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也是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年份。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各国嘉宾齐聚香山论坛,共同探讨亚太安全合作的新愿景,增进理解互信,凝聚合作共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放眼全球,70年来,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天的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国相互依存空前紧密,日益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环顾亚太,70年来,地区国家历经“热战”和冷战,从动荡走向和平、从对抗走向合作、从贫穷走向繁荣。今天的亚太,形势总体稳定,发展充满活力,是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板块,日益成为世界和平稳定之锚、发展繁荣之基。
聚焦东亚,48年来,东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长为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东盟共同体将于2015年年内建成,这将是亚洲历史上首次建成次区域共同体,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为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以及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世界和亚太的繁荣稳定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演变,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的动荡不安。国际关系中的各种不公正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国家之间互信缺失;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被人为炒作升温,自然灾害、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公共卫生、能源资源安全等新挑战层出不穷。对东亚国家而言,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从西亚北非的冲突与动乱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新形势呼唤新理念、新挑战呼唤新思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各国都应认真思考国家间相处之道,以新理念、新思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4年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015年9月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这一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中国是首个将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目标的大国,这源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立身处世之道,源于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厚积薄发,源于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坚守和承诺。这一新型国际关系立足于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着眼于打造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愿景,成为中国外交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一面鲜明旗帜。
东亚国家在长期交往中,逐步探索形成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合作方式,培育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和习惯。我们理应把这一宝贵经验传承下去,让合作共赢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其成为我们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
作为亚太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中国深知自身的和平发展与亚太的未来息息相关,历来以促进亚太繁荣稳定为己任。中国愿同地区国家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扎实推进亚太安全对话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局面。同时,地区国家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我们要树立新型安全理念,形成亚太和平稳定的思想引领。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通性、治理的共需性日益突出,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对抗只会加剧矛盾,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可行之路。我们应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摈弃你赢我输、赢者通吃的陈旧思维,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亚太安全新路。
中国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倡导协商对话,而不是武力威胁;开放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这一安全观顺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扎根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汇聚了地区国家的智慧和共识,体现了各方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迫切需求,为地区安全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第二,我们要推进伙伴关系建设,筑牢亚太和平稳定的政治根基。亚太地区国家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实践证明,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同样可以成为伙伴,关键在于坚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国家无论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都有自主选择符合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地区事务应由地区国家平等协商处理。大国不应谋求势力范围,中小国家没有必要也不应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各方应共同努力,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促进大国良性互动是构建地区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成功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同意正确看待彼此战略意图,不断增进战略互信,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带动“跨越太平洋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起到了示范作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平等互利为基础,坚持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持续保持高水平发展势头。中印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各领域务实合作扎实推进,边界问题得到有效管控,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伙伴之间处理矛盾分歧应当坚持友好协商、互商互谅。对于同一些周边国家存在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中方将继续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依据国际法,通过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在争议解决前,我们愿同有关国家加强危机管控,防止矛盾激化升级。事实证明,加强务实合作是淡化矛盾分歧的有效途径。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双方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方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推动南海共同开发,共同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中国对南沙部分驻守岛礁进行相关建设和设施维护,完全是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任何国家,除必要的防御设施外,大部分具有高度的民事和国际公益性。10月9日,中方举行了南沙华阳礁和赤瓜礁灯塔启用仪式。两座灯塔将为航经该海域的船舶提供高效导航助航服务,大大提高南海海域船舶航行安全。未来,中方将会继续在南沙群岛有关驻守岛礁上建设其他民事和国际公益设施,更好地服务南海沿岸国家和航经该海域的各国船只。
第三,我们要促进融合发展,夯实亚太和平稳定的经济基础。增进利益融合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共同发展、融合发展是维护和平稳定的根本保障,是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当前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的动荡,亚太地区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更应当聚焦发展与合作。
我们应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动地区各类贸易安排和合作机制优势互补,协调推进。东亚合作是亚太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已宣布结束。我们应努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于2015年年底如期完成谈判。各种自贸安排应当加强对接协调,相互促进,合力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共同推动构建开放、融合、均衡、共赢的亚太经济格局,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中方提出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着眼于实现融合发展、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将与现有多边机制和倡议协调推进。我们欢迎各方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第四,我们要促进规则建设,完善亚太和平稳定的制度保障。“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同样需要秉持法治精神,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以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规则为保障。国际和地区规则应当是由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不能由哪一个国家说了算,不能把个别国家的规则当作“国际规则”,更不能允许个别国家打着所谓“法治”的幌子侵犯别国合法权益。
中国是国际规则的维护者和建设性参与者,迄已加入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400多项国际多边条约。中国已同8个周边国家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在商谈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同所有东盟国家签署双边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中方致力于维护地区海上安全和秩序,加强机制规则建设。我们将同东盟国家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稳步推进并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在此次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上,中方提出与东盟国家2016年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联合训练的倡议,得到了东盟国家的欢迎。
第五,我们要推动构建地区安全架构,强化亚太和平稳定的机制支撑。亚太安全合作长期滞后于地区经济合作,构建符合地区实际,各国普遍接受,同时具有开放、稳定特征的安全合作架构势在必行。
中方致力于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六方会谈,搭建香山论坛平台,成功举办亚信峰会、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外长会,积极参与东盟主导的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和平台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秉持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理念,具有较强的包容性,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地区国家需求,代表了地区安全合作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未来地区安全架构的重要基础。中方将继续支持亚信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支持各方在东亚峰会框架下加强沟通交流,不断积累共识,循序推进地区安全架构建设。
中方支持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务实合作,通过促进各领域合作体系建设,充实地区安全架构的内涵。近年来,中方在各个地区机制下提出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倡议,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交流与合作。在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上,中国倡议与东盟国家2016年举行“海上搜救、救灾演练”,以提升共同应对海上挑战的能力。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此过程中,将为周边、亚太和世界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和发展红利。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始终致力于维护和促进亚太的繁荣稳定。我们愿同地区国家一道,坚持合作共赢,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共同开创亚太地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