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中的民族化是中国油画区别于西方油画的关键所在。如今油画已成为我国的一大艺术形式,强有力的表达着中国人民的精神与追求,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文化艺术特色性越来越有必要,油画的民族化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于是突出民族意识,强调扎根民族的实际生活中且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促进民族艺术的新发展成为必然。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
考究西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大体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6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中国油画
最早有油画传入中国可追溯到明朝的万历年间,当时有一大批的天主教来华传教,他们从自己的国家带来了一批“彩绘圣像画”,并将这批代表天主圣母的画像献予皇家。到了清朝之后,有大量的擅长油画的欧洲传教士如郎世宁等相继来华,他们任职于皇家宫廷,绘制了许多宫廷贵族的肖像,至此,油画开始流行起来。
2.第二阶段19世纪中后期—1949年的中国油画
鸦片战争过后,我国原有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遭受了严重冲击和破坏,其巨大变化必然导致社会文化思想领域的重大变革。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行走于欧洲各国,考察油画艺术,此后更多的留学生开始接受、学习西方油画。之后又有一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创办学校教授艺术文化,传播油画艺术的思想与绘画技法,他们身体力行孜孜不倦的为我国油画艺术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我国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人学习油画提供了借鉴。在20世纪上半期,油画作为西学东渐的一种文化样式以留学生为媒介在我国传播开来,后又通过他们创办的社团,推出的展览及艺术刊物等一系列的积极活动融合我国本土的创作习惯与风格等不断地将油画艺术在我国发展起来。
3. 第三阶段1949年—1978年的中国油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在油画艺术上主要表现在主题、内容、表现手法等的重大调整与改观,具体表现在从单纯的人物肖像画、风景画创作上转变到以描绘社会主义改造,以赞扬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主题的艺术创作表现多了起来。
4.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的中国油画
在前三个阶段中,我国的油画艺术或多或少都受到经济及文化思想上的阻碍,时间一直到了1978年,随着解放思想运动的大力开展,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再度点燃,个人的艺术创作价值得到肯定,并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一些艺术文化爱好者走出国门学习西方艺术的技法与理论,为我国油画艺术开创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创造了前提条件。国家对人们的文化艺术的重视也使更多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积极投入到艺术创作中,这些都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为油画艺术的广泛普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现代著名油画家的成长与油画民族化进程
在油画本土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画家多不胜数,这里主要列举徐悲鸿、林风眠,他们用不同的绘画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演绎着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进程。徐悲鸿是以写实性油画著称,这与他在留法求学期间全面研究学习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绘画体系有关。与写实主义的徐悲鸿一样早年留学法国的林风眠是表现性油画民族化的代表,他借用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语言并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两者融合,不仅反映了他的深刻内涵而且有力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绘画表现主题,他在此之后又创作出许多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作品,作品中的静物、风景或是仕女,都以简洁的线条与轻松的用笔来展现东方的意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他们不仅是中国油画的先驱和开拓者,还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性特点融入油画创作中并转化为凸显中国人的人格境界和品格的民族化油画。
关于我国油画民族化发展的思考
树立正确民族观念,迎接国际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和艺术的联系与传播变得越来越便捷,在受益的同时我们应该有所觉悟,学习西方艺术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唯西方艺术马首是瞻,我们应该在学习和接受西方艺术的同时融汇中国特色的本土化风格,发扬具有中国标签的绘画艺术。在艺术创作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对民族化的研究,不断保持意识上的与时俱进,从多种角度思考与尝试,让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画创作占据主导位置,争取早日将具有我国本土化的艺术作品立于世界之林,彰显代表我国的文化身份。
结束语
中国油画实现从“西洋化”到“中国化”的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艺术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切艺术都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油画艺术也不例外。不断地强化我们民族特色和风格, 弘扬民族文化, 提升油画艺术的品位, 才能真正做到油画的民族化。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常莉(1994-),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现代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