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过圣诞就能挺立传统文化?

2015-05-30 10:48刘采萍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圣诞老人年轻人符号

刘采萍

过圣诞节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他们热衷在这个节日聚会娱乐、互送礼物、表达祝福;以儿童和家长为代表的“圣诞老人粉丝群”——他们喜欢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和传统;还有就是被各种商业促销聚拢起来的“圣诞节围观者”,圣诞对他们来说,无非是多了个聚会、购物和凑热闹的理由而已;此外,还有真正对圣诞节有宗教认知的信教人士……那么我们需要细究一下,为什么年轻人、孩子和家长,最喜欢过圣诞节?

一个常拿来被比较和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圣诞节日益被国人接受,而传统春节却逐渐单调式微?但是,全世界喜欢圣诞老人和他的礼物的人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四海皆服、深入人心了吗?我想,这个问题如果问问那些对西方文明和宗教传统有危机感的人,答案恐怕会和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在一个文化传播日新月异的时代,任何传统的变化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不断被异域文化和商业文化消解着的圣诞文化,会不会也和春节一样,有着自己关于“传统”的困惑?我们担心春节只剩下饺子、团圆等几个概念性的符号,那么圣诞节呢?除了圣诞老人、圣诞树和装在袜子里的礼物,还有多少人会真正在意它的文化内涵?

而所谓“春节的没落”是否是一个真命题,也值得商榷。虽然在许多现实环境下,诸如爆竹除岁等传统,确实有消失的可能,但春节所固有的团圆、求新等文化内涵,显然并未消退,反而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春节是中国长幼尊卑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以血亲和家族确认为核心的文化情境,年轻人在里面感受到压抑是必然的。因此,很多年轻人重视春节,却未必将之视为自己独特的精神乐园。而作为舶来品的圣诞节,特别是借由商业化和娱乐化推广之后,可以成为任何人当主角的狂欢日。它的主题也被悄悄替换为当下青年最易接受同时也是最需要的东西——友情、爱情和欢乐。因此,它更像中国年轻人在传统语境下自己找出来甚至造出来的,一个青春的、游戏的、欢乐的文化符号。

孩子和家长喜欢过圣诞节,也与这样的“发现心态”相似。我国以家庭为核心的节日不少,除了春节外,以尊老敢老为中心的重阳节,这些年也有回温的迹象,越来越多人习惯在这一天陪侍父母、孝敬长辈。但以儿童为中心,特别是能给予他们想象空间又充满童趣精神的节日并不多。因此,充满温馨和惊喜的圣诞节,被孩子和家长“利用”了起来:学外国小孩给圣诞老人写信,大胆讲述心愿和要求;憧憬一个神秘人物的来访……这些以往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略显陌生的举动,都被放置在一个全新的文化符号下,被自然而然地吸收、接纳了。其实,更新的不是我们的节日,而是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对生活新的体验与需要。

当前,复兴传统文化的自觉与呼声日起,但是如何维护传统、振兴文化,却绝非让孩子给父母在节日洗一两次脚,或者让学生对教师行叩拜大礼这些形式感大于情感内涵的方式能够作答。真正的文化复兴,是在自省前提下,自主自立地吸收与革新;是充分体悟世界文化的潮流与趋势,以欣赏、包容的姿态,学习借鉴,固本创新,贡献世界。

——摘自《燕赵都市报》

点评

对于该不该禁止过圣诞节引起的争议,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表态上,而是通过分析是哪些人在过圣诞节和探讨这些人为什么喜欢过圣诞节的原因,指出禁过圣诞并不能让传统文化挺立、同样让孩子给父母在节日洗一两次脚或者让学生对其行叩拜大礼也不能复兴传统文化。文章思路开阔,纵横捭阖,有理有据,娓娓道来,于平实语言中见出智慧和思想,值得大家一读再读。

猜你喜欢
圣诞老人年轻人符号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符号的由来
年轻人如何理财
圣诞老人
年轻人
变符号
圣诞老人的一天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