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任务驱动,提升水平

2015-05-30 04:55赵志坚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赵志坚

从三年级开始,学校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三年级孩子还是好奇、好动、自制能力较差,上课过程中,虽然老师设计了多元的任务、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每到课堂的后10分钟,部分学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了。后来我发现,将课程划分成模块,利用PPT配以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以及悠扬的背景音乐将一个个的小模块制作成任务,把学习要点用关键字着重强调。课余时间将学生的作品用PPT做成微课后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以供学生欣赏,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一点一点将上周学习的知识慢慢拾回来,又达到进一步的巩固学习,为下一个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孩子们学习起来更轻松、更感兴趣。

一、基于认知兴趣的碎片类统整策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碎片化的知识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部分。近几年,微信、微博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内容了。同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碎片类知识更加感兴趣,在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面对“短平快”的新技巧、新的操作方式,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且能够自主探究学习,这就为我们开展“微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基础。

我们借用“非常5+1”来形容微课程框架。“1”是5~8 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程。“5”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1.创建“视频”核心,调动儿童兴趣

在实践层面上,以“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资源,对于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对于儿童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调动作用。其制作一般可以通过使用快课工具和PPT录制、使用拍摄设备直 接录制教学视频、 使用电子A板软件录制(案例)、使用平板电脑+“涂鸦”工具录制使用录 屏软件录制等来完成。

2.整合“五微”资源,完善碎片体系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出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所以,微课程的设计一定要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

以教学 视频片段为主线,通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相关的教学支持资源,营造一个比较真实的“微课程教学资源环境”。

3.提升“自悟”水平,强化操作能力

微课程中的碎片化统整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内驱力,而碎片化微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将学习指挥棒交到学生自己手上,哪里不会学哪里,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在这样的自我管理、主动学习中,我们的“自我感悟”水平自然能够较快提升。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递进式分解策略

1.激活任务

要激活学生的任务意识,就需要构建“真实的任务”。所谓“真实的任务”,就是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如果设计的“任务”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追求形式,那样就失去了“任务驱动”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生活中的某个实际现象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真实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

2.呈现问题

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例如,下节课要讲解表格制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水电费的上交情况,也可以调查最近一个星期的天气状况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格。这样既可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实践,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逐层递进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这符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探索任务两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单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

例如:word的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电子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学中我们必须完成的是基本任务,而对于探索性任务只是鼓励、指导他们尝试操作。这样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还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了异质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

4.评价激励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认真总结问题所在找出任务解决的技巧这个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具体的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讲评要分析任务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实践的时候根据课堂上的案例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把任务再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比如肖同学利用幻灯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就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个小型的成果展示会。让每个小组都选择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这个小组的作品河以让其他小组的成员提出意见,老师再针对这些意见进行点评。

通过对于学习成果的评价,让小学生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布置的任务进行二次分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要下一番大力气进行,要做好计算机教师培训、设备配备、软件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尤其是师资培训、教师观念的转变要先行。因此,我们培训部门、科研部门还需要对“微课程”的效能有更充分的认识。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