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波
城市与村落的日常生活日趋复杂,导致居民对于空间的需求也相应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居民不仅仅需要物质生活,精神交流方面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灰空间具有丰富而多变的空间形态,可以作为居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便利,也成为居民情感交流的场所。灰空间可以从光色属性、私密性、功能的明确性等方面进行划分。传统的广府民居十分注重空间的实用性与便利性,广泛地运用了灰空间这种空间形态。灰空间一方面丰富了空间的形态,另一方面使空间之间的关系更合理,更安全。
“雨在下,城之岛的海岸上,利休灰的雨在下……”这是一首日本的通俗歌曲《城之岛的雨》。歌词中出现的利休灰,是日本一种特指的灰色,以日本茶道重要代表人物千利休的名字来命名的。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在《新共生思想》(Philosophy of Symbiosis)一书中提出了利休灰的空间这个概念。
灰空间的理论根源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在评论自己的作品唯识庵时,提到了千利休“空寂”的审美原则。在千利休完美的空寂世界里,朴素的状态被推崇到了极致的境界,因而小至一帖台目的茶室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朴素的审美意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日本的艺术创作。不同于色彩学上所说的灰色,利体灰或称利休鼠灰,是由红、黄、蓝、白四种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略呈暗灰绿色。它的彩度很低,但却有一定的色彩倾向,是朴素的代表颜色。利休灰在日本深受喜爱,被广泛运用。黑川纪章认为,“利休灰的空间与西方立体的、雕塑性的、实质性的、单一意义的空间相比,是具有鲜明性、平面性、绘画性、非实质性与多义性或两义性的暖眜空间形态。”
檐下的空间,廊子等内外互相渗透的空间往往具有内部空间或室外空间所不具有的一些特点,因此黑川纪章称之为“中间领域”,也就是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生的空间形态,强调这是建筑的多义性与两义性的表现。
我们在感知一个或某个对象时,往往是通过背景的衬托得到。如果用最明确的方式去表达的某个对象的话,那就是由黑色和白色组成的图。因为图底关系能最有效最清晰地表达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所以也往往成为研究主体与背景两者关系的重要手段。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ck)提出的图底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将城市建筑分成实体建筑与开敞空间两大部分,来研究城市建筑实体与开敞空间之间的组合方式。如果用黑色表示实体建筑,那白色则可以表示开放空间。黑白关系的画面更有利于探讨城市或某个区域中各种空间的分布关系,如图1。当我们在研究单个建筑时,往往用黑色来表示墙体,而黑色围合起来的白色区域,则表示内部空间。这种表现方式,就像在黑色里挖出白色的空间以使用一样,正如道德经所描述的空间特点:“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如图2。
如果在黑白表示的两种空间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空间的话,那么就可以用灰色来表示。比如说,在建筑物里,黑色墙体包围白色的区域,表示比较私密的空间。其他的空间类型,如过厅、内部庭院或平台露台等,则可以用各种灰色来表示。这样一来,空间的功能与形态可以更加清晰。随着人类对建筑与空间的使用需要的多样化与复杂化,空间类型的细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种空间类型的功能以及关系,进而改善空间的质量。
灰空间的类型
根据空间的光色属性、私密性、功能的明确性等因素,可以尝试将灰空间分为灰调空间、半开放空间与不确定空间。
1.灰调空间
由于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而古代的园林住宅又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一般居民对于色彩的使用。色彩是比较容易被感知的因素。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按建筑的等级限制色彩的使用,这样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建筑的区别。中国古代的村落基本上都形成了以灰色调为主的民居色彩。
色彩对于空间的功能主要是引起感官方面的联系,促使建筑的性质、功能以及状态等方面因素的感知。如灰调空间往往被感知为朴素、原始、低调与随和。而色彩鲜艳的空间往往被感知为华丽、高贵、妩媚等等。
2.半开放空间
对于一个具体的建筑来说,那些具有高私密性的,能完全封闭的空间,常常是一座建筑最核心的使用部分。而完全开敞的部分,便是室外的空间。而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半开放的空间。这些半开放的空间,可以是有屋顶但没有隔墙围闭的,如连廊等;它也可以是只有围墙而没有屋顶,如天井或中庭,或者透过漏窗可以看到的内庭院;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是过渡空间,如门廊、门厅、走廊、过厅、露台等等。
半开放空间往往与一个建筑物密切联系,一方面,它对于室内私密的空间起到联系的作用,使私密空间与开放空间得以按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过渡;另一方面,它以丰富多变的形态,为空间类型与建筑造型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
3. 不确定空间
那些形状与功能不太明确的,或者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空间形态。这类空间往往具有自由的空间形态而不一定被实墙或某些实物隔开,它没有明确的边界。它往往是以某些物体作为一个标示而形成场所的心理暗示,从而形成了不确定的空间。如村口的大榕树下,往往聚集一些进出村子歇脚的人;田野里的地界碑或某块巨石的周边,往往有三两个农夫说说笑笑。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功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更新。城市基本上以建筑物为核心,以街道与广场为纽带,以绿地、连廊、敞廊、广场、水体、公园等公共空间为补充。这些场所,往往都具有不确定的边界,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复杂的活动需求。
广府民居对于灰空间的应用
岭南地区民居主要可以分为广府民居,粤东的客家民居及潮汕民居三大系统。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等地区的建筑。广府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因此,防潮防晒是岭南民居设计主要考虑的方面。古代广府民居,主要以梳式布局为主,以巷道为主干,各家各户分散分布在巷道两边,呈长条形排开。这种巷道也称为冷巷,成为广府地区聚居地通风散热的主要方式。民宅一般以小天井组织若干组房间,形成合院式。
灰空间的应用,一方面丰富了广府民居的空间形态,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南方人经世致用、互惠互利的功能原则,造就了广府民居某些特色。
1. 长灰调的广府民居
中国古代民居基本上都是灰色调的建筑。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朝都对民居使用的色彩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民居所用的材料如砖石瓦等,基本上都是灰色调的。木材往往也被漆上深沉的颜色,以降低色彩的彩度,以满足国家的规定。而彩色的限制,恰恰使中国古代民居形成了独特而优雅的灰色调。
广府民居的色彩比较活跃。因远离古代的政治中心,加上对外贸易的昌盛,使建筑的色彩十分丰富。如黄褐色的陶土地砖,就是广府民居很常见的一种材料。再如东莞南社村大多数住宅的墙基,番禺的沙湾古镇等,许多房屋都选用了赤色的砂岩。从灰色的花岗岩,到接近桔黄色的陶土砖瓦,到深褐色的木构件,组成了广府民居特有的长灰调。这种灰调的色彩,传达着广府居民和谒友善、朴素实用的品质。
2.半开放空间
广府民居,广泛运用了一种凹斗式门廊,以便为来访等待的客人或暂时未能进屋的人能在门廊里暂避风雨。这种凹斗式门廊,正门大多是三开间,也有五开间或其他开间者。三开间者大门位于明间,明间略向里缩进,而屋檐则保持与其他两间的屋檐平齐,形成了一个凹进去的空间,如图3。这样的处理能使大门减少雨水的侵蚀与破坏,而路过的行人也可以在此暂避风雨,是很合理而且很人性化的一种处理手法。
门厅是广府住宅很重要的一个空间,在空间的系列里起到接待与缓冲的作用。广府民居大多面积不大,门厅后一般挨着的是内院或天井。因此,门厅就形成了向内院或天井敞开的一种空间形态。大型的院落式房屋,如西关大屋,大多数也只是三开间宽,但是进深很大。明间也称正间,前后大多数都是天井与厅堂,而左右两间称书偏,通过偏厅或过厅联系若干组房间。这些偏厅或过厅,成为比门厅更隐私一点而却比房间更开放的一种空间类型,服务其周围的房间。
天井在广府民居中的作用非常之大。单体相对较小的广府民居,大多数都以小尺寸的天井组织房间在其周围。因各户房屋彼此连接,难以在外墙上开窗采光,所以民居主要依靠天井来实现采光与通风。透过天井,居民也可以得知屋外环境气候的变迁。天井周边,屋檐略向天井伸出,形成连廊。连廊一方面适当遮挡的部分直射光线,减少了房间受日照的时间,使房间更加阴凉。另一方面,敞廊也遮挡了雨水,保护了房间的墙身的同时,也保护了在敞廊里行走的人。
广府地区传统的建筑主要都是以木构件支撑屋顶,防火成为建筑安全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为了适当与毗邻的房屋离开一定的距离,加强防火与通风的作用,广府地区在房屋与房屋之间常设有青云巷,平时也可以兼作佣人倒糞便或其他辅助用途。青云巷在宗祠建筑物里更是常见,如图4。
3.不确定空间
榕树是岭南地区常见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根系发达,多须,叶密,常常植于村口或宗祠广场或水井口等地。形态奇异而枝叶茂盛的榕树,使得宽广平淡的空间变得更加明确,更具有标识性。榕树下常常随意地摆放着一些石块,这些石块有时被叠成石凳的样子。路人可以在树下暂时休憩,村民可以在此下棋打牌娱乐。这种场所在广府地区十分常见,如从化钱岗村的村口,广州小洲村村内的古榕广场等等。
岭南水乡的村子里,沿河岸有很多水埠。这些水埠有些是整个族人专用的,也有一些是小家庭专用的。水埠是联系河岸与河道的构筑物,一般呈台阶形,也有个别呈斜坡形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汲水或者用河水浣洗衣物,也可以将船只停靠在这里,经这里上岸。
中国崇尚祖宗崇拜,逝去的先人,往往成为纪念与祭拜的对象,甚至成为可以保佑子孙后代的神灵。尤其是从中原南迁的部族,为了纪念祖先以及记录部族的来历,纷纷修建部族的宗祠。广府民居的村落,往往只居住一个宗族的后代。宗祠是整个村的中心,宗祠前建有大广场,或有戏楼,或有水塘。整个广场作为全村公共活动的场所。全村的大事喜事,都可以在这个广场举行。广场也成为平日里老爷大妈闲聊唠嗑家常数谁家长短的地方。
为了弥补马路狭窄的问题,广府地区许多沿街的住宅都建成了骑楼的样式。骑楼的底层前面一进架空,户户相连,在马路两边形成了可供路人行走的连廊。这些骑楼街,往往底层是商铺,上层是住宅,如广州的永汉路(今北京路)、开平赤坎的堤西路、湛江赤坎的民主路等等。骑楼这种样式一方面既解决了马路狭窄造成的通行问题,也为行人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障,使人车可以分流,见图5。另一方面,骑楼为行人遮阳挡雨,也为骑楼楼下的商铺招徕顾客。岭南地区炎热多雨,骑楼使路人得以获得阴凉,也免去突然遇上大雨的无奈。这种构造,业主损失了一定的使用面积,但却为行人提供了很多便利,使居民可以更放心更安全地逛街购物,这也使骑楼蒙上了广府建筑互惠互利的人文色彩。
结语
灰空间的形态多种多样,变化丰富。传统的广府民居,根据长期以来人民群众的使用需要,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很多使用功能实在,安全便利的灰空间。这些空间,一方面,补充了核心空间的使用功能,使得房屋的使用功能更加齐全、合理,更加人性化。另一方面,它们也丰富了广府民居的空间形态,改善了民居的空间效果。空间形态的变化往往也造成房屋外形的变化,促成了广府民居的一些特色。此外,这些空间往往也具有重要的通风散热甚至防火的功能,对于房屋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