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茎及其它部位的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
对于蛴螬和蝼蛄的防治应该抓住时机,采取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在整地的时候,应该精耕细作,破坏其生活环境,翻松土面深至25~30厘米,使地下害虫(卵)裸露地表,冻死或被天敌啄食而降低数量;在花木栽培养护过程中要合理使用肥料,增施腐熟的有机肥能改良土壤透水、透气性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使根系发育快,苗齐苗壮,这既能消灭杂草上的卵和幼虫,又可消除地下害虫产卵的发生场所,切断幼虫早期的食料,减少虫源。
它们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于成虫盛发期置一些黑光灯进行诱杀。灯光诱杀成虫,晴朗无风闷热天气诱集量尤多。也可利用蝼蛄趋向马粪的习性在圃地内挖垂直坑放入鲜马粪诱杀。毒饵诱杀每亩用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麦麸5千克,加入90%的敌百虫50克及少量水拌匀,或用50%的甲胺磷乳剂60克混匀,傍晚撒于花木幼苗旁,对蝼蛄、蛴螬的防治效果很好。一般在傍晚无雨天,在田间挖坑,施放毒饵,次日清晨收拾被诱害虫,并集中处理。
化学药剂防治是防治园林地下害虫最有效、最经济、最直接的措施。化学防治具有高效、持效和经济方便的优越性,在危害严重时应为主要手段。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必须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持效期较长,且有多种品种和剂型轮换使用,以减缓害虫的抗药性产生。
在苗木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处理,整地前用40%甲基异硫磷、3%地虫净、呋喃丹颗粒或5%辛硫磷颗粒均匀撒施地面,能够触杀地下害虫。种子在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40%乐果乳剂、20%或40%甲基异硫磷乳油,可以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而在生长季用50%辛硫磷6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8~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对消灭地下害虫的幼虫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