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下午,在河南濮阳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一处人工湖里,有人溺亡。死者名叫孟瑞鹏,今年24岁,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教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最初的新闻报道称,孟瑞鹏是为了救两名落水儿童跳进湖里的。但随后,剧情却发生了反转。被救儿童称:“孟瑞鹏用脚往后一跺,那个栏杆就掉下去了,然后我们三个都掉下去了。”据此,当地警方认定,孟瑞鹏不是救人溺亡,而是不慎落水。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孟瑞鹏的亲属和同学声称:“不求回报,只要公道。”3天后,在良心的煎熬中,落水儿童的母亲卢小利向警方说出了实情,承认是自己害怕担责任,教小孩说了谎话。在3月3日孟瑞鹏遗体告别仪式上,卢小利带着孩子一起向其下跪道歉。
多维解读
每个人都应用良知的尖刀救赎灵魂
害怕承担责任,便让孩子撒谎,于当事人而言,这是道德有瑕疵,也是良知有问题。对这样的人,在道德上进行批评,给其补上必要的良知课,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幸好此事没有滑向最坏的结局,最终警方认定孟瑞鹏溺亡前确有救人行为。这样的认定,也算是给这名大学生的一个告慰,不至于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再次发生。只是,此事在一波三折之中,其负面影响也不得不审视:如果说“彭宇案”牵涉出的是“扶不扶人”的问题,那此案牵涉出的则是“救不救人”的问题。当此事在网上被热议,其带给公众的负面影响便已经存在。此次事件也被网友称为“新版彭宇案”,由此可见公众对社会良知的呼吁。
抵达真相固然令人欣慰,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不让此事成为“新版彭宇案”,如何减损其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等问题,仍然值得反思与反省。毕竟,“见死不救”并非我们期待看到的景象,那便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作为。犹记得“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表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诚如斯言,每一个人在心底都应有一把良知的尖刀,并用这来救赎自己的灵魂。
否认被救背后的不健康义利观
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好在濮阳警方最终调查认定孟瑞鹏溺亡前有救人行为,这对牺牲的英雄及其亲友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但是,其过程却着实让人寒心。被救孩子家长的行为不仅误导了警方调查,也让很多善良的旁观者的心受到了无形的伤害。救人是义举,舍己救人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义举。但英雄的“义”在现实的被救者家长面前遭遇的,却是赤裸裸的“利”。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但如此的趋利避害却让人所不齿。因为,在趋利避害天性之外,人之为人,还在于有基本的良知——至少,要做到不说谎。但家长出于利益的考虑,连这些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作为孟氏瑞字辈后裔的孟瑞鹏显然无愧于自己的祖先。但不幸的是,在义利面前,一些人可以做到舍生取义,但另一些人却连底线都失守,义字放脑后,利字放中间,为了利可以不管不顾。不健康的义利观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要想消除这种影响,除了在全社会进行健康的价值观教育外,还需要让见利忘义者受到惩罚,付出代价,让他们最在意的利益受损。如此,才能让君子和英雄得好报,让小人和见利忘义者得警示,才能让社会风气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