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晔云
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发明了这么可爱的说法——“APEC蓝”。于是有人写出了这样的段子:北京天空的这一抹蓝,既不是普鲁士蓝也不是蒂凡尼蓝,而是“APEC蓝”。
不是北京人,很难体会这些段子所表达的心情,以及它们带来的情感回响。有时我问自己:如果不让我开车,甚至不给我供暖,但承诺每一天都是蓝天,我会愿意吗?答案很可能是“愿意”。雾霾对身体的伤害和给心理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很多北京人开始思考代价问题。以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换来天朗气清?为了空气的洁净,自己究竟能够做出怎样的牺牲?
“APEC蓝”是怎么来的呢?对此已经有很多的报道。简要地说,就是北京和周边地区的污染排放受到了严厉压缩,重污染产业甚至不得不暂时停工。减少排放,再加上天公作美,北京的秋天就露出了它辉煌妩媚的一面。它让人沉醉。
很多人在说到“APEC蓝”时语带讥诮,也正是因为它的特殊形成机制。这种机制因为代价巨大,所以只能在极其特殊的日子启动,特别是在有着重大国际影响的事件来临时启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无疑就属于这样的事件。很难想象,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光临北京时,如果恰好赶上连续的重污染天气,那该是怎样一种局面。他们也许会患上独特的“北京咳”,甚至不排除有人会因为担心健康受损而取消出席会议。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理解为APEC会议所采取的特殊措施,虽然它的确带来了一些不便。当然,这里面有自私的考虑。我手里没有工厂、矿山和工地,我不喝三轮车送来的鲜奶,我本来就开车不多,也没打算在光棍节抢购降价商品。所以,我很难想象别人的心情,比如河北的某个老板,比如因企业停工而无事可做的民工,比如早晚高峰必须挤地铁的年轻人。盛会“扰民”了吗?很难否认,否认也没有意义。
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是,在APEC期间被暂时关停的那些企业、矿山,本来就没有资格排放那么多的废气。它们的确提供了就业机会,的确让一些人变得更富有,的确让一些地方长官获得了可观的政绩。但与此同时,它们所排放的污染物也让更多的人健康受损。也就是说,它们的经济收益是以很多无辜者的健康为代价的。它们难道不应该关停吗?我倒是觉得,这些企业还能放肆地排污,恰恰与过去的环境保护不力有关,与错误的发展方式有关,与扭曲的政绩观有关,与漠视更广大民众的福祉有关。在特殊的日子让它们歇几天,一点也不理亏。从大气污染治理的思路看,这些企业早晚都要关门。
治理大气污染,的确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但要说普通人就该袖手旁观、就该随心所欲、就该随意抛洒,未免太洒脱。如果北京的雾霾继续严重下去,早晚有一天每个人都得改变生活方式。
真想留APEC客人多住几天,就为北京的天空继续蓝下去,蓝得彻骨,蓝得通透,蓝得让呼吸成为幻梦。
一一摘自《北京青年报》
点评
让时光停止,让美好继续,让“APEC蓝”永驻,这样一个原本卑微的愿望,目前却显得那么奢侈。于是,标题中的恳求、开篇中的沉醉和结尾时的期待,都切中人心,令人感动;于是,对讥诮的理解,对抗议的驳斥,对公众的呼吁,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人无法争辩、不忍拒绝。本文情绪饱满、感情真挚,一字一句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且发人深省,是一篇形质兼美的时文佳作。