业等给出一个专业设置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各个学校和特点和特长来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由政府统筹安排的。专业开发流程为:政府部门需求分析—专业设置—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申请开设—专家评议—教育部门批准—各专业开发组开发。我国专业设置是由各个学校自己主导的,首先各个学校各自进行市场调研来确定设置专业,然后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最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来批准。专业开发流程为:各学校需求分析—专业设置—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申请开设—专家评议—教育部门批准—各专业开发组开发。新加坡和中国在专业开发流程上根本的区别是在专业需求分析上。新加坡的专业需求分析是由政府完成的,政府收集的数据详尽,分析精准,由此拟定的对未来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较为准确,所以新加坡专业设置基本契合企业需求。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专业需求缺乏非常详尽、准确的分析,一般是各个学校自行分析市场对专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很多高职没有认真调研市场需求,有什么专业的老师就申报什么专业,或是匆忙上马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造成国内高职专业雷同度高,专业设置结构失衡,质量不高,很多专业培养的人才供过于求的现象。
(二)课程开发流程比较
义安理工学院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训练为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企业精神的专业人才”,围绕着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流程为:市场调查—课程开发—咨询委员会认可—评议审定—教育厅批准[2];我国课程开发流程为:市场调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表面我国和新加坡差不多,但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新加坡课程开发流程是自上而下的,市场调查时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局和人力局导向的,经济发展局和人力局的数据都是根据每年签约的企业来确定的,所以政府有很强的导向性,由此设置的专业和开发的课程是真正面向市场的。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是自下而上的,市场调查时是各个学校自己调查企业。由于各个学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调查也缺乏主动性,所以有的高职固步自封,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课程上鲜有更新;有的高职调查的企业数量很不足,结果设置的课程不能完全反应企业需求的全貌;有的高职甚至走向极端,以订单班的形式培养人才,课程只是为了个别企业设置的,培养人才的通用性不强。
(三)课程设置比较
在通识课程方面,新加坡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为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转行准备,设置了很多跨专业的课程,大致占总课程的15%,如沟通技巧、企业入门、艺术与人文、科学与科技、生命科学等。而我国高职的通识课程只有政治、英语和体育,其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非常少。
在专业课程方面,新加坡仍然强调专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满足继续升学的需要。譬如义安理工学院工程数学有200个学时,而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数学课程只开了64学时。这是因为我国不少高职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弱化基础知识的学习,针对岗位培养技能。反映到课程设置上,则体现为专业基础课学时压缩,专业课和技能训练时间延长,这固然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则难以体现了。另外,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在专业设置上提供了多个方向供学生选择,机械工程专业设有产品设计与创新、光电子与激光工程、生物医药工程和洁净室与能源系统方向,专业方向的设置既与就业目标有联系,同时又具有前膽性、超越性。而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分得很细,通常一个专业一个方向,进入高职后就进入一个狭窄的领域进行技能训练,所以未来发展的广延性受到限制。
二、课程实施比较
(一)课程教学设计比较
新加坡政府要求课程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及“创造”新知识、学生自我学习的精神。义安理工学院课程教学思想也提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的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教学方式有专题作业学习法、解题式学习法、实地考察、服务式学习和实习[3]。如“无障碍建筑的设计”课程采用专题作业学习法,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在上课时间去商场里观察哪些不符合无障碍建筑设计的要求,学生对照书本里的知识逐一对照掌握。又如“如何应用各种工程材料”课程,最原始的办法是背诵记忆,考完了学生全忘了,现采用分组探讨,教师设置的情景是将产品放在海里或太空船里,由于产品要和大气层摩擦,要耐腐蚀、耐磨、耐高温,对材料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去解决材料问题。另外,课堂中具体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也体现出灵活化、多样化的特点,有课堂外学习、小组学习、调查研究、扮演角色、回顾检讨、游戏、模拟、讨论辩论与交流自我评估、学生相互学习与评估等形式。
我国有些高职院校也进行这类的教学改革,但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滿堂课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不主动,学习逐渐变成压力与负担。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知识与技能,老师不得不讲得更多,但最终学生学习效果仍然不好。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少教多学”相比我国高职则是陷入了“多教少学”的循环怪圈。
(二)课程教学模式比较
以学生为中心这种理念不仅贯彻到课程的设计中,也体现在教学模式中。为了让学生学习有所期待,有兴趣地学习,相互学习,教师讲授的课程少,而辅导和实验的机会多。辅导指的是在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带着疑问与教师交流、讨论,教师答疑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表1中可以看到,相同课程,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课程教学多采用辅导和实践的教学模式,讲授所占比例只占40%~60%,有的课程甚至没有讲授,全部是辅导和实践。而国内武工职院没有采用和学生交流辅导的教学模式,实践也较少,讲授比例很高,有的课程甚至是100%讲授,如《工业自动化》在新加坡全是实践,在武工职院全是讲授。
(三)课程成绩评定体系比较
新加坡的大学认可理工学院的成绩,所以理工学院学生升入大学并不需要参加升学考试,每年大约有10%的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与此相应的是义安理工学院所有成绩评定是十分严谨的。学院设有专门的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成员由校内外专家和教师组成,负责考题编制、监考安排、考题批发和成绩评定,每个环节都有规定的流程,并严格保密。课程每年都有10%的不及格,没有补考,直接重修,推迟毕业,两次重修还不及格和推迟两年还不能毕业的就开除。每年开除的学生大概占2%左右,因而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必须要努力学习。而国内高职学生成绩认定没有统一标准,通常都是各任课教师给定平时成绩、出期末试卷、改卷、评分,在这些环节中,老师将平时成绩打高一点,卷子出简单一点,改卷时要求放松一点,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即便不及格,还有补考、清考等环节。总之在我国因为不及格而退学的是少之又少,毕业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学生的学生压力很小,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
三、保障措施比较
(一)专业教师队伍比较
义安理工学院大部分专业课程都是实行小班授课,生师比例在1:15~1:18之间,在教师引进方面有严格的教师征聘机制,教师聘任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来自企业的工程师,并且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企业任职经历。我国高职的生师比要求达到1:18,但其实很多学校很难达到,武汉工业职业学院把行管人员加在一起才勉强达到,因此很难开展20人学生的小班上课。而且我国高职并没有将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当成是应聘的必要条件,一般更关注的是学历水平,新教师引进大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欠缺实践经验。
(二)教学设备条件比较
新加坡非常重视教育的投入,教育投入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例达到21~22%。由于政府经费投入大,学院教学环境的建设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科技的应用和学习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上。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整个学校无线网络覆盖,义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为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义安理工学院为学生们创设了综合式电子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老师在课堂、指导课和实验课外进行面对面的学习。而国内政府在教育投入上比例远没有新加坡高,但在逐年增加,同时也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然而高职校园并没有全网覆盖,学生利用网络的费用仍然比较昂贵,慕课建设也是刚刚起步,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的交流也比较少。
四、启示
通过对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和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新加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新加坡国情和我国的国情不太一样,但有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一)发挥政府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的导向作用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岗位需求和知识技能要求等信息化数据建设,每年更新,并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在此基础上发布专业需求信息,以便对高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起到宏观指导作用,并建立专业预警机制,避免高职都开设一些热门但已经供过于求的专业。
(二)扩展高职的专业方向
我国的职业教育通常是一个专业只有一个方面,以后就业面很窄,甚至还有很多为单个企业培养的“订单班”,这样的培养方向优点是缩短了学生上岗时间,但学生以后发展空间受限制,以后转换行业也很困难。因此专业口径更宽一点,在专业方向上多样化一点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有利。
(三)借鉴“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但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没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往往办成“多教少学”的模式,其课程多、学时多,教学时采用常规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少,培养出来的能力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新加坡教育思想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此,我国高职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少教多学”。
(四)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师生间交流
我国的职业教育很少和学生交流,通常学生和老师只能在课堂上见面。课堂上授课任务重,老师只能一言堂讲解,下课就离开学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只能学到老师讲解的书本知识,没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有了问题也没有人能解惑,师生关系也十分淡漠。教师只做到了“授业”,却没有做到“传道”和“解惑”。所以高职应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除了增加课堂上交流和辅导时间,还应在课后有专门有答疑解惑的时间,以此作为教师考核的条件之一。
(五)规范成绩评定标准和程序
我国职业课程的成绩评定没有规范,通常评定比较单一,如平时成绩就只是出勤的情况,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甚至还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关键知识技能也能通过考核,就会有不合格的人才流向社会,因此有必要借鉴新加坡对成绩评定的制度,成立专门的成绩评定考核委员会,规范成绩评定标准和程序,实行一定的淘汰。
参考文献:
[1] 袁霞.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聘任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 汤岚. 基于不同教育理念的中新高职教育差异分析——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考察报告[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4):8-10.
[3] 宋晓松. 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探讨[J]. 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5):3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